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索引号: 11370000MB2847723P/2023-00884 发布机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成文日期: 2023-06-08 文号:
有效性:

关于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建设推进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点击次数: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字化建设推进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对所提出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前期开展的工作

(一)积极筹划,推进非遗数字管理平台建设

为适应和满足非遗保护信息化、非遗传播数字化的实际需 求,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省文化和旅游厅等22部门《关于 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 2021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筹划推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数字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加快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数字化进程。2021年9月,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省大数据局《关于做好2022年度省级政务信息化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研究提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申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数字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的函》,提出项目建设需求及建设方案。该项目已于2023年3月立项,项目正式批复在积极推进中。

(二)多措并举,创新开展非遗宣传传播工作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组织举办“山东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河和之 契:黄河流域与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等品 牌活动,为广大群众了解非遗、关注非遗提供了多个平台。2022 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组织传承人及相关 机构通过短视频、直播形式在抖音等平台上展示当地丰富的年 俗活动,“非遗里的山东年味”话题下视频近4000个,播放量 超4.4亿次,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感受到了浓浓的家 乡年味,营造了欢乐喜庆过大年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 会效益。2023年起,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联合16市打造“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品牌活动,依托全 省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充分调动发挥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的积极性,把非遗代表性项目送入校园,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请进教室,让非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三)扎实推进,非遗工坊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大对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支持,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印发《山东省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推动全省认定县级非遗工坊1443家,

带动就业达10万余人。各非遗工坊带头人和相关从业者通过设 计、生产、销售非遗产品,感知时代变化和人民需求,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省非遗工坊建 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非遗产品销售,2023年1 月 , 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举办全省非 遗工坊精品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好客山东淘宝、京东旗 舰店上线非遗工坊 · 山东手造精品专区,汇聚全省200余家 非遗工坊产品近600款,为广大消费者了解山东非遗、选购非遗产品提供窗口和便利。

(四)凝聚共识,非遗智库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积极推动下,全省非遗领域  “传”“创”融合工作实现了一系列新的突破。2021年,省文化  和旅游厅认定了37家以高等院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省级非遗研  究基地,推动山东大学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并挂牌,研  究基地和山大非遗研究院积极开展工作,为全省非遗发展和政  策更新提供智力支持。2023年,山东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本科专业正式备案,齐鲁师范学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专业培养特色的“文化遗产(历史学学位)”本科专业同步获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教育迈上新台阶。

二 、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管理平台建设。 待收到省大数据局和省财政厅对项目的正式批复后,将通过政 府采购有关流程选取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的实施团队,固定团 队和人员推进项目实施,推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管理平台尽早建成使用。

二是持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推动非遗经济发展。2023年 度,计划认定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支持鼓励非遗工坊培养非遗传承人、加强技能培训、拓展销售渠道、开展宣传推广等工作。

三是持续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组织做好第六批省级 非遗传承人评审认定工作,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人队 伍;继续实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指导研培院校开展好主题研培班,提高非遗传承人能力水平。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