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工作动态

“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总

发布时间: 2024- 01- 23 18: 18 点击次数: 来源: 科教教育处

为积极推进“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试点工作,现对各试点单位基因解码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并汇总如下:

一、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1.大力推进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依托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委托的搭建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文化体验线下场景、创新表现形态试点工作,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开展合作,大力推进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工作,起草《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技术标准》《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展示工作标准》。该项工作突破了以信息时代的数据库思维研究文化资源数字化的传统壁垒,站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语境下,探索了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标准体系建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将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基于类别细分探索建设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体系,确保了各类标准在“术业专攻”的前提下完成,保证了标准的专业性和科学合理性。站在文化资源数字化的生产端、加工端和应用端进行全流程的标准化研究,使山东舞台艺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得以真正的成体系、易实操。标准建立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校正理论,有助于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目前已完成《艺术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第2部分:纸质档案》《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标注•戏曲部分》初稿。

2.聚力打造戏曲艺术领域行业大模型。近年来,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聚焦于舞台艺术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充分意识到行业大模型的重要作用,2023年聚力打造戏曲艺术领域行业大模型,拟建设成国内首个戏曲文化大模型(以省域为最小建设目标),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此类大模型的标杆平台。以实现各戏曲院团、艺术院校、以及部分个人均可参与模型知识训练为目标。以把戏曲文化大模型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文化类生成式大模型为目标。以可向戏曲院团、艺术院校、展览展会等各类场所进行快速落地部署为建设目标。将该戏曲文化大模型打造成“戏曲大脑”,让戏曲文化资料、资产不仅仅存放在硬盘和数据库中,更是存放在“戏曲大脑”中。做到随时调取、调用、关联、思考。以 ChatGLM 和 Yi(llama)为通用模型部署,搭建戏曲文化大模型基础框架;该框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扩展性,可以根据对模型的需求,快速的选择其他通用模型进行部署。不受制于具体某个基础模型从模型的底层做到随时进化。根据戏曲类资料特点,完成针对这些资料格式的模型训练模块,并完成可针对文字、图片、视频标注的训练功能。一期将已数字化的全省戏曲文字和图片资料完成训练、并完成部分视频资料的标注工作。完成 2D 卡通数字人的部署工作,并可实现多终端部署,可交付于各类落地场景展示应用。完成国内首例真人 3D 戏曲数智人制作,采用真人模型,对真人进行形象和语音训练调优,同时优化数字人驱动。完成人脸识别底层搭建,以便后期应用于线下更多场景需求。完成三类交互形式、五类终端的制作及软件开发部署,包括数字人、语音、网页在 PC、手机、平板电脑、数字标牌等终端的呈现;以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在山东艺术研究院展厅搭建以戏曲大模型为底座的数字人展示装置。同时根据“人工智能系统”需特定类型的数据训练模型的特点,尝试探索进行特定AI训练数据集交易,我院将以山东吕剧为试验对象,同山东省吕剧院合作,开发出吕剧数字人。

二、山东省文化馆

确定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锦织造技艺”进行解码试点工作。通过对鲁锦发展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工艺技术、艺术特征等进行梳理,先期确定从“图案组织法则”“色彩搭配特征”和“典型纹样分析”三个角度作为鲁锦基因解码的基础工作,在科学系统的解码基础上,编制图谱,为鲁锦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探索提供经验。

(一)鲁锦“纹样”解码的三个维度

图案组织法则。鲁锦纹样均为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图案,不同纹样交相搭配,组成变化多样、具有不同质感和排列效果的新图形。鲁锦图案的意象与美感,体现在不同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之中,而不是拘泥与创作的具体事物形象。

鲁锦的纹样既有传统古老的类似图腾的纹样,也有富有时代气息的图案,其构成布局大多是建立在织女的自身生活体验基础上,经过日积月累的精心构思和别具匠心的设计,通过单经单纬、双经双纬、经线起花、纬线起花等技艺交替变化,将平纹、提花、打花、砍花、包花技艺加以综合运用,巧妙地糅合于自己的织锦中,鲁锦的纹样图案构架严密、有聚有散、有曲有直、上下相应、对称、大小相衬、疏密相成,既符合织造的规律和效率,又符合民众内心的审美感受。

色彩搭配特征。鲁锦图案色彩对比强烈,大都以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遵循着“红间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红红绿绿图吉利”“红靠黄亮晃晃”等民间设色口诀。通过不同色纱交织组成各种浓淡、大小不同的色块,色彩的变化与纹样变化形成同步呼应、异步交错的节奏,配色的变化可使同样的纹样出现全然不同的效果,看似简洁的艺术组合手段创造出更加丰富自然的艺术魅力。与年画、剪纸、面塑等民间工艺品相比,鲁锦具有广泛的可塑空间,也具有更加实用的功能特征。

典型纹样分析。鲁锦的纹样和名称都是从生活中发展出来,体现着劳动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体验和期待,包含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地方性知识、对自然宇宙的理解和个体观念的独特表达,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二)鲁锦主要纹样分析表

序号

名称

鲁锦布样

文化寓意

1

盛世纹样图

该纹样是鲁西南姑娘出嫁必须织的一种纹样,在织物上使用这一图案,借以抒发他们对家乡曾出现过善理国事的国君的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百姓向往太平盛世,期望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景。

2

风雪纹样图

风雪纹样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描绘,该纹样主要产自黄河滩区,表现的是鲁西南黄河滩区的寒冬腊月里雪花飘飞的独特风景。体现了鲁锦织娘对生活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富有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力,有效的传达了家乡自然景观。

3

鱼眼纹样图

寓意着鱼水情深,鱼水相依,用来比喻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的感情深厚的亲密关系。也寓意幸福常年不断,年年有余。

4

斗纹样图

斗纹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纹样。在鲁西南民间,老百姓把手指上封闭的指纹“斗”,有斗就有福, 手上斗越多越好。主要原因是斗纹源于民间的计量器“斗”,每年的粮食收仓时都要用斗量一量到底收获了多少,后来“斗”成为吉祥用语和吉祥物。

5

丰收纹样图

丰收图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对于丰收的渴望。

6

芝麻纹样图

来源于所种的芝麻,寓意生活节节攀升。

7

灯笼纹样图

灯笼有着喜庆、吉祥的寓意,预示着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圆圆满满。

8

纱灯纹样图

表现农家儿女“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勤劳生活,倾诉着她们的辛苦,也表达她们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隐诉着织锦人从清晨到深夜的辛苦之情。

9

席纹样图

中华先民很早就学会了编织,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席子,席子编织的纹样被称为席纹,它的简洁受实用主义者的推崇。

10

枣花纹样图

枣花被鲁西南、鲁西北、鲁北甚至整个山东作为祈子吉祥物,也有驱邪祈福的寓意。枣花纹鲁锦多用作嫁妆,象征美好爱情,有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之意。

三、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1.组织建设。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为主体,联合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处、研究室,山东省文化版权交易中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研究所、人工智能设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山东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公共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并组建中心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专家团队,规划工作细项和预期成果。

2.资源调研与元素筛选。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研究所联合开展了布老虎、剪纸、木版年画三类文化资源的调研工作,经过反复分析研讨,确定以木版年画作为首批重点解码利用的文化元素,并已经形成数量可观的数据资源。

3.解码测验。经过数次研讨以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设计研究中心测试,确定利用AIGC技术处理前期采集的数据资料,形成一套文化基因解码标准与利用方案,逐步推进“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开展的基本思路。

四、山东博物馆

1.特邀专家莅临指导。2024年1月12日,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沈贵华到山东博物馆指导“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相关工作。沈贵华指出,“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在山东博物馆的试点,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对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实践。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山东博物馆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总体架构规划、各子项目间的接口及打通数据流的问题,要注意数据标准的规范性。

2.科研项目获批立项。申报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齐鲁文物的文化基因解构、转化与利用研究——以山东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为例”获批立项。该项目由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负责,山东博物馆各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参与。山东博物馆将从数据采集、分析、提取、活化利用等方面尽快开展研究工作。

3.内部讨论成果丰硕。以社科课题项目为引导,山东博物馆组织“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工作小组成员展开研讨,确定以山东博物馆藏陶器类文物和服饰类文物为主要解码对象。其中陶器类文物以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器为代表;服饰类文物以孔府旧藏明代服饰中的朝服为代表。

以蛋壳黑陶器为例。

文化元素:蛋壳黑陶器是山东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典型器物。距今 4600—4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存在着大量黑陶。在所有黑陶器物中,又以蛋壳黑陶高柄杯最具代表性。

文化要素:出土时间和地点、发掘故事、文物时代、器形特点、发展脉络、对文明探源的影响     

文化基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略有交错。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由龙山镇命名的那种遗存,其分布以山东地区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

器物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厚度不超过0.2毫米。

材质:原料是用黄河里最细的泥土,这种泥土从黄河上游开始,顺着黄河从西向东而来,经过亿万次的摩擦和碰撞,才能形成符合黑陶杯需要的原料。

收藏单位:山东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

相关人物:考古学家吴金鼎

素材利用:黑陶工艺品、蛋壳黑陶高柄杯复制品、蛋壳黑陶器文创产品、以蛋壳黑陶器为元素的文艺作品(国家宝藏特别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

五、山东省旅游推广中心

1.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抓住山东旅游资源中最具有代表性、最核心的文化要素,系统把握其形成、发展、变革的历史脉络,抢抓网络热点,做到精准解码、精确用码。山东不单单是凭借一首歌让全国网友刮目相看,其背后有着深厚文化基因内涵,“东”是山东的地理基因。独特的地理坐标,赋予山东丰富且独特的文旅资源。坐标于“东”,坐拥山海,是山东与生俱来的基因。“东”是山东的文化基因。华夏文明始于山东,至圣先师孔子诞生于此,为世界文明贡献的东方智慧,始终为世界所瞩目。还有“书圣”王羲之、“兵圣”孙武、“木圣”鲁班、“科圣”墨子等在世界文明星空璀璨闪耀。山东的“东”,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文明的一个象征。“东”是山东的创业图谱基因。热梗说的“都是东,同根生”,意指东三省居民,祖上多是山东人。山东人虽恋故土,但从不因循守旧,“闯关东”的东,是开拓、是进取。代代山东人,从未停止“闯关东”。“东”,是山东的性格心态基因。“好做东”,是山东人的好客之情,是山东人热情大方的性情使然,更是责任心“泛滥”的必然。这背后是山东的富足,更是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爆棚。

“东”之于山东,是地理的,也是文化;是历史的,也是发展的;是内在的,也是外露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独特的山东之“东”,赋予山东独一无二的人格。

2.以“好客山东”新媒体矩阵为宣传主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快捷、交互、海量化、资源共享、个性化等特点,结合我省文化旅游基因和人文特性基因,省旅游推广中心紧抓网络热点,利用实景拍摄、配音配乐、后期剪辑等手段,在短短一周内制作各类短视频、图文100余支(条),广泛宣传文化旅游资源,推进解码成果走进人民群众生活。推广中心制作发布微信客户端推文《破大防了,东子,你到底还瞒了我多少?》,盘点自家“特产”,山东的隐藏特产让本地人感到陌生,甚至惊艳了外省人。在地市层面,省旅游推广中心号召各市文旅局新媒体推广部门开足马力,抢占“流量风口”。16地市文旅先后远程呼叫“尔滨”,制作“喊麦”短视频,以真诚满满的“土味情话”,欢迎“东北老铁”以及全国各地游客来齐鲁,“让好客山东把你宠”,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六、山东省图书馆

1.举办“廉润齐鲁 清贯古今——山东清官廉政史话展”。展览于2023年12月29日开展,至2024年1月31日结束。一是展示“习近平廉政用典”,精选10则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廉政典故,给读者以思想启迪,是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展示“典籍里的清廉”,精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传世经典中的历史事例,辅以善本陈列,图文并茂,展现廉政人物的人生道路、清廉品格和精神境界。三是收集40余个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山东籍或曾任职山东的清廉人物典型事迹,形成“清廉人物故事展”,其中既有家喻户晓、名垂千古的晏婴、诸葛亮、王旦、刘统勋、焦裕禄等人的清廉故事,也有鲜为人知的刘宠、王良、张雄飞、李毓昌等人的廉洁奉公事迹。

2.推进古籍中的廉政材料整理。根据前期整理的清廉人物、清廉事迹清单,拟以历代正史、《资治通鉴》、官修地方志等官方文献记载为主,旁及家谱、个人诗文集,严格遵循“信史”原则,不取戏说、演义等事实根据不足的材料,系统梳理古籍重的相关记载,形成材料汇编,为下一步利用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此项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3.“神奇山海”解码项目。2023年11月开始,开展《神奇山海——走进山海经》多媒体数据库项目建设,本项目是通过对《山海经》文化元素的基因解码,通过AI数字复原技术+CG绘画技术,将《山海经》的地貌、神兽复原再现,通过三维虚拟技术,构建《山海经》数字地图,访问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身临其境,对山海经的山川湖泊的分布有准确的认识的同时,可以看到遍布在不同地区的神兽及不同年代绘制的神兽形象,配合文字、音乐、视频等,对神兽做详细介绍,了解其分布情况、形象特点等等。项目尚处在建设过程中,目前已完成全部进度的约50%。

七、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确定潍坊风筝文化为市域试点项目。在充分梳理其文化内涵基础上,研究发掘风筝文化要素,总结形成体现风筝文化特色的文化基因密码,并进行系统解构,提取有利用价值的“最小颗粒”进行数字化标注和版权登记,通过记录、存证、保护和使用,构建潍坊风筝的文化基因库,形成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一表、一文、一谱、一库”,即风筝文化基因调查表、风筝文化基因解码报告、风筝文化基因展示图谱、风筝文化基因数据库等系列成果。

八、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

完成“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齐河县试点工作方案、责任分工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等,组建专家团队,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公开征集齐河地域文化元素线索。目前,按照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文化元素的框架,初步编制完成齐河县基本文化基因元素表,并筛选出重点文化元素线索,其中,黄河文化领域6大项18小项,大义文化领域6大项18小项。

黄河文化领域。1.传统文学:《牧羊卷》《老残游记》;2.传统美食:酱牛肉、小周月饼、锅饼、空心挂面、行忠糕点、黄河味道产品;3.传统音乐:黄河号子、打夯小调、齐河民歌;4.传统舞蹈:绣球灯舞、竹马舞;5.传统技艺:齐河黑陶、治黄技艺;6.传统美术:面塑、扎刻、剪纸。

大义文化领域。1.晏子文化:晏婴祠;2.劳模(劳动)文化:三个精神教育基地、时传祥纪念馆;3.济水(大清河)文化:大清河景区;4.红色文化:第一党支部、党员教育基地、侵华日军飞机场旧址等;5.氏族文化:孟家、马家、郝氏、房氏、王氏(王祝晨)等;6.传承代表:尹秉衡、韦逢甲、左宝贵、贾廼甫、李聚五、孟祥斌。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