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 烟台市文化馆
完 成 人 张 硕 韩 瑛 赵 娜 冷俊亭
烟台市文化馆立足于创新求变,主动把握新时代文化馆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群文工作新路径,构建“1345”培育推广创新模式,打造高水平志愿者团队,促进人才培养、艺术普及、剧(节)目创作、城市旅游推介和城市品牌打造等多功能融合,激活社会力量深度融入,优化提升文旅服务供给,撬动起彰显城市特质,诠释城市文化,提升烟台城市知名度的全新引擎。
一、项目概况
烟台市文化馆倾力打造具有良好专业艺术水准的志愿者团队,涵盖烟台闻笛话剧团、烟台文华爱乐乐团、烟台华韵民族乐团、烟台文华现代乐团、烟台文华少儿弦乐团。经过全链条培育,剧乐团达到全国志愿者乐团的一流水准,成为烟台公共文化主体的引领者、带动者。
创立“1345”培育管理模式,打造公共文化新标杆。“1”是指每个团队均由一位著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总监暨常任指挥,发挥领头羊作用;“3”是指文化馆专业干部担当主力、市音乐家协会推荐输送、剧乐团公开招募三条人才引进使用途径;“4”是指全国保利院线演出、节会主题演出、剧乐团轻骑兵演出、“云上”数字播映四种演出方式;“5”是指申请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馆院”搭建服务平台、国内顶级艺术家担任指导、省市文化机构战略协作、制度化培育管理五项保障措施。
用活三方面路径,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走出去”。登上北京中山音乐堂、大连大剧院、沈阳大剧院、天津音乐厅等国内一流艺术舞台,代表烟台市出访俄罗斯、法国等10余个城市进行交流演出。2023年,烟台文华现代乐团开启了“光荣与梦想”京津冀保利院线巡演,创立了全国首家地市级文化馆馆办乐团进入保利院线演出的范例。通过“演出+推介”模式,展现了烟台沿海开放城市的魅力,促进了区域合作交流。二是多方“请进来”。邀请国内著名艺术家,通过客座指挥、大师公开课、远程教学等方式,提升剧乐团专业化水平。三是到群众身边去。融入烟台市民文化节、烟台国际海岸音乐节演出,打造“传承·追梦”儿童话剧品牌,开展惠民演出迄今千余场,产生强烈反响。烟台“馆办剧乐团”成为公共文化的新引擎,激活社会力量深度融入,繁荣了艺术创作,带动了社会文艺团队的蓬勃发展。
二、实施背景
(一)该项目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馆办剧乐团”项目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创新平台,通过吸纳人才打造高水平志愿者团队,同时以旗舰团队引领和带动社会文艺团队发展,努力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
(二)该项目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烟台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初心,通过机制创新、项目创新、品牌创新等,不断推进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全国树立示范标杆。而“馆办剧乐团”正是项目创新、品牌创新的重要内容,大力探索建立制度化、精细化培育管理模式,激活社会力量深度融入,优化提升文旅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共享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带来的红利。
(三)该项目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开放、融合、创新的具体体现
烟台市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线,通过打造烟台市民文化节、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等具有影响力的节会赛事,促进文旅提质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和世界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此背景下,烟台市文化馆拓宽新思路,定位新坐标,通过打造“馆办剧乐团”项目彰显城市特质,诠释城市文化,提升烟台沿海开放城市知名度,多维度增强城市人文吸引力,为城市立言,为时代画像。
三、总体目标
通过馆办剧乐团“1345”培育推广创新模式,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基础上,依托烟台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艺术人才优势,打造具有高端引领性、惠民落地性、艺术门类特质化、能够彰显烟台城市气质的志愿者剧乐团。制定出台志愿者剧乐团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市文化馆、烟台大剧院互为依托的战略合作优势,对馆办志愿者剧乐团实施全程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提升专业化艺术水准和演出推介能力,树立公共文化主体新标杆,打造惠民服务新品牌,赋能烟台文旅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提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馆办剧乐团性质与定位,形成“一馆五团”矩阵
1.烟台文华爱乐乐团。立足普及高雅艺术,提升城市音乐氛围,烟台市文化馆主动担当作为,2012年成立烟台第一支文化志愿者乐团——烟台文华爱乐乐团,也是当时山东省唯一的志愿者交响乐团。乐团按双管建制,采取开放办团的模式,由烟台市著名音乐家李春起担任艺术总监暨常任指挥,50余名乐团成员为烟台市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乐团成为烟台发展普及高雅艺术、全方位提升市民音乐素养的重要力量。
2.烟台华韵民族乐团。为弘扬民族音乐、振奋民族精神,烟台市文化馆从我市热爱民族音乐的优秀文化志愿者中发展50余名乐团成员,2014年成立具有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四声部全编制的华韵民族乐团,先后邀请我市资深音乐家李执胜先生、著名二胡演奏家李梅担任艺术总监暨常任指挥。华韵民族乐团根植胶东大地,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力推动了烟台民乐事业蓬勃发展。
3.烟台文华现代乐团。聚焦当代年轻群体的音乐喜好,2018年组建成立编制40余人的文华现代乐团,成员均是致力于追求现代音乐梦想的青年音乐家。乐团包含节奏组(钢琴、爵士鼓、贝斯、吉他),管乐组(萨克斯、小号、长号),弦乐组(小提琴、大提琴),演奏风格涵盖布鲁斯、爵士、摇滚、流行等。乐团大胆创新,将多种音乐风格、多元音乐元素融合一体,追求自我表达的同时,推广当代新音乐文化。
4.烟台闻笛话剧团。立足烟台深厚的话剧底蕴,2019年在烟台市文化馆、烟台市戏剧家协会大力支持下成立。剧团名字源自李白诗句中的“闻笛”“折柳”,意在向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致敬。剧团拥有一批专业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制作等主创人员,人员均毕业于全国各大高等艺术院校,有着专业的学历背景与实战经验。剧团以复苏、振兴烟台话剧事业为己任,不断加强主题艺术创作,志在让话剧“散入春风满港城”。
5.烟台文华少儿弦乐团。按照“艺术普及、少儿先行”的发展思路,2017年在烟台市文化馆、烟台市音乐家协会大力支持下,潜心打造了烟台市首支少儿弦乐团。乐团由众多热爱弦乐艺术的优秀少年儿童组成。乐团旨在培养具有优秀弦乐演奏能力、舞台表现能力、乐团协作能力的专业弦乐艺术人才,持续孵化烟台弦乐艺术新生力量,储备本土弦乐艺术人才。
(二)用好三条人才引进途径,发挥专业人才资源优势
一是文化馆专业干部担当主力。烟台市文化馆拥有一支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本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的中坚力量。成员中不乏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国内著名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成为“馆办剧乐团”的主力。
二是市音乐家协会推荐输送。烟台市音乐家协会有近千名会员,涵盖作曲、歌唱、演奏、音乐评论、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组织等各方面人才。烟台市文化馆与音乐家协会紧密联系,馆内业务干部均为协会领导成员,利用便利平台和“聚才”影响,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起到了牵线搭桥作用。
三是剧乐团公开招募。制定剧乐团人才招募制度,把好入口关,实行全程进退机制,保证成员德艺俱佳。
(三)实施四种演出方式,让志愿者团队绽放艺术舞台
一是全国保利院线演出。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保利剧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保利强大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优先支持烟台本土院团发展,推荐烟台专业艺术院团和“馆办剧乐团”优秀剧目进入保利院线演出,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节会主题演出。烟台市每年举办烟台市民文化节、烟台国际海岸生活节,举办新闻发布会,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演出档期。馆办剧乐团积极参与“两节”演出,成为主力军。
三是剧乐团轻骑兵演出。“馆办剧乐团”聚似一团火、散若满天星,采取小群多路的方式,深入到乡村、企业、敬老院、SOS儿童村、海岛等基层一线演出,致力传播高雅艺术。
四是“云上”数字播映。发挥文化馆数字服务中心作用,提炼“馆办剧乐团”优秀作品,精心制作《国乐雅韵》《初夏四重奏》《古典音乐的艺术之约》等20余部剧(节)目短视频,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山东公共文化云”“烟台文旅云”等数字化平台播出,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艺术审美需求。
(四)强化五项保障措施,实施精细化全程培育管理
一是申请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设立“馆办剧乐团”专项扶持资金,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馆院”搭建服务平台。烟台大剧院是山东省第一座现代化大剧院,市文化馆对烟台大剧院运营进行监督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和自身小剧场功能,向“馆办剧乐团”提供排练、演出、观摩、交流等全链条服务。“馆办剧乐团”每年在烟台大剧院举办10场以上专场音乐会,音乐会门票全部免费向市民发放。
三是国内顶级艺术家担任指导。先后邀请陆廷荃、顾夏阳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担任乐团艺术顾问,与孙嘉言、平原、毋攀等知名大咖同台合作。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乐团与旅美钢琴家、青年钢琴演奏博士沈佳音合作钢琴协奏曲《黄河》,超高的演奏难度获得盛赞。
四是省市文化机构战略协作。烟台闻笛话剧团与山东省话剧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山东省话剧院烟台实验基地”。通过“名家传、名团帮、名剧带”,提升烟台闻笛话剧团等本土团队艺术水准和专业管理水平。
五是制度化培育管理。对剧乐团实行制度化、精细化培育管理,制定了《烟台市文化馆“馆办剧乐团”管理办法》,细化用人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强资金、排练、培训、演出、观摩等统筹保障,使“馆办剧乐团”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项目创新点
(一)突破传统馆办艺术团队培育模式,实施志愿化引入、专业化打造、精品化呈现
坚持以全民艺术普及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打造全国一流的志愿者剧乐团,激活社会力量深度融入,不仅是实施全民艺术普及的“先行军”,也成长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旗舰群”。
(二)突破馆办艺术团队单一化发展模式,以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多重效益
坚持融合式、沉浸式打造,实现了人才培养、艺术普及、剧(节)目创作、城市旅游推介和城市品牌打造等多重效益,为城市立言,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三)突破馆办艺术团队“内循环”,创立了全国首家馆办乐团进入保利院线演出的范例
用足用好中国保利院线这一高端平台,2023年烟台文华现代乐团开启全国保利院线巡演,院线售票率高达85%,引起轰动。
六、应用推广
一是参加重大主题演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弘扬胶东红色文化、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在大剧院连续举办两场“红色经典——难忘的岁月”专场音乐会。聚焦庆祝建党100周年,围绕“胶东红潮”文化品牌,举办“致敬第一百个春天”2021年烟台市新年音乐会,“烟台文旅云”线上直播点击量达到2.64万人次。闻笛话剧团排演大型红色经典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向新中国的70华诞献礼;创排烟台首部抗疫主题话剧《惊蛰》,先后荣获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抗疫主题优秀剧目一等奖;大型原创红色主题话剧《胶东红孩子》入选烟台市“双演工程”。
二是融入烟台市民文化节、海岸生活节演出,展现烟台开放之城、文化之城、活力之城形象。连续举办6届潮流、梦幻、时尚、前沿的烟台海岸音乐节,剧乐团为市民带来100多场次的多元化公益演出,现代音乐会、演唱会、话剧等不同品类星光辉映,打造最燃“音乐海岸”,演出通过烟台文旅云、腾讯、爱奇艺等平台进行全国直播,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社会反响热烈,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参与的重大活动首选。举办两届“烟台之夏”现代音乐汇,47场音乐演出,惠及6万多名观众,首场文华现代乐团音乐会通过文旅云、腾讯、爱奇艺平台直播,观看量突破650万人次。
三是馆办剧乐团轻骑兵当好文化使者,以音传情,赋能合作。华韵民族乐团环渤海四省(市)巡演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在环渤海地区4省17地市举办巡演音乐会,并召开3场民族音乐专家研讨会,巡演总行程达10000多公里,80余人参与巡演,收获万千观众满满赞誉。乐团成立以来多次承担烟台市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先后赴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及地区进行交流演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当地观众一致好评。
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树立了城市文化标杆,全市公共文化主体实现有效培育。以“一馆五团”为引领,实施群众文艺团体星火工程,创新打造“艺术烟台·公益美育”模式,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艺术创演,培育300多个社会文艺院团,年均开展演出3000余场,形成了文艺创作、公益演出蓬勃态势。在“馆办剧乐团”的帮助扶持下,先后发展了烟台山乐团等民间乐团,常年活跃在烟台各大演出舞台,参与公益演出活动百余场,为烟台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馆办剧乐团与专业文艺院团相互促进,激发了全社会艺术创作活力和热情。乐团一直在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传递烟台声音方面探索前行,作品既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的作品,也有用音乐为时代发声的佳作。乐团前指挥李执胜先生开创性地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海阳大秧歌与吕剧等音乐元素结合,创作改编《樱桃红了》《乐了山·响了庄》《海阳大秧歌》等曲目,浓郁鲜明的胶东韵味,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乐团成员参与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胶东大鼓新创曲目《说八仙》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展演;创作、表演的器乐重奏《妙斗》亮相第十届全国地市级“百馆联动”文艺展演,2021年获得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新创作品汇演“入围奖”。
三是以馆办剧乐团为平台,吸纳声乐、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加入,推出沉浸式舞台艺术体验项目。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演奏形式,“畅想新时代”烟台文华爱乐乐团专场音乐会以演员与交响乐合作的形式呈现《我爱你中国》《白毛女》等经典曲目,演出形式既有独唱、对唱,又有大合唱、表演唱、童声小合唱,参演人数近200人。精心打造五届“诗与琴的对话”大型音乐情景朗诵会,创新舞台表现形式,将诗词、音乐、形体、光影、布景造型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中华诗词与国乐雅音完美结合的全新演奏形式,给观众带来全然不同的观赏体验。
四是亮出了文化志愿者旗帜,广泛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者乐团的引领带动下,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开启常态化的新征程,2021年确立“萤火虫”烟台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制定《孵化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实施办法》《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为公共文化服务于社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目前,全市有志愿团体296个、志愿项目总数283个,年服务对象20余万人次。2022年,烟台市文化馆“家门口的艺术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