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泰安肥城市: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孙伯路径”

发布时间: 2023-09-12 08:59 点击次数: 来源: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年来,肥城市孙伯镇坚持“点上做精品、线上抓融合、面上重提升”的总体思路,以建设“北部精品旅游线路”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孙伯路径”。

多元文化融合,规划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资源路径。孙伯镇有着深厚的生态文化、古村文化、农耕文化、军事文化底蕴。去年以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规划打造了连接6个村、直径8公里、覆盖28.5平方公里的“北部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空间布局、挖掘文化内涵现实价值、优化产业协调发展链条,努力打造助推乡村发展的文旅IP。沿线规划“五大文旅项目”,4A级五埠岭景区主要展现民俗文化,景区内古迹众多,有古井十八眼、古姓氏谱碑、古戏台、古藏兵洞,还有保留完好的文革时期的主席像台等,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3万余人。岈山村主要展现红色文化,规划打造“红色堡垒、仁义岈山”文旅IP,目前已建成研学基地、古寨古街、烈士墓地等,正在积极推介招商。3A级景区云蒙山主要体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结合,山上植被茂密,有千年青檀树、楷树、模树、血剑等珍稀植物,号称北方植物王国;同时有孙膑衣冠冢、读书处等诸多历史古迹。红山冒险谷游乐园依托上红山自然资源及地势优势,与苏州鹿里王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运营,今年五一期间共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云蒙山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充分发挥高于国家标准20%的负氧离子含量和地下62摄氏度天然温泉优势,以“国内顶尖数字化基地”为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接待国际级、国家级体育运动赛事及训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托现有环山路、旅游路,投资1400万元铺开实施了北部旅游路、青年路的建设,真正使北部精品旅游线路穿点成线,逐步打造孙伯旅游“过夜游”、“两日游”品牌。

多元主体融合,凝聚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共建力量。充分发挥镇级党委统筹服务职能,加大规划引领、对上争取、政策扶持的力度,协调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社会公益组织、村级组织、村民等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多方资本注入。五埠村通过村企联建的方式,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公司,村集体以旅游资源入股,双方按三七比例分成,景区建设8年来,通过社会资本投入、整合对上争取资金等,已累计投入过亿元;刘庄村借助国有企业资本注入,开发建设红山冒险谷项目,极大缩减建设工期,实现了五一开园见效。二是社会组织服务。加强与旅游协会、科研院校、公益组织的合作,在文化资源挖掘、运营模式创新、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拓宽渠道。2022年,山东大学、泰山学院等高校组织参与了全镇文旅资源普查,山东大学在五埠岭景区成立了“三零小院”乡村旅游辅导站;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艺术学院、聊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在镇内设立写生研学基地;各类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在各景区开展公益活动30余次,极大提升了孙伯文旅形象。三是村级主动参与。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而村级组织和村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主体性功能,目前,全镇17个村中,有6个村通过文旅产业实现增收,全镇有300余名村民在各景区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2000余人间接服务文旅产业发展。

多元要素融合,实现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优质高效。“北部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带动农业、服务业以及村庄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要素的融合发展,展现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初步成效。一是文旅带动“产业强”。旅游精品线路沿线共发展樱桃、核桃、板栗等干鲜果种植面积2万余亩,荣获国家地理标志1个。服务业发展后劲十足,今年1-7月份,全镇社零额1527万元,同比增长14.77%,贸易批发业3833.7万元,在库培育规上服务业3家,今年有望全部实现纳统。二是设施完善“农村美”。结合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持续投入,景区沿线村全部完成“四化一通”、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工程。刘庄村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实现到镇驻地集中连片居住,东坞村借助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准备实施村庄改造,目前村庄规划已通过评审。三是收入增加“农民富”。刘庄村建设红山冒险谷项目,五一假期五天时间实现村集体纯收入6万余元,并吸纳20余名本村群众在项目就业。五埠村通过村企联建,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30余名村民在旅游公司从事非遗制作、餐饮、运维等工作,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村庄实际居住人口由2016年的3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831人,逐步实现了“乡村让城市向往”的目标。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