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11370000MB2847723P/2023-03410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3-07-06 | 文号: | |
有效性: |
朱玉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齐长城博山城区段分类保护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齐长城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于您的建议,我们高度重视,组织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总长度640余公里,是横亘在齐鲁大地的重要精神文化标识。近年来,围绕齐长城保护利用,我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总体设计,统筹规划。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齐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2021年,省文物保护委员会印发《齐长城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4月,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同年9月,省人大公布实施《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为齐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023年,《山东省齐长城遗址保护规划》修订编制完成,将尽快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二是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加强齐长城基础管理,省级财政支持设置齐长城保护标志碑144块,保护界桩2178块。2022年3月,我省确定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860个,平均每1公里长城至少有1名保护员,我省成为全国首个一次性将长城保护员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的省份。2016年以来,全省陆续实施齐长城莱芜锦阳关段抢修保护等文物保护工程24项,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836万元,确保重要点、段得到了较好保护和利用。
三是坚持积极稳妥,改革创新。根据人类生产生活等对齐长城本体的影响,我省对齐长城260个点段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创新性实施“红黄绿”段管理,确定“红段”31处、“黄段”72处、“绿段”157处。各地层层压实保护责任,在安全防护上实施分类动态管理,严管“红段”,紧盯“黄段”,不放松“绿段”,有重点地进行检查监管。
齐长城博山段全长84.566公里,现存总长34208米的8段墙体,风门道关一处,以及清代博山军民在青石关专门修筑的防御捻军的青石关长城,文物构成丰富、特色明显、价值突出。根据您在建议中提出的齐长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与城镇发展、工业建设、居民生活的矛盾十分突出的问题,下步我们将一是通过制定《山东省齐长城遗址(博山区)保护区划勘定细化方案》,对博山区齐长城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进行详细说明,以1:2000标准地形图为底图,明确和细化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边界。二是积极推进《山东省齐长城遗址保护规划》公布程序,根据规划要求,明确齐长城博山段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控制性要求,提高保护区划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协调好城市发展、生产生活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三是加大保护利用支持力度,在国家、省级文物保护项目立项和资金方面加大争取力度,向齐长城博山段重点项目予以倾斜,不断提升齐长城博山段的保护利用水平。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7月6日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