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MB2847723P/2023-03278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3-06-21 | 文号: | |
有效性: |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省直艺术院团、省艺术研究院:
为营造全省舞台艺术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创新文艺创作新观念、发现新题材、探索新样式,提升新时代文艺工作科技水平,推动山东舞台艺术优化升级,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尊重艺术规律、发扬学术民主,推动题材、样式、形式、手段充分发展,观念、内容、风格、流派融通互鉴,不断提升科技应用深度广度,增强艺术创作原创力,推动山东舞台艺术实现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党和人民实现新时代宏伟目标的历史创造,择取最能反映中国变革、代表时代精神的题材素材,全面展现新时代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创作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质、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心声、满足大众需求的优秀文艺作品。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学术民主,营造艺术创新良好氛围。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在创作观念、题材素材、样式形式、手法技法、传播推广等全链条各环节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融通,实现舞台艺术与高新科技、现代传媒融合发展。
坚持艺术标准。强化精品意识,遵循艺术规律,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努力提升作品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尊重艺术家创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升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
三、主要任务
(一)拓展题材素材更加丰富多样。立足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资源,积极探索重大革命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新角度,书写新时代英雄史诗。聚焦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新现象、新成果、新榜样,推动题材分布多元多样,着力加强现代都市题材、工业题材以及科技创新、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题材创作,讴歌社会主义新时代。聚焦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用心打造一批烟火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的“小题材”作品,鲜活展示平民百姓“微生活”,为平凡英雄画好像。扎实做好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创新提炼传统文化时代价值,鼓励放眼全国发掘有特色、有深度的题材创作。
(二)开掘主题立意力求独具个性。强化文艺作品个性,精心提炼多样化视角,以不同既往的呈现角度、不流于俗的主题立意、匠心独具的个性叙事,形象揭示生活深层的本质规律,坚决避免同质化、套路化、模式化。深入发掘更多富有时代个性的新人新事,捕捉提炼其中的精神内核和独特表现,展示复杂多元的人物情感和内心变化,在新时代语境中赋予人物以新的话语和色彩,努力塑造山东舞台艺术新形象。
(三)创新样式形式推进多元融合。鼓励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舞台艺术新行当、新唱腔、新程式,创新尝试符合时代审美的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化妆造型,推动艺术本体创新发展。鼓励多种艺术门类思维的综合运用,推动不同艺术门类交流互鉴,大胆突破原有样式和旧有范式,大胆开创舞台艺术新样式,创作推出更多跨界融合文艺作品,不断拓宽舞台艺术新边界。
(四)提升科技应用赋能艺术创作。适应现代科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虚拟影像、数字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及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舞台科技最新成果,努力创新舞美语汇、丰富舞台场景。充分发挥新媒介作用,鼓励院团上网、剧目上线、演员上播,用好VR、AR、MR技术及绿(蓝)幕合成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云创作”“云演艺”“云排练”变革传统舞台艺术在场性即时性观演关系,延展舞台艺术时空边界。灵活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制作舞台装置,提高耐用性和灵活性,降低演出成本。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艺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推动艺术创新作为艺术工作的重点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履行好规划统筹、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等职责。动态收集全省新剧目创作动态,适时发布题材素材、主题立意、团队组成等关键信息,探索运用大数字技术指导院团合理谋划创作项目。加强新创作剧目创新论证,重点把好选题立意,避免重复化雷同化创作。
(二)健全实施机制。适时调整省级舞台艺术创作扶持机制,重点扶持一批艺术创作创新项目。强化重点创作选题管理,积极构建全省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艺术创作生产机制,有效避免选题撞车。完善山东文化艺术节评奖办法,强化获奖作品创新要求,评选表彰一批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创作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省市级国有院团配备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等主创人员,健全创作骨干跟踪培养机制,完善创作实践扶持办法,支持主创艺术家开展艺术创作创新实践。支持骨干人才学习进修,加强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创新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学习占比,加强精品剧目观摩研讨,支持创作人才走出去开拓艺术视野,培养推出更多既熟稔创作规律又精通现代科技、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积极整合新文艺群体人才力量,定期安排具有培养潜质的新文艺人才到文艺院团挂职锻炼或业务交流,吸引文艺群体优秀人才参与国有院团文艺创作。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6月21日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