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文旅新闻

2023年暑期全国演出市场

创新供给形态 满足群众需求

发布时间: 2023- 09- 05 15: 02 点击次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今年暑期,演出领域各类企业积极行动,创新产品形态、丰富内容供给,以舞台剧目、音乐节、演唱会、艺术节、戏剧节等多种形式,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在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效果显著。

日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暑期(2023.7.1-8.31)全国演出市场情况简报》(简称《简报》),对今年暑期全国演出市场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整体数据增长效果显著

亲子类演出形式多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2023年暑期(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演出市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02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301.53%;演出票房收入102.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2.41%;观演人数3256.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06.70%。

其中,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演出场次7.09万场,票房收入39.56亿元,观演人数1103.32万人次;大型演唱会、音乐节411场,票房收入25.92亿元,观演人数410.06万人次;旅游演艺场次3.89万场,票房收入37.29亿元,观演人数1742.81万人次。

《简报》显示,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演出品类,儿童剧及亲子类演出在2023年暑期演出1.37万场,观众人数186.61万人次,票房收入5.57亿元。儿童剧、魔术秀、科学秀、动画配音秀、亲子音乐会、新型戏曲演出等各类项目异彩纷呈,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观演需求。

通过多省市联动办节以及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方式惠及广大儿童青少年观众的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集中呈现6部作品、32场精彩演出的国家大剧院2023国际儿童戏剧季;包含各类艺术演出及艺术工作坊、文创大集、艺术跳蚤市场等丰富艺术活动的“缤纷国图·2023暑期儿童演出季”……部分专业剧场和院团将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演出和相关公益活动作为打造自身文化品牌的一个发力方向,已逐渐形成品牌。

“绚丽的舞美,国粹精华!”“虽然是小朋友的剧,但是大人也看得如痴如醉。”“唯美,令人更加向往敦煌!”由大船文化联合中外主创团队,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亲子音乐舞台剧《敦煌奇妙夜》在多地演出一票难求。该剧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富有意境地“复活”了敦煌石窟多个代表性美术元素,生动唯美地呈现了敦煌自然历史风光,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充满童趣和诗意的艺术舞台。

在今年暑期儿童剧演出中,像《敦煌奇妙夜》一样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作品明显增加,不少新作品都在舞台科技创新应用方面进行了较大提升。

多个新剧目暑期首演

音乐节演唱会热度持续

今年暑期,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在演出场次、票房收入以及观演人数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60.11%、169.89%和106.90%。其中话剧、音乐剧、舞剧是专业剧场演出中的热门品类,票房占比分别为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演出票房的12.06%、10.58%、9.86%。

石家庄大剧院推出“2023暑期演出季”,集中呈现30台剧目,共计52场演出,涵盖话剧、音乐会、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保利票务推出首届“保利戏聚节”,全国20余家剧院的精品剧目在保利票务官方网站以“聚力开票”专门板块每日不间断接力开票。今年暑期,多家专业剧场推出演出季策划,时间相对集中、场次安排密集。

暑期是演出消费旺季,多个新剧目将其首演选在暑期档。如话剧《钟馗嫁妹》、音乐剧《未·来》、越剧《富春山居图》、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等。同时,国外来华演出团体类型、数量和演出场次在暑期也明显增多。

演出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也在短时间内产生聚集效应,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多消费领域,推动与之相关的舞台配套设备、演艺技术服务等就业机会增长。

《简报》显示,7月至8月间,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成为大型演出项目的举办地。为一场演出而赴一座城,演唱会、音乐节带动大量的人群跨区域流动。

演唱会、音乐节的观众大都是年轻人,年龄18岁至34岁的观众占比超过75%,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演艺经济”给地方文旅市场带来综合收益并显著提升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邀请大型演出活动落地。同时,大型演出带来的短时间内大量人流聚集,对演出举办地和演出机构提升交通疏导、观众引导、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公共空间演出邀约激增

旅游演艺迎来高客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统计显示,公共空间表演在地域上有明显差异,长三角地区最多,西南和华南均呈上升趋势。文旅产业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杭州、海口、重庆等,都对公共空间演出有较大需求。

《简报》分析,公共空间表演多在大型商业体或户外进行,融合杂技、音乐、舞蹈、魔术等多个艺术门类的演出形式。作为一种功能性特别强的演出,因其视觉冲击力强、趣味性高、互动性好,易于创造氛围、吸引人流而受到商业体以及各类大型活动主办方的青睐。

面向公共空间演出团体、机构的调研显示,以往暑期并非公共空间演出旺季,且除少数知名戏剧节外,公共空间表演多在室内大型商业体中。今年暑期由于音乐节、艺术节、展览等各类大型活动激增,公共空间演出的订单也随之增长,而旅游景区及一些大型会议活动为吸引人气,也对公共空间表演有大量需求。

2023年暑期旅游演艺在场次、票房收入和观演人数上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5.34%、496.20%和717.85%。旺盛的出行需求仍是旅游演艺项目保持热度的主因,传统旅游演艺项目中也呈现诸多新热点。

陕西、河南、四川等多个旅游目的地及国潮IP景区暑期迎来大客流,大唐不夜城、华清宫等景区的演艺项目成为众多游客深度体验传统文化的必选项。湖南张家界2022年在大庸古城首次推出的沉浸式演出《遇见大庸》,生动再现非遗和民俗文化,今年暑期每晚连开两场仍供不应求;河北廊坊今夏正式开门营业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亦受到广泛关注。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