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第六届项目展示>演艺创新篇

讲好黄河故事——吕剧创排演全链条推进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4- 11- 26 11: 33 点击次数: 来源: 科技教育处

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 利津县文化和旅游局

完 成 人 赵炳兰  张泽国  尚  宁  张璐艳  李  贞  崔志敏  

赵文琪  董文兵  黄宏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利津县充分利用吕剧这一黄河口最具特色的文化传承载体,形成了“讲好黄河故事——吕剧创排演全链条推进的创新实践”,在提高吕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强化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塑造了新时代基层文化繁荣发展新样态。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作为吕剧发源地,基层群众对吕剧有着深厚的乡土情节,吕剧已成为群众记得住乡愁的旋律表达。针对近年来吕剧面临的剧目题材缺乏吸引力、本土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演出环境适应性差等难题。本项目通过深挖地方黄河文化资源,讲好黄河地方故事,将反映本土的历史名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时代奋斗精神、廉洁为公精神等故事融入吕剧作品,以此增强群众情感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自己人写自己事”“自己人演自己戏”创编模式,让贴近群众生活的剧目吸引观众、留住观众;在演出过程中广泛吸收庄户剧团、吕剧协会成员以及其他吕剧爱好者参与,扩大吕剧从业人员基数,扩大吕剧人才储备,进一步夯实吕剧振兴群众的基础,营造了吕剧观演的浓厚氛围。

二、项目背景

讲好黄河故事需要更丰富的平台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利津县地处黄河入海口,黄河文化已经浸透到利津历史的方方面面,孕育了独有的生产、生活与生态面貌,深刻地影响着利津的文化、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促进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更好地做好“两个结合”、传播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摆在广大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我们针对这一命题,从历史文化挖掘、精品创作、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吕剧振兴、讲好黄河故事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作为黄河口地区体量最大和影响最广的非遗项目,吕剧是展示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确立了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吕剧振兴;实施吕剧振兴,传播黄河文化的总体思路,并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新时代踔力奋发的现实图景需要更生动的表达。利津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隋代建镇、金代置县,是东营市历史最悠久的县区之一,有“铁门雄关、东津古渡、凤凰名城”的美誉,文化气质鲜明,发展潜力巨大。经过八百余年的历史,逐渐积淀形成了黄河文化、盐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造就了利津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入新时代,利津人民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展现出新的风貌,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很多先模人物和奋斗故事,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支撑,把这些人物和故事用生动的方式展现,用以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是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是文化工作的责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选择对吕剧进行艺术加工和呈现。

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呼唤更具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创造和输出优质的精神食粮,是文化惠民工作最核心的内容。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和艺术审美水平提升,群众的精神需求更加多样,为我们文化惠民工作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吕剧作为本地区传统地方剧种,既贴近群众审美,又能生动展现现实生活,无疑是满足群众需求的最佳选项。基于这种思考,我们以北张村革命妈妈郭景林为原型,创作了大型吕剧《热土》《热土情》;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综合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爱岗奉献的事迹,创作了大型吕剧《情满金河滩》,演出后得到广泛好评。为了让优秀文艺作品惠及更多群众,我们同时制作了精简版、节选版和校园版,增强作品演出适应性,充实了文化惠民内容,让群众文化有了更多选项。

三、总体目标

一是建立吕剧振兴长效机制。通过创排演全链条推进,解决吕剧振兴面临的剧目题材缺乏吸引力、本土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演出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为吕剧振兴提供制度保证、注入内生动力。二是打造非遗保护利用和黄河文化挖掘传播样板。通过实现吕剧作品价值,带动其他非遗项目发展;通过地域特色作品打造,增强讲好黄河故事的能力。三是发挥精品创作带动效用。通过吕剧振兴新模式的推动,激活带动其他艺术门类精品创作热情,为全县文艺繁荣贡献力量。四是提高群众文化服务质效。通过地域特色作品的演出传播,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四、主要措施

综合施策,加强人才培养储备。一是加强主创特别是编剧人才的挖掘与培养。通过吕剧高端人才引进、带队采风、作品研讨、专业培训等方式,促进本土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故事的能力。”发现有讲故事的能力的人才,并加以培养,是解决吕剧振兴的源头性问题,也是关键性问题。近年来,我们与县作协及其他文艺家协会联合,挖掘有潜力的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加强引导、提供机会,通过容错纠偏、针对性指导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编剧团队,已排演的《热土情》《情满金河滩》等剧目均由我县编剧编写,大型民族题材吕剧《暖阳》已进入排练阶段。二是采取以“以排代训”“以演代练”的方式提高演员队伍水平。一次排练一堂课,一次演出一套题,在排练中邀请专家针对性提升,在演出中征询意见发现不足,不断提高技艺水平。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主演、群演、乐队均能满足演出需要,实现了“自己人写自己事,自己人演自己戏”的目标。

加强引导,提高精品创作水平。一是加强思想引领,保持正确的创作方向。组织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创作演出的根本指引,通过不定期组织“讲座+研讨”“采风+研讨”及专题学习等形式,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激发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的政治态度,扎实做好宣传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通过“自己人写自己事,自己人演自己戏”的方式,依托“进千村乐万家”“吕剧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让居民乐享生活的同时增强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二是树牢群众观念,加强作品内容建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采风体验活动,保证主创团队信息来源正确和现实感受深刻,激发创作热情和动力,让作品更加符合群众审美和时代要求。通过对本地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把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创排成大型现代吕剧《热土》《热土情》,在“进千村乐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中推广演出;围绕脱贫攻坚主题,通过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深入采访,创作大型吕剧《情满金河滩》,入选山东省“百年征程时代华章”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围绕抗击疫情主题,创排沉浸式小吕剧《有国才有家》参加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打擂台获银奖,创作的戏歌《战瘟神》《中华精神》《众志成城战病疫》等进行巡回演出;通过对全县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深刻体验,创作了大型现代吕剧《暖阳》。这些作品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获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

因势利导,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考虑群众之需。为了丰富群众文化作品供给,我们在创排每一部戏之前都把群众之需作为一个重要考量,以群众喜闻乐见为衡量标准进行创作。二是考虑群众之便。为了能把每一部好的作品让更多群众看到,我们采取了剧场演出和巡回演出相结合的方式,在剧场版的基础上设置精简版、节选版进行适应性演出。近几年,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等巡回演出400余场,极大丰富了文化惠民工程内涵。

示范带动,促进文学艺术全门类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创作样板。把吕剧振兴全链条推进的模式用于其他文学艺术创作,在作者培养、题材选取和推广应用方面共同推进,为全县文学艺术事业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发挥吕剧精品创作激励作用。近几年,通过吕剧精品的打造,涌现出一批既符合艺术审美又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好作品,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带来了激励,对我县文艺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吕剧振兴的带动和激励下,我县其他艺术形式取得了长足进步,沉浸式舞台剧《黄河谣》《忠诚》,歌曲《最美凤凰城·最爱我的家》《黄河人家》《爱在利津》等原创作品应运而生,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小品《生日快乐》、表演唱《盛世新风》、小品《一床棉被》等作品在“黄河口之春”全市社会文艺团体汇演中获优秀展演奖。

五、项目创新点

一是坚持“三戏同唱”,厚植吕剧振兴土壤。作为吕剧发源地,基层群众对吕剧有着深厚的乡土情节,吕剧已成为群众记得住乡愁的旋律表达。面对全媒体时代文艺产品多样态竞争,将反映本土的黄河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时代奋斗精神、现代经济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涌现出的奋斗的故事和先模人物以及老百姓熟悉的、关心的问题等融入吕剧作品。精心打造地方新戏,创排大型革命题材吕剧《热土情》、脱贫攻坚主题吕剧《情满金河滩》、黄河口民族题材吕剧《暖阳》,特别是《暖阳》,用全新的吕剧方式、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展现了民族融合之美、黄河风景之美,用全新的吕剧演出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吕剧的关注;精心打造精品小戏,创排沉浸式、情景式吕剧小戏《黄河谣》等,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文化惠民赶大集等文化惠民活动中推广演出,全县巡回演出100场次;精心打造传统大戏,创新复排了传统戏曲《姊妹易嫁》《王小赶脚》等传统经典剧目,参与“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经过多年深耕,实现了“自己人写自己事”的创编模式,让吕剧传唱走近群众“家门”,为剧目吸引观众、留住观众。

二是坚持“三题同解”,激发吕剧振兴热情。针对本土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演出水平不高、群众基础薄弱三个难题,在剧目创排中引入高水平专业人才,从导演、舞美、服装等各个环节,对本地的专业主创和演职人员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和指导。用吕剧“小话题”塑造乡村文明新风,从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切口入手,讲好群众“乡土话”,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在演出过程中广泛吸收庄户剧团以及吕剧爱好者参与排练,扩大吕剧从业人员基数和吕剧人才储备,夯实吕剧振兴群众基础,实现了“自己人演自己戏”,营造了吕剧观演的浓厚氛围。

三是坚持“三步并重”,拓宽吕剧振兴途径。谱好“编”字曲,采用“自己人写自己事”“自己人演自己戏”的创编模式,让剧目内容更贴近群众生活。做好“排”文章,采取以“以排代训”“以演代练”的方式,把每一次排练作为一堂课,每一次演出作为一套题,提高了演员队伍的水平。建好“演”舞台,以剧场版为标版,对作品进行场地适应性改造,分别推出精减版、节选版、校园版等灵活模式,把新创剧目充实到下乡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中,让戏曲真正走进了校园、企业、机关、乡村、景区等,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展演网络。以县级院团为核心,培养带动全县34个文艺团体参与剧目展演,构建覆盖城乡的展演网络。演出剧目中设置群演角色,让群众参与其中、融入其中,让他们在过足戏瘾的同时,扩大参与度,更好地实现了一场戏带火了一个村,一场戏带火了一个景区,一场戏带火了一个品牌。

六、项目应用推广

一是人才培养初见成效。通过项目推进,在创、排、演各个环节都有了人才储备。在创作方面,本土编剧已包揽了近几年我县大型吕剧的创作任务,通过重点作者培养和重点作者带动等措施,我县编剧队伍不断扩大,梯队逐步形成;在排练和演出方面,注意把从活动中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人才及时吸纳到相对应文艺队伍中,组织集中培训、创作采风、作品研讨等活动,采取客座、签约等形式,使演员阵容不断扩大。乐队在实战中提升,演出水平不断提高,已能满足大型剧目需求;同时,导演、作曲等主创位置都有后备人才。

二是精品创作初露锋芒。我们按照“创、排、演”全链条推进的模式创作的大型抗战吕剧《热土情》、大型原创现代吕剧《情满金河滩》已被搬上舞台,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10余项;大型民族题材吕剧《暖阳》已经进入排练阶段。吕剧小戏《有国才有家》《十万元》《扶贫路上》等剧目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是影响不断扩大。通过新创剧目的不断上演,我县致力于吕剧振兴的做法得到了普遍认可,我们的做法被《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等20余家媒体宣传推广,新媒体点击量达9.7万。

七、项目社会经济效益

一是夯实了吕剧振兴的基础。通过吕剧振兴全链条推进,带活了黄河流域吕剧创作热情;通过创排模式的创新,带热了吕剧参与氛围。发挥文化精品培根铸魂作用,趟出了一条价值引领的发展之路,为其他文艺形式发展提供了样板和参照,为全县文艺事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在供给端强化了吕剧人才储备,在剧目创排过程中,注重各环节人员技能提升,走出了一条以“创、排、演”全链条推进带动吕剧经典传承、吕剧人才培养的双赢发展道路。在接受端构建吕剧振兴群众基础,通过多版本巡演,让广大群众关注吕剧、了解吕剧、爱上吕剧,不断扩大吕剧“粉丝团”“戏迷圈”,营造了吕剧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升了文化惠民服务质效。加强文化惠民供给侧建设,以剧场版为标版,对新创吕剧作品进行场地适应性改造,分别推出精减版、节选版、校园版等灵活模式,把新创剧目充实到下乡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近五年来,先后创排《热土》《铁门关》等新剧6部,创新复排《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等经典剧目10余部,平均每年送戏下乡1022场次,受众8.9万人次。吕剧剧目《情满金河滩》获2021年度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优秀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热土情》获2021年度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优秀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有国才有家》参加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活动,获银奖等10余项奖项。相关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文旅中国》等20余家媒体宣传推广,新媒体点击量达9.7万,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在全市名列前三,在全省名列前茅。

三是释放了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吕剧助推乡风文明,一场戏带活一个村,推广展演《热土情》,助力明集乡北张村成功争创为第二批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明集乡红色旅游业态迅速集结,年接待学员和游客6万人次以上;吕剧助力景区引流增收,一场戏带火一个景区,把新创、复排剧目植入“老街长巷”非遗文化景区,集聚人气;吕剧助力乡村振兴,一场戏带响一个品牌,大型现代吕剧《情满金河滩》,拉动北宋镇“金河滩”品牌农产品销售,提高了吕剧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通过“创、排、演”全链条的推进,探索出一条吕剧传承、吕剧振兴的新道路,用吕剧讲好了“黄河故事”,推进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