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新闻发布

介绍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 2023- 08- 04 15: 43 点击次数: 来源: 新闻发会

时间: 2023年8月4日(星期五)下午3:00

出席: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春生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冯庆东 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李斌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 济宁市泗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刚

王强荣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王春生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冯庆东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李斌先生,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先生,济宁市泗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刚先生,介绍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春生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王春生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山东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专班牵头推进单位之一,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有关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五个专班工作要求,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思路,统筹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文化活动繁荣、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全省乡村文化振兴进入新阶段。

一是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断完善。今年以镇村两级文化阵地为重点,在全省开展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活动,评选10个样板乡镇、20个样板村的初评工作已经完成。在全省1822个乡镇(街道)、64000多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基础上,上半年又对全省镇村两级文化中心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调度,确保镇村两级公共文化阵地正常发挥作用。开展“乡村书房”等乡村文化阵地打造工作,全省新建设打造乡村书房70多个,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阵地。

二是乡村公共文化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主题,以群众性小戏小剧演出为重点内容,在全省广泛组织乡村“村晚”活动,各地举办“村晚”3700余场,参与群众210多万人次,我省11地的“村晚”被评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点。1月26日,人民网头版专题报道我省“村晚”活动盛况。开展2022—2023年度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24000余场次,参与群众550多万人次。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加大力度,“山东公共文化云”发布资讯1.9万条、慕课6.9万余节、视频资源7.6万个,资源分发10万余次,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深入实施“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计划”,今年各地已经新创作乡村题材精品小戏小剧120多件。

三是乡村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将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重要内容,田野考古深入开展,高密市前冢子头遗址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时期礼制性质的大型夯土台基,对研究当时遗址性质及相关历史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注重对濒危乡村文化遗产实施抢救性保护为目的,完成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审核工作。对淄博、聊城、临沂等市的乡村非遗工坊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探索持续推动非遗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强化乡村中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以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开展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的培育创建工作。

四是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统筹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通过把乡村旅游与挖掘乡村文化遗产、乡土人文风俗等有机融合,重点支持40个旅游民宿集聚区、9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73个景区化村庄和151场乡村好时节活动。推进“乡村好时节”品牌建设,举办主题活动2000多场,形成了以品牌带热活动、以活动拉动消费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是打造品牌活动。今年下半年,把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巡演、“村晚”、“乡村好时节”等作为全省文旅系统工作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品牌活动,掀起全省乡村文化活动高潮。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针对基层,特别是镇村级文化队伍培训和乡土剧团打造工作力度。从2023年起,力争3年内将乡镇文化站长培训一遍,各市县重点培训文艺骨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乡土剧团发展。同时举办乡村旅游、非遗传承等不同专题乡村文旅人才队伍培训。

三是强化典型带动。实施典型引领带动乡村振兴举措,评选10个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20个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用典型引路的方式以点带面。同时注重培育和总结来自乡村一线的文化发展典型,突出紧扣服务农民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

以上是目前我省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情况,谢谢。

王强荣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

近年来,山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村民家门口,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否简要介绍“戏曲进乡村”工作有关情况?

王春生

好的,感谢长期以来对我省“戏曲进乡村”工作的关切与支持。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群众需求作为全省文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持续推进“戏曲进乡村”文艺公益演出服务工作,广泛动员全省文艺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百姓中间,组织举办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的惠民演出活动,为满足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总体而言,近年来我省“戏曲进乡村”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政策保障更加完备。为探索公益演出服务社会参与新机制,自2014年起,按照“政府补贴、市场运作、院团演出、农民受惠”的总体思路,由省级财政整合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相关资金,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会同市、县两级配套资金,支持县级文化部门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支持广大文艺院团开展送戏下乡演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全省“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取得丰硕成果,年度演出场次由2013年不足2万场迅速增长至年均8万余场,圆满实现了全省行政村全覆盖的工作目标。2022年,各级文艺单位克服疫情影响,累计开展进乡村演出服务77067场,平均每个行政村每年演出超过1.4场。

二是演出内容更加亲民。在演出场次持续增加的同时,全省“戏曲进乡村”公益演出内容不断丰富,创作推出一大批反映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回应广大群众关心关切的优秀文艺作品,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如展现新时代基层干群关系的山东梆子《赶考》、表现基层干部精准扶贫题材的清音戏《老倔杠卖油》、农村村委普选题材的吕剧《选民老冤蛋》、抨击过度人情往来的莱芜梆子《随礼》等。一部分作品还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入选全国性展演展示活动并获得多项大奖,如柳子戏《村长就是一根筋》、渔鼓戏《老邪上任》、茂腔《特别条件》、两夹弦《公鸡过寿》等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小戏等荣誉。

三是运行管理更加规范。为确保“戏曲进乡村”工作质效,各级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和清晰规范的工作流程。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各地“戏曲进乡村”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考核工作,有力推动全省“戏曲进乡村”工作持续开展。目前,全省各市县均组建由分管市(县)领导或市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配套经费。2023年,根据省委考核办有关要求,确定本年度考核指标为演出总场次和村均演出场次排名,并将首次启用线上实时填报演出情况,实现全省范围内“戏曲进乡村”统计工作的数字化、实时化,进一步加强活动跟踪监管和检查验收。

四是创作展示平台更加广泛。为进一步丰富“戏曲进乡村”作品库,促进优秀作品传播普及,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搭建作品创作展示平台,先后组织实施“山东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计划”“全省乡村题材小型文艺作品展演”“‘厚道齐鲁地 美德山东人’主题情景小剧创作展示”等创作展示活动,并从中遴选便于参与、方便传播、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通过免费征集或一次性购买等方式,解决作品版权问题,并免费提供给基层文艺部门和文艺工作者使用、学创、演出,帮助基层剧团、民营剧团和庄户剧团、民间班社解决作品来源、提升作品质量、丰富演出储备、提升全省基层文艺工作者艺术技能,改进全省基层文艺工作质量。

以上是我省“戏曲进乡村”工作有关情况,谢谢。

中新社记者

刚才提到,山东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工作成效明显,前不久又启动了群众性小戏小剧全省巡演。请问山东开展的小戏小剧创演特点是什么?巡演工作有什么安排?

冯庆东

近年来,为深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山东省采取“为群众送小剧小戏”和“群众演给群众看”两种模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作演出,创新打造新时代富有齐鲁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

“为群众送小剧小戏”是指政府部门补贴、整合基层文艺团队和文化场馆,按照群众“订单式”需求,以“一村一年一场戏”为主要形式,为群众上门送小戏小剧演出;或者面向基层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提供小戏小剧的剧本创作、演出辅导的个性化订制服务,实现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群众演给群众看”则是指鼓励群众自编自演,文旅部门提供剧本,组织专业队伍予以辅导提升,在各地“百姓大舞台”演出;或者扶持景区等有需求的文旅企业,采用市场化供给方式,深度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合理、生动植入旅游业态,适时推出沉浸式情景小剧项目,充实景区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省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今年2月,临沂市沂南县《群众性小戏小剧沉浸式演出》项目,成功入选由中宣部、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组织遴选的“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7月20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小戏小剧群众演群众看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上,正式启动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巡演活动。全省文旅系统将把巡演活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演好、演新、演出彩。一是抓好示范巡演。协调市县两级精干队伍、优秀作品,组织开展示范性、指导性演出,带动本市、县区域的巡演活动全面开展。每市至少组织5台以上、每县2台以上的示范巡演,全省350台以上的示范巡演,确保全省各地村村响锣鼓、处处唱曲艺。二是抓好互动巡演。组织县、乡村、景区、文化场馆等,在做好驻地演出基础上,广泛开展交流演出,凝聚合力、扩大影响。三是抓好专题巡演。按照乡村、社区、景区、学校、军营、广场6个专题,组织各类不同题材的演出小分队,分门别类举办针对性的专题巡演活动。每个公共文化场馆和基层文艺院团组织不少于2支小分队进行专题巡演,全省不少于400支小分队深入基层,打造乡村文化“轻骑兵”。四是抓好演出保障。强化精品创作,新推出一大批鲜活动人、短小精悍的小戏小剧;强化壮大队伍,大力培训镇村文艺骨干,带动热心群众参与;强化精准巡演,严格按照“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模式,满足群众针对性需求;强化活动结合,与“一村一年一场戏”“百姓大舞台”相互促进,共同掀起农村文化高潮,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以上就是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及巡演工作情况,谢谢。

中国旅游报记者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和可行路径。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山东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李斌

好的,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要支点,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着力培育乡村发展人才,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持续彰显。目前,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3500多个,乡村旅游经营业户8.9万户,吸纳安置就业58万余人;淄博中郝峪村、临沂压油沟村等一批村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人均增收数万元;济宁市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等7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与乡村振兴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主要体现在:

一是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印发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文件,编制实施《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全省乡村旅游联络员工作制度,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政策保障体系。各地也纷纷出台文件、编制规划、健全机制,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全省上下“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发展布局持续优化。推动集中连片发展,基本建成沿黄河、大运河等4条乡村度假长廊和环泰山、沂蒙山2大休闲康养游憩带。创新开展民宿集聚化和精品化培育,首批培育16个民宿集聚区和191家四星级以上民宿。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传统的“单打独斗”向规模化、集聚化协同发展转变。

三是产品供给丰富多元。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村镇建设,打造精品文旅名镇41个(其中,6个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数量全国第一),乡村旅游重点村180个(其中,48个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力实施千村景区化工程,连续三年培育推出景区化村庄860个。组织策划的16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乡村好时节”品牌,举办主题活动2000多场,形成以品牌带热活动、以活动拉动消费的长效机制,该品牌入选“2021文旅好品牌”优质案例,获得2022-2023年“长城奖—文旅好品牌”铜奖及优秀案例。

四是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培植乡村发展新模式,全省乡村旅游已经探索出“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股份制企业等多种利益均衡分配机制和利益共享模式,引领农村走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道路。选树乡村发展新标杆,评选山东省乡村旅游创新企业16家,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头雁”企业队伍。创新证照办理方式,公安、消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探索推行联审联批运行机制,济南、日照、临沂等地先行先试,蹚出了民宿证照办理的新路子。开展乡村旅游辅导员计划,基本实现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实施精准交流行动,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境外及外省学习培训,受训规模达8000多人,王传喜、肖舒荣等一批学员成为当地乡村致富带头人。

以上就是全省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关情况,谢谢。

大众日报记者

近年来,潍坊市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能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权文松

好的,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潍坊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力搭建“党建引领、传承弘扬、联营发展、文旅融合”四大平台,推动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一、搭建党建引领平台,解决“谁带头”的问题

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探索“党建+非遗”模式。一是突出支部引领。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实行“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协会”模式,现拥有党员5名,积极分子6名,先后培养党员传承人31名,带动周边5000余名群众就业。二是实施头雁工程。探索“支部引领、匠人授艺、群众参与”的人才培育模式。全市230名各级党员传承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产学研实践基地进行技能培训,全方位培养复合型全能人才。三是坚持支部培养、导师帮带。实行把民间艺人培养成非遗传承人、把非遗传承人培养成党员、把非遗传承人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三培养机制”。先后评选市级非遗工坊90家,其中13家拥有党支部,党员超过350名,培育大批非遗带头人。

二、搭建传承弘扬平台,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实施非遗人才培养计划,破解后继无人的难题。一是推广带头人制度。通过评先树优和经费扶持,鼓励乡村非遗项目带头人进行技艺传承、技术培训。建立各级规范化非遗传习所110余个,实施“百乡千人培训计划”,培养生产经营人才和技术骨干6000余人。二是构筑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以培训、竞赛等推动非遗队伍职业化发展。目前,潍坊市共有国家级传承人7名、省级54名、市级353名、县级1724名、从业者10万余名,传承梯队不断优化。

三、搭建联营发展平台,解决“怎么销”的问题

建立协同机制,构建产销平台,解决乡村文创产品销路窄、从业者收入低的现状。一是发展乡村非遗合作社。通过传承人+生产基地、旗舰店、线上商城等方式,已发展风筝等非遗合作组织1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二是建设非遗特色村落(社区)。分类策划培育,拓展一批乡村产业新业态,形成一批乡村品牌。先后培育建成高密市聂家庄等非遗特色产业村、特色旅游村、研学村60个,受益群众超过20万人。三是帮扶非遗企业。联合当地银行为非遗企业量身定制了“非遗传承贷”,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障。目前,已为同文堂笔庄等13家非遗企业授信2070万元,用信1620万元,帮助经营困难非遗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四、搭建文旅融合平台,解决“路径单”的问题

推出一批具有非遗特色的旅游线路、研学产品,活跃了乡村旅游市场。一是打造特色非遗线路和景区。先后推出“多彩民艺、秀美山村、寻古探幽、渔盐耕读”四条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杨家埠大观园等40余个特色非遗景区、研学空间,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研学学员100多万人次。二是大力推进非遗进景区。以政府购买服务、旅游企业与传承人合作等多种方式,将非遗项目植入全市23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内,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沉浸式感受非遗的迷人光彩。

以上就是潍坊市积极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有关情况,谢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泗水县作为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的观摩点,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刘洪刚

好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泗水乡村旅游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在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观摩中,泗水县等闲谷艺术小镇的亮点就是乡村旅游产业特色鲜明,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带动作用。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泗水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机制赋能,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泗水县依托等闲谷国家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搭建以“合伙人”机制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创业平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实践工作站先后落户,朴宿文旅、孔子文旅等社会资本积极入股,吸引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行业带头人等人才资源在乡村创业,高效带动乡村区域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招募合伙人192人,落地各类文旅业态45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形成人才引流与资源挖掘的良性互动,激发出泗水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

二是文化赋魂,绘就乡村振兴亮丽底色。泗水县将文化“两创”融入旅游发展,用旅游元素推动文化传承。大力实施“非遗进景区”工程,为等闲谷艺术小镇引入非遗项目15项,设置刺绣、核雕等非遗摊位,打造“手造集市”,通过静态展示、现场加工、直播带货等方式全方位展示非遗文创产品。高标准建设“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销中心、编天下、匠心阁等多处文化体验业态,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旅游体验中萌发。泗水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三是旅游赋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泗水县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大力推动民宿、露营、研学、文创和节事等文旅新业态发展壮大,“等闲谷旅游民宿集聚区”成为首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泗水两处露营地入选“好客山东露营地图”,乡村研学旅游线路两次荣获全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一等奖。创意培育“虎咬瓜”“好桑粮”等农创、文创品牌,打通一二三产边界,实现农文旅跨界融合。承办2021年“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主题年活动启动仪式等大型旅游活动。今年4月,“新青年”音乐节首次走进县城、在泗水盛大开幕,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泗水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等闲谷艺术小镇的乡村旅游案例选入《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2022年世界旅游联盟专门在泗水县召开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

以上就是泗水县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几点举措,谢谢。

王强荣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张李男,联系电话:51791793。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