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济宁市鱼台县紧扣“强文旅、促消费、兴产业”核心主题,通过“活动引流、产业筑基、政策护航、品牌赋能”新路径,实现文旅消费稳步增长、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以“活动赋能”激活消费,打造文旅市场新热度
(一)节庆活动牵引,放大IP效应。围绕“鱼台龙虾消费季”核心IP,策划系列特色活动,构建“美食+文化+体验”消费场景。组织济宁市首届全民才艺大比拼优秀节目展演、非遗文创作品展销、杂技团专场演出、中国画作品展等活动,吸引中央及省市级20余家媒体聚焦,刊发报道200余篇,新媒体原创视频点击量超1850万次,累计引流15万余人次。同步开展“虾王虾后评选”“龙虾烹饪大赛”“大学生音乐节”等爆点活动,推动龙虾消费季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500万元,实现“一只虾撬动一条产业链”的裂变效应。
(二)四季主题联动,延伸消费链条。结合时令特色,打造“春有花、夏有虾、秋有果、冬有韵”的全年活动矩阵。春季举办鱼城桃花季、谷亭街道梨花季、运河大集新春季,推出踏青消费券;夏季开展“烟火滨湖・夜享大棠”夜市、龙虾啤酒节,提升夜间消费品质;秋季依托惠河湿地、稻米文化产业园打造农耕体验活动;冬季以“幸福鱼台贺年会”为核心,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四季村晚”、“博物馆里过大年”等活动100余项,初步预计全年活动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
(三)研学体验拓展,培育消费新群体。编制《鱼台县研学路线图》,设计“探秘鱼米之乡・农耕与科技”“寻根孝贤故里・文化传承”“漫游滨湖水城・自然艺术”3条特色线路,串联惠河湿地、稻米文化产业园、嘟嘟鱼花园等10余个点位。与四川小脚丫乐学教育开展合作,举办主题研学活动20余场,覆盖学生2000余人次,形成“文化+生态+实践”研学体系,预计年接待量超1人次。同时,在博物馆推出“拓印送福”“我是非遗小工匠”等互动课程,将公共文化场馆转化为研学消费阵地。
二、以“产业融合”强基提质,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一)民宿集群建设,打造乡村消费节点。制定《鱼台县2025民宿建设工作方案》,规划“一核两带三区”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惠河口、旧城海子两大民宿示范片区,已建成运营16处特色民宿,创新“民宿+”多元模式:张黄镇齐楼约惠露营地推出“露营+美食+篝火”体验,试营业以来接待游客2.1万人次,营收近31万元,带动周边百家宴收入6.7万元;王鲁镇孟楼惠盟露营地融合“民宿+非遗销售”,营收27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并通过“地租保底+盈利分红”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30。
(二)非遗文创转化,释放文化消费价值。深化非遗“活态传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非遗欢乐购”等活动10余场,推动绾结葫芦、木雕、锔瓷等20余种非遗产品市场化转化。在龙虾消费季、运河大集等场景设置非遗体验区,游客可参与古琴演奏、木版年画制作等互动项目,非遗展销活动单次最高吸引1200人次参与,营收超1.3万元。设计推出“鱼小龙”“鱼小霞”AI形象代言人及软萌龙儿抱枕、孝贤主题文创等35种产品,进一步延伸文化消费链条。
(三)“文旅+”跨界融合,拓展产业边界。推动“文旅+体育”,举办鱼台100公里骑迹巡礼、武术散打邀请赛等赛事,吸引近900名骑行爱好者参与,赛事期间核心区域餐饮营业额增长35%,酒店入住率提升50%;创新举办“WMBA趣味篮球联赛”,在赛场周边划定“文旅消费圈”,现场观众累计超5万人次,相关话题网络传播量达320万次,引热夜间经济。深化“文旅+农业”,依托“藕虾共作”生态农业,打造稻米文化产业园、渔家体验区,推出“龙虾宴”“渔家菜”等特色餐饮,7项美食入选全市“名菜、名厨、名店”名单;探索“文旅+康养”,谋划大运河文化健身公园、湿地康养基地等项目,推动生态资源向康养产品转化。+”,2025
三、以“政策保障”优化环境,夯实文旅发展硬支撑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构建“链长制”工作体系,编制《鱼台县农文旅体康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41个文旅招商项目。印发《关于促进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景区焕新方案》,推动嘟嘟鱼花园拓展露营、垂钓、夜游等新业态,谋划大运河文化廊带建设,申请专项债资金支持产业升级。
(二)加大政策激励,激活市场主体。成立提振文旅消费工作专班,全年计划发放消费券80余万元,春节期间联合商务局发放惠民优惠券10.8万元,带动消费80余万元;鼓励景区、酒店推出优惠举措,3家A实行门票折扣、联票优惠,银座佳悦等酒店开展“年夜饭”促销;指导飞跃时代广场引入非遗文创、古玩市场等新业态,举办文玩交流会吸引商户260余家,营收超8万元。
(三)严守安全底线,规范市场秩序。印发《文旅行业特殊场所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10次,排查整改隐患43条,开展安全培训7次覆盖400余人次;运用网络技术强化市场监管,开展网吧、电竞酒店、艺术考级市场等专项整治,上半年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00余家次;针对“不合理低价游”“黑导”等问题开展专项行动,保障游客权益,未发生重大旅游投诉或安全事故。
四、以“品牌宣传”扩大影响,提升鱼台文旅辨识度
(一)多元渠道传播,扩大覆盖面。整合中央、省市级媒体资源,在央视、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平台刊发《山东鱼台:藕虾共作小龙虾新鲜上市》《“龙虾”跃鱼台》等报道40余篇,济宁日报、齐鲁晚报推出整版专题;制作《文旅局长推荐美食美景》《陪着爸妈游济宁》等系列短视频,联合融媒体中心推介优质酒店、景区,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宣传内容261件。
(二)创新宣传模式,增强互动性。招募大学生文旅推荐官,通过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分享旅游体验,定向推送旅游资讯;发放“文旅大礼包”,建立游客微信群开展精准营销,鼓励游客分享旅行经历形成口碑传播;编制《惠河沿线旅游地图》《研学路线图》,打造“一图在手畅游鱼台”体验,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
(三)培育品牌标杆,强化引领性。“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第八届鱼台龙虾节获评2024年度“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王庙镇旧城里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优秀案例;积极申报2025年度乡村好时节特色品牌,推动桃花节、梨花节等活动规范化、品牌化,持续提升“鱼米之乡 孝贤故里 滨湖水城”文旅形象。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