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抢抓有利机遇,重点围绕突出海洋特色、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深入推进旅游品质提升攻坚,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达到1.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文旅产业增加值169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8%。
一、突出特色,拓展海洋旅游新格局
(一)打通码头整治“关键堵点”。集中开展重点码头海域清理联合执法,清理各类违法违规船舶290艘,有效改善周边秩序。加快推进小麦岛、极地西、仰口等码头建设,建成启用青岛湾栈桥码头。出台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新开通3条海上航线,组织10家企业达成联营协议,全面推动海上旅游“统一码头、统一航线、统一售票、统一结算、统一运营”,服务品质明显提升。今年“五一”期间,涉海旅游投诉数量同比下降53.8%。
(二)丰富海洋旅游“多元业态”。出台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帆船、潜水、海钓、冲浪等海上业态。将青岛奥帆中心和海底世界通过海陆双航线联动衔接,成功创建全市第二家5A级景区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采用全国首创的海、陆、轨直联模式,今年新推出“海上巴士全城通”一号线,实现公交、地铁、游船“一票通城”。累计发送游客35.5万人次,实现收入2198万元,海滨风景区位列“五一热门旅游景区排行榜top10”榜首。
(三)领跑邮轮旅游“黄金赛道”。聚焦打造国际一流邮轮旅游特色目的地,举办国际邮轮产业大会,发布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在全国率先提出“购买邮轮运营奖励”政策,最高给予1亿元补贴。抢抓外国旅行团邮轮入境免签机遇,今年运营邮轮航次达到23个,青岛往返日韩航次平均上客率达90%,打破邮轮母港开港以来的上客率纪录。
二、丰富供给,打造旅游消费新亮点
(一)“多点开花”做活节会经济。常态化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胶东海洋童玩季、海洋婚恋文化周等大型文旅活动,围绕樱桃节、鲅鱼节、蛤蜊节等特色节会发布一批主题线路。在青岛国际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期间配套推出专属酒店、景区优惠产品,带动酒店入住率环比增长20%,营收增长43%;景区接待人数和营收环比增长均超过20%。
(二)“升腾烟火”点亮夜间经济。在旅游旺季组织公共文化场馆开展夜间延时服务,实行夜间9:00后公交、地铁“一元通乘”。组织在A级景区、旅游休闲街区及老城区开展灯光秀、非遗展演、文创集市等夜场活动,历史城区单日最高人流量达75万人次,明月·山海间不夜城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新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省级3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家,打造了吕家庄、李村、台东等一批汇聚人气、商气、烟火气的夜间网红商圈。青岛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夜间经济新锐十城”。
(三)“好戏连台”唱响演出经济。出台支持举办大型演出和音乐节会的扶持政策,单场最高给予10万元奖补。今年已引进许嵩、林俊杰、张信哲等明星演唱会和凤凰音乐节、艾可什机场音乐节等36场大型演出,谭盾、吕思清等19场名家音乐会,舞台剧演出1800余场。深挖地域文化内涵,策划推出2部大型旅游演艺,《寻梦沧海》项目成为国内首部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项目采用全球首创120米直径超巨型环状机械舞台装置,目前门票预售收入已达2300万元。
三、升级体验,营造旅游服务新环境
(一)健全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实施“百家景区焕新工程”,一景区一方案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新建7处游客服务中心和22处服务驿站,完成9大海水浴场软硬件设施提升,13公里崂山风景道、40余公里的滨海木栈道全线贯通。今年暑期,青岛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67%。
(二)打造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持续完善“云游青岛”智慧文旅平台功能,签约商户近2200家,上线旅游资源约1.4万个,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推出“爱青游”文旅一卡通,及定制化“青春季”文旅卡等产品,采用电子卡形式,一卡可到全市热门景区、温泉酒店、演艺剧场、文博场馆等。建立归集3000余家涉旅企业5万条信用信息的信用服务管理平台,在餐饮企业推广应用集商家证照、投诉记录等信息于一体的“放心码”,提升餐饮消费透明度和体验感。
(三)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完善外语导览标识系统,组织沿海一线景区景点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中英双语导览标识布设。培育外语导游队伍,打造“最美青导”品牌。在A级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等文旅场所布设外币兑换点22个、增配外卡POS机295台,18家重点银行ATM全部支持外卡取现,全市近5700家重点商户外卡受理率由2月底的15%提升至98%,截至7月16日,通过青岛机场入境的外籍游客达18.9万人次,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5。青岛入选携程发布的“暑期入境游十大热门城市”。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