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清晰的“一门三道”城门遗址、引入机器人讲解的数字化博物馆、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的“史前工场”……走进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脉络清晰可见,沉浸式玩法为人们了解史前文明和山东史前文化序列带来了新体验。
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作为中国考古学家自主发现并发掘的第一个史前遗址,城子崖汇集龙山文化城、岳石文化城、周代城“三城叠压”,遗址遗存主要有城垣、城门、城壕等,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以城子崖遗址为中心,2013年,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始建,规划总面积约132万平方米,包括遗址展示区、管理服务区、预留区、博物馆展示区、滨河遗址风貌区、陶艺展示区、考古体验中心、农耕区8个分区。2017年12月,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正式挂牌。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近年来,相继开展的城子崖遗址城垣本体保护展示、西城垣展厅内城墙保护展示、“一门三道”保护工程等项目,更好发掘出遗址丰厚的价值内涵。“其中,岳石城址北门遗址的‘一门三道’结构,可以让游客直观感受城子崖岳石城的气势。西城垣则是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发现城子崖遗址的现场,为使其更好地保护展示、活化利用,公园正打造集文物保护、科普展览、学术交流于一体的西城垣保护展示厅。”章丘区龙山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尹鑫介绍,在继续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未来还将推动西城垣保护展示项目、南城垣4号探沟保护修缮项目、北城壕东段保护展示项目等逐步向公众开放。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充分运用考古发掘现场、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等场景开发史前文化研学项目,带动文物考古资源的活化、转化,吸引青少年游客打卡体验。今年暑期,串联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等研学点位的“光耀龙山——龙山文化研学旅行线路”被列入济南市重点推介的历史文脉主题研学线路,以丰富的互动性、趣味性受到中小学生欢迎。
“目前,公园内开展的研学活动包括探访博物馆、寻城探幽、考古体验、文物修复、城墙夯筑等内容,游客可以通过研学课程,听博物馆讲解员讲龙山文化及其他历史知识,体验勘探、布方、发掘等考古工作流程,学习龙山、岳石文化时期城墙的夯筑方法,或在非遗传承人的教授下亲手制作黑陶等。”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馆长张宗国介绍,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每年开展研学活动300余团次,年均接待青少年4万余人次,此外,还广泛开展“原始部落进校园”“龙山文化四进”等活动,用好用活覆盖全区的龙山书院,举办交流座谈、文艺演出,助力讲好龙山文化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为区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添彩。
据介绍,立足研学工作实效,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继续促进成果转化,一方面,优化研学课程体系,拓展“从城子崖到东平陵城”寻根济南、认识家乡等新的活动线路,实现考古遗址保护展示成果创新性阐发;另一方面,助力章丘区培育以龙山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态,打造优势品牌。目前,“龙山文化游”已带动当地龙山黑陶、龙山小米等特色产品热销,为促进文旅消费、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几年,公园建设带动了附近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绿化提升了,道路整洁了,村里还建起历史文化墙、文体广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四村村民李承祥说,依托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火爆人气,周边多个村庄发展起乡村旅游,大量村民通过售卖农产品、非遗手工艺品等实现增收致富。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章丘区龙山文化传承保护中心供图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