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第六届项目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篇

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建设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 2024- 11- 26 11: 36 点击次数: 来源: 科技教育处

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 潍坊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推进办公室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完 成 人 权文松  宿立军  井长海  范新建  李国祥  扈炳鑫

石  歌  崔  洁  王建红

2021年以来,潍坊市坚持用国际视野和开放性思维谋划文旅融合发展,以创建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抓手,聚力拓展文化对外传播新途径,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2021年11月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成为我省唯一拥有这一国际文化品牌的城市,并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城市网络为平台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新思维、新模式、新成果。

一、项目概况

创意城城市网络目前在90个国家拥有295个成员城市,是一个联系紧密、高度开放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该项目在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建设探索过程中,通过举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潍坊国际峰会、“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国际艺术工匠驻地互访交流计划和“潍坊好手艺”世界行计划等一系列网络共建活动,与国内外42个网络成员城市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和合作共建机制,成为城市网络中的活跃节点与交流中心,提高了文化交流的范围与深度,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一是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强调对象、机制和理念的创新。由传统的城市间点对点式访问,转化为论坛式的城市网络交流,提高了宣传效率;社会组织作为主要参与者承担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专业支撑和组织推进,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谋划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导创意城市建设,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助力网络均衡发展的责任担当和大国情怀。二是在城市文化塑造形式方面强调文化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工艺美术科普教育计划、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创意基地、潍坊市创意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潍坊好手艺”创意设计大赛、听障学生非遗职业教育基地等项目的推进实施,彰显了城市品牌对社会民众的普及普惠作用,为赋能城市发展开辟了可持续的路径,为对外文化交流增加了城市美誉度和文化含金量。

作为我省率先进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该项目的建设成果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国内威海、济南、淄博、莆田、温州等城市先后参访学习潍坊“申都”经验,莆田市特邀潍坊市非遗协会指导该市的申报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邀请潍坊市为今年的申报城市分享创意城市建设经验。在创意城市网络内,潍坊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得到诸多国际城市的关注和参与。

二、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形象的树立与中国故事的讲述,需要每个中国城市积极地走向国际舞台,融入国际文化圈,扩大世界朋友圈,与国外城市进行文化交流互动,将鲜活的、优秀的、能够切身体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在外国民众眼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创意城市网络”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凝聚力的城市网络平台,加入这个组织对于城市登上国际舞台、建立自己的对外交流城市网络有重要价值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是一个资源众多、联系紧密、高度开放的国际交流平台,其基本宗旨是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倡导和维护文化多样性,鼓励创意城市将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创意理念和创新实践,向世界各国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开放,从而使全球的城市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关系,推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在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创意城市网络”的宗旨和目标与潍坊城市发展需求高度契合,进入这个网络将与国内和国际城市建立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从而提升城市文化潜在价值,激活城市发展能力。

潍坊是中国风筝的发源地。每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连续举办了40届,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文化往来与经贸关系。潍坊民间工艺丰富多姿,“化人惠民”成效显著。诸城派古琴和高密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潍坊核雕为中国核雕艺术的北派代表;嵌银髹漆工艺、高密扑灰年画、聂家庄泥俗、龙兴寺佛造像、青州红丝砚等地标性本土传统工艺成为潍坊精神记忆的精彩篇章和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潍坊不满足于向世界展示“潍坊风筝”单一的文化标识,更希望以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国外城市进行文化交流、共享,展示潍坊的城市文化底蕴,讲好潍坊故事。根据以上实际情况,潍坊市启动了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创建工作。

三、总体目标

融入国际文化圈,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输中国价值搭建广阔的国际舞台;扩大世界朋友圈,成为城市网络中的活跃节点与交流中心,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创新更高效的模式;增强品牌创造力,实现城市品牌对社会民众的普及普惠功能,为赋能城市发展开辟可持续的路径。

四、主要措施

(一)制定工作规划,强化四项保障

一是将“申都”作为工作目标写入了政府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下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方案》,将创建过程融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名市”建设,融入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科学实施六项“申都”工程。二是强化四项保障。成立“申都”工作领导小组和“申都”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强化合力高效的组织保障;每年平均投入超过200万元,强化以财政专项资金为支撑的经费保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广创意城市发展理念与建设规划,建立“创意潍坊”中、英、法文专题网站和“抖一点世界好手艺”直播间,强化凝聚民众共识的宣传保障;组织专家团队制定高质量申报文本,强化申报过程的专业保障。

(二)密切城市往来,建立交流机制

在申创过程中,通过访问学习和参加城市专题活动,不断与网络中的城市建立联系,在友好往来中吸收创意城市创新发展经验。先后派员参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20个手工艺与民间艺术领域的国内外创意城市,学习“申都”经验,开展文化交流,赢得帮助和支持。

(三)借力风筝节会,搭建共享平台

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平台,组织举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潍坊国际峰会和中国(潍坊)“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协议通过《潍坊宣言》,与国内外30个世界创意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使潍坊成为城市网络中的活跃节点。

(四)开展学术研究,促进理论导航

在潍坊学院联合成立“潍坊市创意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未来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分享先进经验、提供学术支撑。编辑出版《创意中国2022》论文集,丰富创意城市建设理论,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创意城市运行模式和发展路径,形成理论成果,指导创意城市建设。

(五)参加国际活动,开展网络共建

先后参加韩国利川国际陶瓷节、保加利亚加布罗沃是手工艺节、清迈市“(陶瓷)国际工匠能力提升研讨会”、泰国素可泰共同创意型学习社区视频论坛、韩国晋州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子网络年会、2023“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世界非洲日系列活动等网络主题活动。

(六)推进非遗出海,手艺行走天下

组织风筝、年画、泥塑、核雕、面塑艺人赴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以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手工艺国际交流传播活动,走进异国课堂向当地青少年教授潍坊民间手工技艺。在日本东京等地举办“齐鲁古风地   最忆是潍坊”中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通过风筝、年画、篆刻、剪纸、泥塑、核雕、漆器、布玩具等具有潍坊特色的中国传统工艺作品,展示非遗中的文化历史与潍坊故事,让世界民众感受潍坊非遗的独特魅力。

(七)制定四年计划,建立长效机制

在完善现有项目和活动基础之上,提出四年行动计划。一是推进实施中国(潍坊)工艺美术科普教育计划。依托十笏园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工艺美术专业讲座、青少年艺术研学、工艺美术课题研究、民间艺术成果展览等活动。二是推进建设潍坊市残疾人手工艺传习创业中心,搭建手工艺传习、就业、孵化、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职业平台,为残疾人打造一条可持续、能成长的人生通道。三是借助节会平台植入创意城市交流合作板块,每两年举行一届“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打造多元互动的国际创意城市合作品牌和交流中心。四是策划筹办“东亚创意城市国际旅游大会”,旨在为中、日、韩国的40多个创意城市提供一个有关国际文化旅游方案的论坛和展馆,赋能城市国际旅游。

五、创新点                                               

(一)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对象的创新

城市之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是传统的、点对点式的,即一个城市面对另一座城市。而城市网络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是论坛式的,所面对的是志趣相投、特色相近的城市群,是一个城市面对许多城市的宣传推广,其宣传推广的效率与效果有明显提升。创意城市网络不断有新的城市加入,是资源众多、联系紧密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网络内295个城市都将是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朋友和伙伴。

(二)对外文化交流组织方式的创新

创意城市网络强调多样性文化的共享性和普世价值,希望申请过程是一个包含民间参与的过程。在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过程中,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作为主要承办者自始至终承担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申报文本编撰、专业技术支撑和具体组织推进。政府部门作为指导单位,给予指导与支持。其有效之处在于充分发动民间群众的力量,由下而上形成文化共识,民众则更易共享文化交流的成果,从而惠及更多的群体。

(三)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理念的创新

该项目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谋划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积极践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精神和创意城市网络发展理念,通过组织交流分享活动,承担网络共建责任,树立大国形象,担负大国责任。在手工艺培训项目上,重点关照妇女、残障等弱势群体;在国际人才交流项目和文化交流传播上,奉行国家对外战略和教科文组织发展理念。“国际艺术工匠驻地互访交流计划”,特别安排向非洲、拉丁美洲和阿拉伯国家倾斜名额分配,相关差旅费用进行减免等。

(四)城市文化塑造形式的创新

城市文化品牌在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兼有文化聚焦和影响力发散的双重作用,它通过文化的感染力增强城市内部居民的荣誉感,通过文化的吸引力增强城市外部居民对城市的认知和了解,通过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来满足人们对城市不同的诉求和需求。2021年以来,潍坊通过申创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国际和平城市,持续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成为我国唯一拥有以上“两都一市”的城市,在活化历史的基础之上,为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塑造提供了新的文化元素与现代基因,为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增加了城市美誉度和文化含金量。

六、应用推广

(一)交流传播活动

2021年以来先后举办和参加世界创意城市携手“放飞创意梦想”体验与分享活动、国际传统知识研究所基金会(ITKIF)与美食之都图森市创意城市“面包”项目、“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陶瓷)国际工匠能力提升研讨会”、泰国素可泰共同创意型学习社区视频论坛、韩国晋州手工艺与民间艺术子网络年会、“世界非洲文化日”专题活动、首届中国(潍坊)“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利川市第37届“国际陶瓷节”、云南昆明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2023港澳山东周”系列活动、东京“齐鲁古风地   最忆是潍坊”中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活动。

(二)网络共建活动

潍坊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推进办公室、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韩国首尔孔子学院签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柬埔寨—中国文旅产业促进会签订《中柬(潍坊·金边)国际风筝文化节暨文化交流项目框架协议》;与韩国锦州市、埃及开罗市、日本金泽市签订“国际艺术工匠驻地互访交流计划协议”;签署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潍坊国际峰会《潍坊宣言》。

(三)学术研究活动

举办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高峰论坛;编辑出版《创意中国2022》论文集;举办“未来城市创意发展研讨会”;出席2023“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并做专题发言。

(四)创意赋能活动

先后举办“手艺·守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2022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活动;组织开展首届“潍坊好手艺”文创作品大赛;举办“文旅集团杯”潍坊城市伴手礼创意创新大赛;组织潍坊市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非遗社区展演周;与北京中景文创联合发布“龙头蜈蚣”“雨燕”风筝数字藏品,与网易新闻上流工作室联合推出潍坊风筝数字藏品传播计划;组织潍坊好手艺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举办全国蛋雕名家作品展示交流活动;组织“解锁抖音流量密码,助力非遗保护传承”线上培训课;举办传统工艺科普教育公益课堂等。

(三)应用示范活动

国内城市济南、威海、淄博、莆田、温州等城市先后通过到访和交流等形式,考察学习潍坊市“申都”和创意城市建设经验,莆田市特邀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全程参与了他们的申报工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邀请潍坊市专家参加经验分享活动,向申报城市分享申报经验和开展创意城市活动经验。在创意城市网络内,潍坊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诸多国际城市的关注、学习与参与。

七、社会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城市网络模式极大地扩大了城市的交流范围与交流深度,潍坊与创意城市网络58个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中的大部分城市进行了交流与合作。2022年4月17日,潍坊市同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韩国利川市缔约友好合作城市关系,两市市长出席签约仪式并在协议书上签字。

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有效地树立了城市形象,为城市文化标识的打造创造了良好的宣传平台与舆论条件,也在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树立起潍坊国际品牌的城市形象。

国际文化品牌的树立,提升了城市民众的文化自信,改变着城市的文化风貌。“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等创意城市创建活动使创意城市网络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凝聚了民众的文化共识。创意城市网络增加了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和发展经验的机会。

艺术是拉近国际关系最富情感温度的语言,是促进文化互鉴共融的通道。通过“潍坊好手艺”的文化感染力增强城市居民的荣誉感,通过“潍坊好手艺”的文化吸引力增强国际朋友对潍坊的认知和了解,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

(二)经济效益

在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申请和建设过程中,持续加强以创意赋能文化造力为基点的内功训练,手工艺人才队伍通过技艺研培拓宽了文化视野,增强了艺术学养,提高了技艺能力,增长了经济效益。通过实施设施网络优化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现代传播平台构筑、民艺品牌战略铸造、特色文化片区打造、兴业队伍培育壮大六大工程,有效激活了文化创造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发展风筝、年画等各类传统工艺企业和家庭作坊近2000家,年产值达206.7亿元,帮助10万多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发展传统工艺合作组织100多个,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建设非遗特色产业村17个,因非遗特色旅游受益的群众超过20万人。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