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打造沉浸式“村晚”的青岛模式

发布时间: 2024-01-17 14:56 点击次数: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主办,青岛市文化馆等承办的“欢乐四季 我的村晚”2023青岛市“沉浸式”乡村村晚在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郭村举行。该活动作为青岛乡村文旅融合的“流量入口”和美丽乡村的“观察窗口”,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让人们在乡土情结的幸福体验里、在青山碧水山水的守望中,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

一、因地制宜,兼容并蓄,打造沉浸式“村晚”青岛模式

沉浸式“村晚”从选址、选角、选节目等方面紧紧围绕当地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做到“三个依托”,即依托当地“自然舞台”、依托当地村民演员、依托当地民俗特点,打造了一场集公益演出、非遗产品大集、红色主题教育、亲子研学、观光游园体验、农特产展销推介、网络直播带货等为一体的移步换景沉浸式体验,彰显岛城乡村文化新貌,开创了矩阵式青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活动现场,通过把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邀请青岛有想法、有创意的知名网红,现场直播带货,推介当地农特产品以及非遗手工艺品,观众边欣赏演出、边品尝美食、观赏工艺品,有效激活农村环境中“沉睡”的自然与人文资源。

二、引领风尚,化育人心,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

沉浸式“村晚”整场演出突出质朴乡土气碰撞现代感、时尚性为一体的深度体验,将乡村的文化培训、文艺创作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丰硕成果融入其中。通过搭建沉浸式“村晚”舞台,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所展示的乡村文化培训、文艺创作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仅向农村村民,特别是儿童,培养正向审美,感知生活情趣,同时,通过沉浸式“村晚”向社会深度展示了自身自然风光、文化特色、非遗展品,实现了城乡文化的互动和交融,促进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进程。2022“村晚”原创舞蹈作品《种子》登上了2023年《我的“村晚”我的年》,让农民登上央视舞台成为时尚。

三、文旅融合,相得益彰,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发展双提升

沉浸式“村晚”的举办地——河西郭村,主打千年古街游览、爱国教育基地,将原创文艺作品与乡村风情,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等融为一体,并邀请当地网红达人现场进行网络直播,集“文化+旅游+消费”为一体的沉浸式“村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研学、采摘观光,成为近郊网红打卡地,成功实践乡村公共文化对消费经济的拉动。借沉浸式“村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去年沉浸式“村晚”的举办地城阳青峰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山东省第三批景区化村庄,并承接了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青岛主会场活动,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售额比去年增长达21.5%。

四、协同参与,凝心聚力,为乡村文化振兴“两创”助力

沉浸式“村晚”运作过程中,从创意到实施,充分发挥了村民们在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创造能力,汇聚了广大农民的智慧,而村民“自己演、自己看”的形式,又将作品与情感的表达牢牢扣在大家心坎上,激活了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为振奋家国情怀、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有效带动周边村落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阵营。这种充满乡土味的乡村文明,通过生活和艺术相结合的形式,让人印象深刻,催生的网红打卡地和网红农副产品,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在探索乡村振兴青岛文化样板的过程中,青岛沉浸式“村晚”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工作路径。随着青岛沉浸式“村晚”效应的后续发酵,一幕幕扎根基层、地域鲜明、人文资源丰富的农村文艺风尚成为青岛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并以点带面、串珠成链,一幅青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