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冢子头遗址周代祭祀遗存学术论证会在高密市柏城镇举行。国家文物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子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徐良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兰玉富等专家出席学术论证会,潍坊市政府副市长狄波,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权文松,高密市委书记王文琦等市领导出席活动。
与会人员首先到前冢子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参观了山东大学考古实习基地及前冢子头遗址出土文物,并在基地会议室举行了学术论证会。考古队负责人从遗址区位及调查与勘探、考古发掘收获、周代祭祀遗存介绍及初步认识、后续工作计划四个方面向专家团队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遗址下一步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导。
学术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前冢子头遗址非常重要,虽然发掘时间短、面积小,但遗址年代跨度大且连续性强,遗迹遗物种类丰富、数量多,尤其是龙山文化时代三重环濠及战国时期780平方米圆形台基的发现,充分显示了该遗址在胶河流域的重要地位。根据遗存状况,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发掘区在周代表现出明显的“神圣空间”特色,祭祀活动频繁,推测与文献记载中齐国基层社会的祭祀传统及复杂的祭祀对象有关。
专家们建议以考古实习基地为依托,对该遗址及周边遗址群进行详细规划,开展长期系统的考古工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深入研究增砖添瓦。同时,专家们对前冢子头遗址申请第九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考古遗址公园等文物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据了解,前冢子头遗址位于柏城镇前冢子头村南400米,地处胶莱平原腹地,西距胶河约3公里,东距墨水河约2.6公里。遗址核心区约4.7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遗址年代始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沿用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至汉代。2010年11月5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3月至6月,为深入研究海岱地区史前至商周时期人类活动面貌,依据鲁东南区域系统调查成果,山东大学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前冢子头遗址进行试发掘,取得了突破性考古成果。2022年10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论证,正式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22年-2023年两年度共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揭露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汉代遗迹800余处,遗迹种类以窖穴、灰坑、灰沟数量最多,也发现有墓葬、水井、台基、房屋垫土、墙、柱洞等;出土遗物发现陶、玉、石、骨、铜等较完整或可修复文物及重要标本900余件。
该遗址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在胶河流域尚属首次,填补了该区域夏代东方夷人文化的空白。该遗址进一步丰富了潍坊、山东省的文物资源,为研究高密文明史、夷夏关系史等课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对鲁东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文明化进程等区域文明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