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MB2847723P/2025-00855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策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 文号: | |
有效性: |
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从东明县入境,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等9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继续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2024年6月,周乃翔省长对省政府决策咨询重点研究成果《关于推动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作出批示,要求我厅研究吸收相关对策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思路举措,扎实推动我省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根据安排部署,我厅立即着手起草《实施意见》。文件起草过程中,广泛开展调研、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提出的政策措施有创新、有突破。今年3月份以来,先后征求27个相关部门单位,行业协会、业内专家及利害关系主体意见,对这些意见建议,我们逐一研究吸收,并完成部门会签。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和合法性审核,均符合规定。
二、起草工作把握的原则
一是深度融入服务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立足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系统谋划推动黄河流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政策支撑。二是聚焦改革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驱动,秉持生态优先、守正创新、文旅融合、全域统筹的发展理念,强化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高标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三是深化文旅融合。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眼丰富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叠加、优势互补。四是确保务实管用。针对黄河流域文旅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丰富产品供给、培育新兴业态、讲好黄河故事、强化保障支撑等关键环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全面提升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实施意见》》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分为14条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守护黄河文化根脉、完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高标准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生动讲好黄河故事三大部分。
在守护黄河文化根脉方面,重点提出三项措施:一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黄河水利水工遗产保护利用,推进黄河流域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加大文物活化利用。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善黄河流域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加强沿黄地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擦亮“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品牌。三是深化黄河文化内涵挖掘阐释。梳理山东黄河文化形成、发展和演进历程,讲清楚黄河对齐鲁文化的孕育涵养作用;打造高水平黄河文化研究平台,组建黄河文化研究专家智库;深化“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研究,办好“海岱考古”学术期刊;推动黄河文化与水利、生态等交叉学科建设,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在完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方面,重点提出四项措施:一是塑优标志性产品业态。高水平规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自然文化博物馆,支持泰山、曲阜“三孔”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塑强“孔子周游列国”研学旅游品牌,建好黄河文化体验廊道等。二是推进景区度假区焕新升级。实施黄河干支流精品景区塑造工程,培育建设一批4A级及以上景区,加快景区度假区设施设备更新,支持沿黄、沿海景区度假区联动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景区改革等。三是实施乡村旅游转型提质行动。全面提升沿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培育乡村休闲度假区、休闲民宿、乡村网红酒店等产品业态,实施“头雁领航计划”,擦亮“乡村好时节”品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美丽休闲乡村等。四是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业态。推进黄河文化旅游与多领域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发展空间,催生多元业态;丰富发展“旅游+遗产”“旅游+演出”“旅游+影视”等文旅深度融合业态。
在高标准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方面,重点提出四项措施:一是推进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实施黄河生态防护林带、路域水系绿化、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工程;推进美丽山东、生态文明示范、国家级美丽海湾和美丽河湖等建设;打造黄河生态文化地标;建设一批水库型、河湖型、灌区型、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推动水利工程一体提升。二是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沿黄地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创建新型文化空间;融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建五大主题廊道旅游公路,打造黄河文化特色示范路,创树山东旅游公路品牌;编制《黄河旅游风景道(山东段)规划》,建设“环山东—沿黄河”省级风景道;提升沿黄各市旅游信息平台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三是实施智慧文旅赋能工程。加强网络媒体矩阵建设,构建文化产业生态链,开展黄河文化数字化提升行动,丰富提升“山东黄河云上展馆”等。四是强化黄河流域文旅执法监管。开展旅游景区放心消费行动,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
在生动讲好黄河故事方面,重点提出三项措施:一是实施黄河精品文艺创作工程。创作一批舞台剧、影视剧、文学、书法、美术等主题文艺作品;打造“黄河入海”系列文艺精品。推广黄河文化节目;举办黄河艺术节、戏剧节等品牌活动。二是跨省域推进“沿着黄河遇见海”品牌宣推。持续深化与沿黄省(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联合沿黄省区举办丰富活动,开展联合推介扩大“沿着黄河遇见海”主题宣推。三是塑强黄河文旅国际传播力。办好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黄河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高端平台;用好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和渠道,提升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深度和广度;重点针对免签和过境免签国家游客,推出黄河主题入境旅游产品线路;策划黄河文旅主题报道、专题专栏和多语种融媒体产品,持续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