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坚持把提振文旅消费摆在突出位置,聚力打好“五张牌”,全力激活文旅消费潜能,取得显著成效。
聚力打好政策引领牌,让文旅消费引力“强起来”。坚持把政策作为引领消费提升的主渠道,出台《关于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制定提振文旅消费的10条硬措施,统筹市级资金6000万元用于补贴奖励,策划举办新青年音乐节等一批特色活动,推出“孔府过大年”等70余场贺年会节庆活动,指导各县市开展130余场“黄河大集”春游和夏季活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2154万元,带动全市消费近3.5亿元。召开文旅消费专班工作会议等多次会议,定期调度政策落实情况,每周对文旅消费进展排名进行通报。研究起草《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放大政策叠加效应。
聚力打好项目带动牌,让文旅消费选择“多起来”。坚持把项目作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主引擎,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祥禹酒店、南池风情运河文化旅游体验区等文旅项目先后签约,复兴之路文化科技、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加快推进,麷街、梁山公明坊文化古街、太白湖露营综合体一期等项目建成,鲁国故城、南旺枢纽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功能不断优化,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旅研修基地落户济宁,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累计接待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邹城市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微山县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组织全市文旅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对26个重点文旅项目进行观摩打分,激发各县市区抓好文旅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聚力打好业态升级牌,让文旅消费产品“潮起来”。坚持把业态作为推动消费提振的主抓手,顺应年轻人的消费需求,策划三孔等26个景区提升项目,大力实施尼山圣境3.0、莲花湖灯光汇等夜游项目,微山湖、太白湖开通夜航,加快推进水泊梁山、“两孟”创5A,提速建设万紫千红汽车营地、曲阜海洋世界文旅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等一批文旅新场景,牛楼小镇、环西北里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运河记忆”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济宁分会场活动,《韵·花样顶技》《梁祝》被评为优秀节目。大力发展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尼山圣境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累计创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培育国家、省、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57家,打造国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示范县)4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家,入选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2家。
聚力打好服务提升牌,让文旅消费体验“优起来”。坚持把服务作为优化消费体验的主力军,推行“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推广“好客管家”标准,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承诺行动,建立旅游服务质量主体退出机制,组织交叉检查、暗访检查等活动。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32名,开展16个批次第三方体验式暗访。成立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专班,制定《济宁市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八大行动”。推行“住宿+艺术”“住宿+民俗”“住宿+康养”“住宿+体育”“住宿+微演艺”等融合模式,建设改造一批客栈、民宿、帐篷、集装箱、房车等个性化产品,打造提升阅湖尚儒等10大露营地。推进精品民宿建设和星级评定,累计培育星级旅游饭店17家、星级旅游民宿21家、旅行社182家。4个乡镇入选级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1个乡镇成功创建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开展文明旅游创建,入选全省十佳建筑设计民宿1家、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设立“舒心游济宁”服务电话,及时受理游客咨询建议,深入开展虚假旅游广告宣传、强迫消费等整治行动,文旅市场环境更加规范有序。
聚力打好宣传营销牌,让文旅消费市场“火起来”。坚持把宣传作为激活消费市场的主方向,高标准举办“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营、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与日本旅行株式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与携程、同程、美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研学旅行创新推广联盟启动。串联各类文化遗产、文旅资源,推出东方圣地拜谒之旅、孔孟文化修身之旅、国学经典研学之旅、中华文化寻根之旅等9大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文化济宁”巡回推介会等系列活动,赴上海、杭州、郑州等地组织参加20场推介会,“文化济宁”高铁首发,20处打卡点入选全省春夏季“网红打卡地”榜单,“游读济宁—百人创作行动”入选省旅游宣传推广十大优秀案例,济宁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