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第六届项目展示>科技教育篇

教师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师德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4- 11- 26 11: 47 点击次数: 来源: 科技教育处

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完 成 人 邢  光  张洪海  李兆祥  孙祥广

中国教师博物馆坐落于曲阜师范大学,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定位于“民族文化记忆、教育历史遗产、教师精神家园”,以“面向全国的师德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为目标,2020年3月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刘家义把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全省“善谋”典型予以表扬。

一、项目概况

(一)实践性

1.中国教师博物馆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工程,作为已经建成且唯一的教师博物馆,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积极落实传统文化“两创”的方针,彰显了新时代山东的文化担当、文化特色、文化优势。

2.中国教师博物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党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工程,作为已建成的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赓续关于尊师重教的民族文化记忆,保护关于教育的珍贵历史遗产,树起了广大教师涵养师德师风的精神家园。

3.中国教师博物馆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指示精神,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承担了教育部和山东省师德研修任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东北亚青年研习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英青少年交流和中日大学生交流任务、省委省政府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外国青年参访任务等重大活动。

(二)创新性

1.作为全国唯一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博物馆,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首次挖掘和呈现了“教师的历史”“教师的摇篮”“教师的典范”,为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教师职业发展史、1800多万教师的文明古国、教育和教师大国,填补了国家空白。

2.作为全国仅十家、山东唯一的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承担了教育部交办的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研修任务,开创性探索了“传师德、研师德、习师德、弘师德”的全国性师德教育培训模式。

3.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开创性研制了“读懂孔子的智慧”“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里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成为彬彬君子”“把中华文化带回家”中外青少年交流课程,工作方案获得省委外事委员会研究通过,提出举办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的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打造了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外人文交流新窗口。

(三)示范性

1.文化“两创”上示范。教育部纳入“礼敬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省委把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善谋”典型,在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会上表扬。

2.教育强省上示范。教育部把中国教师博物馆建设为国家级的师德教育基地,以此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成功模式;省委把中国教师博物馆纳入省“十四五”重大教育工程,工作经验作为典型向全省教育系统推广。

3.建设上示范。按照国家级标准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担纲建筑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担纲布展设计,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担任荣誉馆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致力于打造文化地标、百年名馆。                 

二、项目实施背景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号召。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曲阜师范大学肩负起孔子家乡大学的独特使命,首倡并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

教育部把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打造面向全国的师德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3月、2022年11月,两次向全国教育系统发文组织捐赠教育文物;2018年4月,中国教育学会时任会长钟秉林主持论证会,文化和旅游部时任党组成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时任司长王定华、副司长黄伟及山东省教育厅、全国高校代表组成的专家组一致通过在曲阜师范大学建设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国家师德教育基地的论证;安排中国教师博物馆承担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提供文物、打造“教师摇篮-百年师范教育”专题馆等重大任务;2020年1月,批准设立全国仅十家、山东唯一的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承担全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培训研修、师德教育资源开发等重点任务。

省委省政府把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重大文化项目和教育工程。2020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刘家义把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善谋”典型予以表扬;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时任省长龚正强调“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并于2019年9月专程视察指导、提出指示要求;2019年5月,省委编办批复设立独立的正处级建制机构;2020年1月,省委省政府授予中国教师博物馆“勇于创新奖”;2021年4月,把中国教师博物馆纳入山东省“十四五”重大教育工程;2022年11月,依托中国教师博物馆探索师德师风模式作为典型向全省教育系统推广。山东省教育厅作为向社会公开承诺办好的重大工作,组织全省教育系统捐赠藏品,首家揭牌“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安排承担全国高校教师师德研修任务;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指导做好馆建工作,组织全省文博系统支持文物藏品。

曲阜师范大学将该项目作为学校“一号工程”来谋划、实行“五个优先”来推动、举全校之力来建设,组建起展览陈列、文物管理、宣传教育等高水平工作团队,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展览,迄今共接待国内外师生和公众参观达10余万人次。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实践,将弘扬中华优秀师道传统与答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命题相结合,聚力“搭建平台、汇集资源,形成标准、探索模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为民族留存文化记忆,为教育珍藏历史遗产,为教师建好精神家园。

(二)主要措施

1.汇集文物史料,创新讲好师德故事。博物馆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和支持下,开展教书育人见证物征集等活动,推动相关文物、史料、档案、实物的募集和整理工作,加强教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研究利用,赋能讲好师德故事,目前已建成拥有6000 余件(套)藏品的教育文物收藏中心,创设“教师的历史”“教师的摇篮”“教师的典范”主题展览,传递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历史厚度、人文深度与时代温度。

2.研发特色课程,打造师德研习高地。以“教师之道”为主题,以启发式、体验式为特色,构建了由理论阐释课、案例分析课、实践体悟课、文化涵养课、专业提升课等模块构成的研习课程体系,精准设计不同课程模块的授课目标、课程形式、授课内容;开好“行走的讲堂”,发掘学校驻地“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与孔子博物馆的校馆合作,开展沉浸体验式教学。

3.突出典型引领,开发师德教育资源。博物馆充分发挥师德典型和榜样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名师堂”彰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先生”风范,开设“群像馆”展出一线师德楷模优秀事迹、讴歌新时代“大国良师”;举办“师德公开课”,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生动诠释立德树人教育情怀;策划“教师礼赞文艺精品工程”,编演了以黄大年、张桂梅等师德楷模为原型的师德教育微话剧。

4.增进国际交流,擦亮教师文化名片。发挥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打造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和平台,举办“中外教师杏坛会讲”,组织中外教育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碰撞智慧、分享经验;融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等活动,组织来自意大利、德国、瑞士、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的国际友人走进博物馆,增进文化交流互鉴,拓展国际“朋友圈”。

四、项目创新点

(一)打造了全国唯一教师主题的标志性平台

创造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首倡并建成全国唯一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中国教师博物馆,省委作为全省“善谋”典型、授予“勇于创新奖”、纳入“十四五”重大教育工程,首次挖掘和呈现了“教师的历史”“教师的摇篮”“教师的典范”,为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教师职业发展史、1800多万教师的文明古国、教育和教师大国,填补了教师博物馆的空白。

(二)建成了山东唯一的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

创造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建成了全国仅十家、山东唯一的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承担了教育部国际性品牌教师交流活动“中外教师杏坛会讲”,承担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研修任务,开创性探索了“传师德、研师德、习师德、弘师德”的全国性师德教育培训模式,经验做法被作为典型向全省教育系统推广。

(三)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

创造性研制了中外青少年交流课程和工作体系,工作方案获得省委外事委员会研究通过,提出举办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的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中国的孔子 世界的智慧》精品丛书被时任省委书记李干杰授牌为精品项目,打造了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外人文交流新窗口,经验做法得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单位的高度评价。

五、项目应用和推广情况

(一)拓展了师德教育资源,激活了师德教育的创新性

教师博物馆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和支持下,开展教书育人见证物征集等活动,推动相关文物、史料、档案、实物的募集和整理工作,加强教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研究利用,做到“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赋能讲好师德故事。初步建成拥有6000 余件(套)藏品的教育文物收藏中心,创设“教师的历史”“教师的摇篮”“教师的典范”主题展览,传递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历史厚度、人文深度与时代温度,让广大教师在观物知史、见贤思齐的过程中“明道信道”,筑起引领教师溯源问道、明德修身、见贤思齐的“新杏坛”。

(二)打造了特色课程体系,提升了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以“教师之道”为主题,以启发式、体验式为特色,构建了由理论阐释课、案例分析课、实践体悟课、文化涵养课、专业提升课等模块构成的研习课程体系,精准设计不同课程模块的授课目标、课程形式、授课内容;聘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以及文化教育多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杏坛导师”,打造高水平师德教育专家团队;开好“行走的讲堂”,发掘学校驻地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开展沉浸体验式教学;邀请教育名家讲授师德专题讲座,制作“孔子的教化”“行知的风范”线上课程。承办了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师风研修示范班、山东省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研修班等国家级省级教育培训,为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百所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开展师德研修10余万人次。相关特色工作和典型经验获得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等各级媒体的报道。

(三)创新了多元教育载体,增强了师德教育的感染力

举办“师德公开课”“教师大讲堂—跟着名师学从师”等活动,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走进学校、走到线上开展真人真事师德宣讲,生动诠释立德树人教育情怀;成立教师影像研究中心,收集整理百余部教育大家和师德楷模的影像资料,制作《执木铎者》专题视频;策划“教师礼赞文艺精品工程”,编演了以黄大年、张桂梅等师德楷模为原型的师德教育微话剧;排演主题舞台剧《夫子》,编演礼赞乡村教师的舞蹈《桃李不言》,启动“共读教育家”活动,打造“青蓝相继教师成长工作坊”,推动教师思政工作往实里走、师德师风涵养往心里走。

(四)举办了品牌交流活动,探索了中外交流的新模式

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工作方案获得省委外事委员会研究通过,提出举办国际青年交流大会的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中国的孔子 世界的智慧》精品丛书被时任省委书记李干杰授牌为精品项目,承担了东北亚青年研习营、中英青少年交流、中日大学生交流、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外国青年参访等重大中外交流任务,创新“以文传声”实践,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山东贡献,打造了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外人文交流新窗口,得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省委省政府等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表彰。

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1.建设国家唯一的教师博物馆,得到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作为“善谋”典型、授予“勇于创新奖”,对于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具有昭示性意义,堪称国家的当代文化教育创举,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意义、教育昭示作用、时代引领价值,对于推动全社会树起教师职业光荣、教书育人崇高的认同和风尚具有深远意义。

2.获批山东唯一的国家级师德教育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揭牌成立首家“山东省师德涵养基地”,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举办“中外教师杏坛会讲”国际教师交流活动,承担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研修任务、全省高校教师师德培训任务,为全国20余个省市百所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开展现场教学培训,为全国教师师德研修提供特色平台、为国家师德师风建设探索成功模式。

3.承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东北亚青年研习营、中外青少年交流、国际青年交流大会参访等重大交流活动,探索中外青少年交流的新模式,打造我省对外开放新高地。

(二) 经济效益

1.承担教育部指定的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培训任务,由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为全国各省市的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教研室主任、骨干班主任等开展培训,随着培训陆续展开,年度规模将达到8万人次。

2.承担山东省教育厅安排的全省高校教师培训任务,由省财政专项支持,系统培训全省高校教师,年度规模将达到2万人次。

3.承担上级交给的中外青少年交流任务,拓展面向全国的青少年研修,打造青少年研学的国际营地,计划每年承担不少于10万人次,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