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邹城市城前镇:厚植文化底蕴 深耕人文沃土 加速推动文化振兴

发布时间: 2023-09-07 16:54 点击次数: 来源: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信息审核员

近年来,邹城市城前镇创新融合发展理念,深入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根脉,持续挖掘文化新亮点、丰富文化新内涵、探索文化新载体,推动古镇在延续传统中焕发新活力,加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一、把握以文塑旅新内涵,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借助文化“富矿”,做足文化旅游“联姻”文章,擦亮“城前旅游”金字招牌。一是提升景区文化底蕴。投资5.8亿元打造北部红色文化、中部娱乐休闲、南部乡愁体验三大片区,建成3A景区4处,引导景区通过文化与旅游“牵手”,借助文化软实力,提升景区“精气神”。尼山区红色教育基地创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打造省内一流的红色研学游基地;蓝陵桃花源景区深入挖掘古城“康王”文化,康王巡游、汉代婚礼等实景演绎深受游客喜爱;康王谷花世界景区开发“康王文化、儒家文化”激光水幕电影,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打卡地;越峰山景区用活传统文化,建设石刻石忆广场、忠魂谷等乡愁文化场所,推动旅游业由“游山玩水”向“文化体验”转变。二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深耕农事生产、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打造以乡村传统文化、传统民俗、传统建筑为特色的“村落景区”,创建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旅游特色村3个、省景区化村庄4个,让乡村牵手旅游,“小院落”变身大产业,有效串联全镇4处3A景区,形成“点上有特色、线上有示范、面上成规模”的乡村风情精品旅游线路。三是营造古城文化氛围。深入开展古城文化元素植入行动,累计投资2300余万元,对城镇核心区进行仿古化改造,在驻地“边角地”“插花地”建设汉阙、日冕等景观节点16处,将古城元素融入公交车站牌、道旗等细节部位,全力打造古城特色城市空间,彰显千年古镇历史文脉。四是加强文创体验开发。在越峰山景区打造非遗传承发展平台,吸引蒸馏白酒、石磨豆腐等9种传统手工技艺入驻,让游客走近非遗、品味非遗、爱上非遗。积极申报36项“创意济宁”和6项“山东手造”产品,让文化成为游客“可带走的记忆”。全力讲好文化故事,编制尼山区抗日情景剧、越峰忠魂红色情景剧,通过沉浸式展演形态,让优秀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二、开辟以文润村新路径,破除乡村社会治理难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治理,创新打造“一家仁”服务品牌,有效破除组织体系松散、管理服务缺失、邻里关系淡漠等乡村社会治理共性难题。一是加强文化融入。“一家仁”乡村物业服务品牌,旨在引导群众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及邻里,成为互帮互助的一家人。城前镇坚持以活动促提升促融入,通过开展“乡村好时节 伏文化体验活动”邹城伏羊节、社区邻里节等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培育良好村风民风,为推动群众自治奠定基础。二是创新积分管理。坚持“寓奖于管”,为每户发放积分存折,建立积分制管理制度,根据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明生活等情况进行赋分,得分情况与政府物业补贴额度相挂钩,并可以在全镇统一的积分超市中兑换物品,助推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生活习惯转变,潜移默化形成文明新风,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深化志愿服务。在社区、村庄发动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以及乐于奉献的专业人士,优选组建22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免人工费为群众提供水电、门窗、庭院等自用设施维修及物资代买、政务代办等跑腿服务,累计接听群众来电3000余条,上门服务1850人次,综合满意率达到98.7%。邀请8位“五老”人员组建“一家仁”社区调解队,帮助群众调解化解邻里纠纷,促进邻里关系更和睦,社区氛围更融洽。

三、探索以文铸魂新载体,激发文化振兴强劲引擎。通过资源、项目、平台、活动的有机融合,加速推动文化公共服务资源聚合融合。一是完善文化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1100平方米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乡镇综合一级文化站称号。在全镇73个村建成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构筑覆盖全镇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探索文化服务进景区,在康王谷景区建设花卉、森林科普馆,在灵泉湖休闲公园建设渔业文化长廊、鱼类科普馆,让游客在游玩中接受科普教育,引导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自觉。二是创新文化服务场景。招引社会资本,打造4800平方米的市民艺术生活空间,引入济宁第一家乡镇院线影院、新华书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济宁率先完成民俗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三馆”建设,先后建成市民大学、蓝陵体育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多元化承载群众文化服务功能。打造蓝陵书画院、乡村书吧、共享自习室等公共服务文化空间,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350余场次,构建本地居民休闲的“文化高地”。三是丰富群众公共文化活动。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惠民演出、免费电影放映700余场,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连续6年举办广场舞比赛、蓝陵桃花会,高标准组织健步行、镇域篮球联赛、“三市九镇”区域篮球友谊赛、全民歌手大赛、太极拳展演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50余场次,让群众文化生活“燃”起来。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蜜粽飘香、月满亲情等文化主题系列活动40余次,精心开展3届伏羊节、2届邻里节、2届越峰村晚,让古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特质相结合,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将古城文化光辉撒播全镇各处。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