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11370000MB2847723P/2023-03411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3-07-26 | 文号: | |
有效性: |
秦元洙代表:
您提交的《关于培育全省统一旅游大市场的建议》我厅已收悉,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我厅对您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结合职能答复如下:
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助企纾困政策,大力提振文旅消费,强化金融赋能,努力培育全省统一旅游大市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市场主体培育
制定了产业促进、财政激励、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4大类30条惠及文旅企业纾困发展政策,纳入了省政府四批政策清单及《山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形成“18+12”文旅政策大礼包。
在全国率先推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企业(集团)“百企领航”培育计划》,提出到2025年,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金融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部门在全省培育100家文化和旅游领航型企业,300家骨干型企业,600家成长型企业,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创新创造能力突出、充满活力、协同共进的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积极争取省财政对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进行专项激励,泰安市精品旅游产业集群等4个产业集群共计获得激励资金285万元,山东文旅集团等8家精品旅游龙头企业共计获得激励资金3600万元。
二、大力提振文旅消费
一是创新办好第六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自2022年6月2日启动以来,截止10月底,省市县三级累计发放使用消费券1.1亿元,直接拉动消费5.07亿元。围绕“4+7+10”活动框架,重点开展“齐鲁青未了”青春游学季、“一城,一街,一繁华”——夜间文旅嘉年华、迎接党的二十大百场红色经典剧目展演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二是创新开展银联助力文旅消费活动。联合银联山东分公司推动文化和旅游小微企业纳入中国银联“红火计划”支持范围,银联会同各商业银行出资405万元用于银联支付方式文旅类消费的优惠折扣和活动宣传,采用手续费减免、消费补贴、满减优惠等方式,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费复苏。
三是持续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我省济南方特东方神话、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等6家单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集聚区(全国共123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认定华谊兄弟(济南)电影小镇等31个单位为省级集聚区。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着力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集中推进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等316个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包括省级重点文旅项目102个,厅重点文旅项目214个,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335.2亿元,增幅2.9%。
二是用好财政及政策性金融工具。截至11月底,山东省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文旅类项目82个,累计发债金额74.7亿元。积极争取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支持,择优推荐160个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文旅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
三是强化项目投融资工作。在2022山东旅游发展大会上与上海复星旅文集团、无锡灵山文旅集团等大型企业完成12个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469亿元。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上,组织召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洽谈会,现场签约重点文旅项目10个,总投资145.7亿元。在潍坊青州启动“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活动,精选5个重点项目向全国客商推介,完成8个大型文旅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65.8亿元。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创新建立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联合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在首贷培植、金融辅导等方面支持文旅企业。目前,已向省内金融机构推荐文旅项目175个,文旅企业301家。今年三季度末,文旅贷款余额1976.38亿元,比年初增加274.08亿元,同比多增112.72亿元。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二是创新开展“百亿惠千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东银保监局开展“百亿惠千企”专项行动,惠及市场主体1000户以上。
三是与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签订金融服务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文旅振兴贷”系列产品,三年内为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50亿元新增贷款额度。目前,“文旅振兴贷”实现投放22.04亿元,支持文旅企业215家,个人经营户2315户。
五、推动产业园区(基地)发展
一是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山东省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从优化园区发展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创新发展生态、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园区服务环境六个方面提出目标任务,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修订印发《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
二是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创建管理。扎实做好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和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的考核管理,组织专家对青州中晨书画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相关工作进行多次指导和评审,完成省级验收并向文化和旅游部报送了验收材料。积极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参与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组织筛选3家园区报名参与,其中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被确定为结对小组牵头园区。启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验收,组织开展泉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等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验收。
三是持续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培育。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积极培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两次印发《关于推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做法的通知》(鲁文旅产〔2022〕6号、11号),推广潍坊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邹城“个十百千万计划”、章丘石匣村戏剧节助力乡村振兴和潍坊高密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办法。
六、做好精品旅游工作
一是全面总结和推广精品旅游产业“五年取得突破”成果。按照省新旧动能办要求,开展精品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自评工作,全面评估主要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体制机制探索情况。深入总结精品旅游产业五年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全面展现精品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良好态势。自10月份以来,共在20多家中央及省内主流媒体刊发稿件100多篇,取得较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二是培强“雁阵形”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目前,精品旅游“雁阵形”产业集群共14个。截止2022年10月底,14个集群营业总收入3620.7亿元,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营业收入1375.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283家;领军企业10个,截止10月底销售收入86.6亿元,实现纳税总额5.2亿元。
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牢牢树立全省旅游“一盘棋”思想,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快打造供需互补、畅通高效的旅游市场。
(一)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实施文旅大项目带动行动。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谋划实施、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计划2023年择优推荐省级重点文旅项目不少于100个,厅重点文旅项目不少于200个,计划投资额不低于300亿元。二是落实“百企领航”培育计划。引导培育一批领航型、骨干型、成长型文旅企业,打造山东文旅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举办山东文旅产业合作对接会。三是组织好“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品牌活动。配合2023山东旅游发展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认真做好组织筹备,适时举办线下考察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文旅企业、投资机构参观考察。
(二)深入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一是围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消费需求,聚焦新兴消费热点、新型消费业态,加强政企银联动协同,广泛动员组织文旅企业、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策划实施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二是按照文旅部部署,积极做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工作,组织开展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县创建和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三是实施夜间文旅消费点亮计划,举办“秀出新夜态”短视频大赛、指导有关机构发布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地图,解锁打卡夜间文旅消费新方式。搭建服务平台,邀请业内专家,助力夜间消费集聚区在策划设计、项目建设、内容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提高建设运营水平。依托夜间消费集聚区,围绕夜游、夜宿、夜购、夜娱、夜宴、夜秀,打造“一区一品”特色文旅消费项目品牌。
(三)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抓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培育,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推动实施《山东省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强化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的动态管理,扎实做好综合评价工作,组织开展新一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评定。二是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培育一批典型案例争创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三是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第二届数字文化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优秀项目与投融资机构的对接合作,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融合能力突出、辐射效应明显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促进动漫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动漫龙头企业,提升动漫产业质量效益,推荐优秀企业参加国家动漫企业认定。
(四)编制重点区域旅游规划。在总结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方案,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全省资源普查工作。结合年度重点工作,重点编制《山东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昆嵛山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山东省露营旅游休闲专项规划》等。
(五)推进全域旅游和红色旅游纵深发展。加强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动态化管理。强化山东省红色讲解员品牌,精心组织编写红色故事,开展微剧场表演式讲解。加强对全省各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提升,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典型。
(六)推动旅游新兴业态发展。打造一批研学旅游“精品、新品、名品”。举办山东省研学旅游创新推进活动,开展研学旅游资源对接。与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做好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营地及优秀研学课程遴选工作。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省体育局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生态旅游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建设。
最后,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7月26日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