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法规文件>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索引号: 11370000MB2847723P/2025-00854 发布机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其他文件
成文日期: 2025-04-22 文号:
有效性: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政策法规处 点击次数: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关于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4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塑造山东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守正创新、文旅融合、全域统筹,加强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大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创新产品业态,高标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生动讲好新时代山东黄河故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现代化强省建设凝聚精神力量、提供深厚支撑。

二、守护黄河文化根脉

1.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摸清山东黄河流域不可移动文物底数。实施岱庙、灵岩寺、魏氏庄园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加强黄河故道夏津古桑园、乐陵古枣园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铁门关遗址等黄河水利水工遗产保护利用。深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保护,积极探索具有齐鲁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推进黄河流域史前遗址考古,持续开展大汶口遗址、焦家遗址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推进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展鲁西黄河堌堆遗址、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创建“大河印记”黄河文物主题游径,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善黄河流域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重点打造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特色的代表性项目。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带徒传艺,壮大传承队伍。加强沿黄地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进区域性整体保护。擦亮“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品牌,举办黄河大集、黄河非遗集市等活动,提高黄河非遗影响力传播力。(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牵头)

3.深化黄河文化内涵挖掘阐释。进一步梳理山东黄河文化形成、发展和演进历程,讲清楚黄河对齐鲁文化的孕育涵养作用。整合高校、研究机构等资源,打造高水平黄河文化研究平台,组建黄河文化研究专家智库。深化“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研究,办好“海岱考古”学术期刊。推动黄河文化与水利、生态等交叉学科建设,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冷门、绝学”。实施海源阁古籍“归阁工程”,编辑《山东沿黄区域水利碑刻调查与研究》等,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党校、省教育厅、省社科联、山东社科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4.塑优标志性产品业态。依托黄河口优势资源,开发黄河日出、湿地观鸟、生态廊道、研学体验等产品,高水平规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自然文化博物馆。支持泰山、曲阜“三孔”创新产品业态、提升管理服务,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注重群众普惠,增强游客体验。推出孔子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跟着孔子去研学”旅游产品。建好黄河文化体验廊道,挖掘展示黄河流域特色民俗资源。(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进景区度假区焕新升级。实施黄河干支流精品景区塑造工程,“一景区一方案”推进景区品质改造提升。培育建设一批4A级及以上景区,丰富体验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加快景区度假区设施设备更新,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支持沿黄、沿海景区度假区联动发展,推出旅游年票、合作开发主题旅游线路。(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6.实施乡村旅游转型提质行动。完善旅游乡村道路、游客中心、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全面提升沿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培育乡村休闲度假区、休闲民宿、乡村网红酒店等产品业态,开发沉浸式体验演艺、乡村定向运动等特色产品。实施“头雁领航计划”,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开展精准交流。擦亮“乡村好时节”品牌,贯穿四季主题,融合民俗体验,每年联动举办活动200场以上。(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7.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业态。聚焦“水网+文旅”,串联流域内河、湖、库、渠等水利风景资源,打造沿黄水利风景区风光带。深化“农业+文旅”,适时发布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打造多元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提升重点工业旅游企业,培育“知名景区+工业旅游”模式,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山东特色品牌。强化中医康养融合,开发中医疗养、温泉浴养、森林康养等项目。打造“好运山东”体育赛事品牌,构建“四沿”赛事体系,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创建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滨州百里黄河自驾游风情带。丰富发展“旅游+遗产”“旅游+演出”“旅游+影视”等文旅深度融合业态。(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高标准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

8.推进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实施黄河生态防护林带、路域水系绿化、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工程,持续改善沿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推进一批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推进美丽山东、生态文明示范、国家级美丽海湾和美丽河湖等建设。整合黄河流域生态资源,建设集野外观测、科普教育、生态露营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文化景观和森林公园集群,打造黄河生态文化地标。结合现代水网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水库型、河湖型、灌区型、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推动德州禹王亭、聊城东汉堤、菏泽太行堤、泰安胜利渠等水利工程一体提升,重塑“黄河记忆”。(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山东黄河河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沿黄地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创建新型文化空间。融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建“千里滨海”“鲁风运河”“红色沂蒙”“黄河入海”“长城寻迹”五大主题廊道旅游公路,打造黄河文化特色路。编制《黄河旅游风景道(山东段)规划》,改造沿线驿站,升级导览系统,建设“环山东—沿黄河”省级风景道。提升沿黄各市旅游信息平台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交通运输厅、山东黄河河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实施智慧文旅赋能工程。鼓励沿黄景区加强网络媒体矩阵建设,提供智能化预订、查询、导览等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黄河”。依托“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黄河流域文化创意主题库,构建文化产业生态链。开展黄河文化数字化提升行动,推广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新体验。推进黄河治理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丰富提升“山东黄河云上展馆”。(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大数据局、山东黄河河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强化黄河流域文旅执法监管。开展旅游景区“放心消费行动”,搭建消费纠纷快速解决绿色通道,培育“山东省放心消费景区”。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对景区、文化场馆、文保单位等重点领域的常态化监管。强化黄河流域文物执法巡查和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生动讲好黄河故事

12.实施黄河精品文艺创作工程。深挖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创作一批舞台剧、影视剧、文学、书法、美术等主题文艺作品。用好全省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扶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等政策,打造“黄河入海”系列文艺精品。推广纪录片《大河之洲》,做强《黄河文化大会》等文化节目。支持沿黄城市举办黄河艺术节、戏剧节等品牌活动,开展剧目展演、美术摄影展览及巡演巡展。(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文联、省作协、省广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跨省域推进“沿着黄河遇见海”品牌宣推。深化与沿黄省(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推出“沿着黄河遇见海”推荐打卡地,举办沿黄自驾游等活动。开展沿黄省区联合推介,推出特色产品和促消费活动,提升游客体验度。统筹省内省外媒体资源、线上线下宣传平台,加强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扩大“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宣推,推动“沿着黄河遇见海”与“好客山东”品牌联动。(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塑强黄河文旅国际传播力。办好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黄河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高端平台。用好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平台,提升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深度和广度。综合运用“文艺出海”“文物外展”等渠道,推动黄河文化走向世界。重点针对免签和过境免签国家游客,推出黄河主题入境旅游产品线路,支持沿黄各市引流入境客源。发挥山东国际传播中心牵引作用,策划黄河文旅主题报道、专题专栏和多语种融媒体产品,持续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外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发展保障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优化完善相关奖励、补贴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加强人才保障,引进高端文旅人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工作宣传与成果宣介,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黄河流域文旅发展的浓厚氛围。(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

政策解读:《关于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