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法规文件>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索引号: 11370000MB2847723P/2025-02216 发布机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其他文件
成文日期: 2025-10-10 文号:
有效性: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大数据局 中共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东老年大学印发《关于艺术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来源:资源开发处 点击次数: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艺术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大数据局

中共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东老年大学      

2025年10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艺术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挖乡村资源优势,创新开辟艺术乡建路径,实施“齐鲁乡艺”乡村旅游提升行动,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立足山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树立乡村美学理念,以艺术方式挖掘重塑提升乡村文化环境、生态环境、产业环境,创新乡村旅游业态,讲好乡土故事,打造山东“艺术乡建2.0”发展模式。到2027年年底,全省培育打造100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艺术乡建旅游村,推出500个艺术乡建典型案例,全面叫响“齐鲁乡艺”乡村旅游品牌。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齐鲁乡艺”场景升级行动。

1.培育艺术主题村镇。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优选富有艺术资源底蕴的村镇,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主题”,立足特色文化、生态优势,开发“麦田画”“油菜花园”“红高粱林”等大地艺术景观,提升打造一批“书法村”“画家村”“摄影村”“戏曲村”“墙画村”等艺术旅游村,及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等主题艺术旅游镇,构建差异化定位、互补性发展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农业农村厅配合)

2.推进艺术景观改造。支持乡村旧厂房、废弃校舍、闲置供销社等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改装一批乡村茶馆、咖啡馆、乡村讲堂、创客村社、民俗文化园、创新休闲区等齐鲁乡艺工坊。推动艺术景观设计融入和美乡村建设,实施艺术景墙、艺术庭院、艺术街巷、艺术田园、艺术标识“五艺”工程,打造一批“小、美、精”的齐鲁乡艺空间,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片区开展艺术景观改造,推介一批艺术融合乡村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发艺术夜娱场景。指导具备条件的旅游村镇,挖掘戏剧、舞蹈、美食、非遗等资源,策划举办乡村艺术夜话、主题艺术市集、群众文艺展演等夜间活动,开发光影艺术、沉浸剧场、星空露营、乡村音乐会等夜游产品,丰富夜景、夜食、夜演、夜购、夜探等新业态,打造富有乡野气的乡村夜景,衍生乡村旅游夜间消费链条。(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

(二)实施“齐鲁乡艺”产业拓展行动。

4.丰富乡村美宿业态。出台乡村住宿设施美学提升指南,融入星级民宿、乡村主题酒店标准,纳入民宿集聚区培育建设范畴,不断提升旅游民宿艺术与美学水平。支持符合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条件的地区,创新发展具有艺术特色的集装箱民宿、木屋民宿、帐篷民宿等精品民宿。(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

5.推出乡艺必购好品。秉承“乡土生活美学”理念,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升级工程,艺术化提升鲁锦鲁绣、淄博琉璃、潍坊风筝、莱州毛笔、临沭柳编等各类非遗产品,以及菏泽牡丹、峄城石榴、东昌府葫芦和淄川艾草等农遗良品,精美化包装烟台苹果、日照绿茶、乳山牡蛎、文登西洋参、黄河口大闸蟹等特色农副产品,开发一批“齐鲁乡艺”专属乡村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展乡艺直播助农。招引一批富有乡村情怀的网络博主走进乡村,选育培训一批本地村民主播,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方式,开展乡村好景好物直播和乡村微短剧拍摄,宣传展示艺术乡村旅游体验场景,用好“齐鲁农超”平台,联动“乡艺必购好品”电商销售,打造“观赏+体验+购物”线上闭环,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齐鲁乡艺”数创转化行动。

7.加强艺术乡村主题创作。组织省内外艺术家和优秀农民创作者,开展“行走齐鲁乡村”公益艺术创作活动,每年创作一批乡村主题的美术、书法、音乐、文学等作品。策划举办“齐鲁乡艺双年展”,建设一批“齐鲁乡艺”文化长廊,宣传展示艺术乡建成果。(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

8.提升艺术乡建数字化支撑能力。系统梳理乡村艺术资源,探索建立“齐鲁乡艺”项目信息数据库、文艺服务数据库、人才资源数据库,逐步搭建艺术乡建数字化网络体系。依托“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发挥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官网、公共文化场所网站等作用,提供美学在线课程,展示推广乡村艺术主题作品、“齐鲁乡艺”成果,打造齐鲁“云上艺术乡村”。(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大数据局配合)

(四)实施“齐鲁乡艺”人才振兴行动。

9.实施“赋智结对”工程。建立“高校导师+非遗大师”双导师制,选派高校艺术专业教师与非遗传承人组成团队,驻村开展“带徒传艺+项目开发”,培养500名本土艺术技能人才。招募一批退休美术、书法、音乐、设计等方面专家,成立山东“银龄艺术助村团”。发挥文旅行业力量,引导文旅企业、行业协会选派人员下乡指导,培养1000名“乡土美学创客”。(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教育厅、山东老年大学配合)

10.探索“艺术家驻村”模式。支持艺术家、规划设计师、高校专业人才、文艺志愿者等作为带头人,以“艺术村长”“艺术主理人”等形式,扎根服务艺术乡建工作。鼓励各类返乡文艺人才创新创业,用足用好乡村振兴切块资金、乡村旅游专项贷等政策工具,支持其参与艺术乡建项目开发和乡村旅游业态运营。(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五)实施“齐鲁乡艺”品牌共创行动。

11.建立艺术乡建联盟。优选一批乡艺策划团队、艺术主题村镇负责人以及“艺术村长”“艺术主理人”等,成立“齐鲁乡艺”艺术乡建联盟,构建“资源共享、项目共推、品牌共塑”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信息同享、设计共商、游客互送,实现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

12.联动开展乡艺活动。用好“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载体,围绕提质升级“艺术乡建”工作,联动举办“艺术乡间”主题活动不少于500场次。开展农民戏剧、“村歌嘹亮”等展演活动,举办“齐鲁大地艺术巡游”,推出一批艺术乡建巡游线路,不断扩大“齐鲁乡艺”乡村旅游知名度、美誉度。(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省文联配合)

三、保障措施

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对“齐鲁乡艺”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工作指导,支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各级各有关部门结合现有政策,在旅游用地、资金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乡村文化旅游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鼓励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艺术乡建产业。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培育推出“齐鲁乡艺”典型案例,加强互动交流与宣传推广,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齐鲁乡艺”工作的良好局面。(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委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政策解读:【政策解读】《推动艺术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方案

政策图解:【一图读懂】《关于艺术赋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图解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