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MB2847723P/2023-01582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3-08-14 | 文号: | |
有效性: |
第九届“青未了”征文活动共收到评论文章38篇。经审核,符合征文要求的评论文章共计34篇。8月8日至10日,评论文章交由3位评委进行盲评。8月11日,邀请评委于山东美术馆进行集中评议。最终评出28篇评论文章入围,其中4篇为优秀评论文章(见附件)。
现将入选及获奖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内,对公示项目如有异议,请具名提出。
公示期:2023年8月14日至18日
联系人:纪文涛(0531—51791695)
宜小诗(0531—81305038)
附件:第九届“青未了”评论征文入选(获奖)作品名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8月14日
附件
第九届“青未了”评论征文入选(获奖)作品名单
文 章 名 称 | 作者 | |
获奖评论文章(4篇) | ||
1 | 浅谈“青未了”展览传播的困境与破局 | 刘小云 |
2 | 分割画面为哪般?——“青未了”展览中的作品现象分析 | 刘佳帅 |
3 | 新时代青年视角下的自我观照和社会关切——以第九届“青未了”优秀作品《时代新风》为例 | 左佳昕 |
4 | 论“微时代”背景下平凡人物的形象塑造:以第九届“青未了”人物画题材创作为例 | 杜庆元 |
入选评论文章(24篇) | ||
5 | 分配者:“文化菱形”视阈下山东美术馆身份的解读——以“青未了”优秀应届毕业生作品展为例 | 张晓 |
6 | 对话时代,喝彩青春——第九届“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评述 | 侯欣欣、李春红 |
7 | 从“青未了”国画作品看毕业生的视觉形象选择及审美取向 | 张云鹤 |
8 | “青春力量”的入场与现代精神链接——“青未了”观后之思 | 冀志茜 |
9 | “镜像”之川,倒影之感——观国画作品《镜川》有感 | 田晓东、李晶 |
10 | 问渠哪得清如许:美术毕业展中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 徐子艺 |
11 | 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当代探索——以《月色·既白》为例 | 孙子涵 |
12 | 看获奖作品《归途中的父母》有感 | 周建国 |
13 | 色彩的复苏——以第九届“青未了”展览中国画作品为例 | 田晓琪 |
14 | 青春征程之“门”与“路”——观“青未了”油画作品有感 | 胡亦博 |
15 | 主题·材料·语言——历届“青未了”雕塑作品之风格探析 | 李潇 |
16 | 数字媒体背景下的版画艺术——以第九届“青未了”展览版画作品为例 | 唐彩云 |
17 | 创新性、时代性、传承性——从历届“青未了”获奖作品浅析评审标准 | 胡敬爱 |
18 | 略论青年艺术中的“文化两创”意识——第九届“青未了”之艺术设计作品浅析 | 张欣蔚、孙梦 |
19 | 观第九届“青未了”人物画作品中的叙事构型 | 谢路路 |
20 | 探索艺术的本质:“青未了”展览观后感 | 马政 |
21 | 候伟《时代新风》作品分析 | 王云青 |
22 | 第九届“青未了”作品展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建议 | 张超然、张华 |
23 | “笔墨当随时代”——历届青未了书法作品的主题意识与时代担当 | 李殿瑞 |
24 | 中国鹰隼题材绘画对作品《时代新风》创作影响 | 候伟 |
25 | 前路:慢慢又漫漫,漫漫亦灿灿——第九届“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展评 | 林怡彤 |
26 | 从山东美术馆“青未了”展览谈青年美术创作审美观 | 周祯瑞 |
27 | 攀登寻春拾芳华,勤勉续昼迎传承——第九届“青未了”展览中中华传统文化在作品中的表现 | 李安然 |
28 | 传统与当代,多元与融通:浅述第九届“青未了——山东省高等院校美术院系作品展”作品 | 曹月 |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