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 临沂市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
临沂市罗庄区委宣传部
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办事处
完成人:姚振远、李剑宁、戴文来、高敏燕、宋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18年以来,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罗庄区委宣传部、傅庄街道办事处精准对接新建社区群众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以“四级文化浸润”涵养精神水源,在幸福小镇开展试点,引导群众充分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打造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
一、项目概况
临沂市罗庄区针对新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难起步、难推动、难长效的痼疾,在幸福小镇先行先试,通过实施“建立实践点、选树实践户、吸引链接户、评选文明户”四级文化浸润工作法,涵养精神水源,打造特色多元文化,探索出一条新建社区文化振兴的新路径,开启了“坚持党的信仰、转化思想观念、重塑精神家园、乐享美好人生、崇尚健康生活、步入幸福殿堂”的“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在幸福小镇,群众的大脑充实了、情趣提高了,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挂在墙上,也落到了每一位社区居民的言行举止上,落到了社区管理服务的角角落落。
该做法受到中央、省、市各级关注和认可。2020年10月,“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罗庄现场观摩暨理论研讨会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专家学者参观幸福小镇,新华社、半月谈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幸福小镇特色经验做法;幸福小镇“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的探究与思考被写入2019年山东宣传思想文化案例选编;2020年4月幸福小镇“四级灌溉”工作法荣获临沂市“十佳群众工作法”,8月幸福小镇登上《山东新闻联播》。
二、项目实施背景
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以自然村居为主的传统聚居方式渐渐向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集中居住的模式转变,城市新建社区日渐增多。据统计,仅2020年,临沂市罗庄区就新增城市社区15个。新建社区居民来源不一,文明程度参差不齐,社区文化建设缺失,居民认同感、归属感较差。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巩固新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宣传文化部门工作的当务之急。
幸福小镇社区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驻地,2016年建成,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共有1700户,6000余名群众。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新建社区,居民来源复杂,社区入住初期,管理方与居民互不理解,邻里之间关系紧张,社区治理难以有效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处于空白状态。幸福小镇社区遇到的问题,在城乡各类新建住宅小区较为普遍,基层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实效难,文化建设缺乏明显效益难以持久有效,传统的自上而下大水漫灌的文化投送模式缺乏生命力,“请都不来”的消极发动模式难以吸引群众,“挂在墙上”的被动式宣教方式亟待改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为我们新建社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路子,为宣传文化工作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找到了根本办法。
三、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遵循,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导,通过实施“四级文化浸润”,不断深化拓展社区特色文化内涵,以文明实践倡树正能量,涵养文明水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落实落地,全面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将文化服务工作融入社区治理,从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大水漫灌”式宣教引导,变为社区自主创新、群众自发组织并踊跃参与的文化浸润新局面,彰显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融入文化产业化理念,促生文化效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
四、主要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幸福小镇通过实施“建立实践点、选树实践户、吸引链接户、评选文明户”的“四级文化浸润”工作法,有效解决了新建社区宣教、塑形问题,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巩固了社区宣传文化阵地。
一级浸润:建立实践点。依托社区建设的幸福人生大讲堂、“幸福研创馆”、老创街、阅读文化长廊等主题场馆及居民的车库、门店,建立21个文化活动实践点,组建“百姓宣讲团”“老姊妹公社”“能人帮”及旗袍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实践活动。社区群众王崇美主动申请承办老人寿星宴实践点,坚持每月最后一个周日为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办寿星宴,在社区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社区老年人在老创街组建“老姊妹公社”实践点,倡导创业养老文化;社区还组建“能人帮”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了“有活就干”俱乐部,200多名群众自发参加,不仅帮助社区妇女增收,还义务为社区居民开展上门物业服务。
二级浸润:选树实践户。社区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向社区党委提出申请,认领一项惠民项目,经过审批、宣誓、签协议,确立为实践户。实践户在社区牵头开展传习技艺、免费服务等公益活动,获得信德积分,积分可在信德超市兑换商品,表现突出的由社区党委进行广泛宣传表彰,带动其他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文化活动。目前已有112户社区居民通过申请成为实践户。社区引导文艺爱好者成为文化志愿服务实践户,创新打造“快乐星期天”特色文化品牌,每周日社区提供场地和午餐,实践户带头开展吹拉弹唱、展示文化技艺、分享幸福感悟等活动,正能量的文化活动在社区受到推崇。
三级浸润:吸引链接户。“链接户”是社区最大、最普遍的群体,通过实践户“链接”传导,在实践户的帮带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完成十项承诺,达到及格标准,即可宣誓成为实践户。目前社区已有400户居民被“链接”为链接户。通过亲情链接、友情链接等方式,有300多名专家名人、专业能人、社区居民成为文明实践、文体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依托这些人员,社区能够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幸福节、每月一次寿星宴、每周一次升国旗,定期开展举办新式升学宴、简式“水果婚礼”、关爱留守儿童、每月读一本好书等主题文化活动,树立了新风正气,凝聚了人心。
四级浸润:评选文明户。以实践户和表现突出的链接户为主体,社区组织专家和居民公开评选文明户,并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物质激励,文明户能够享受挂金牌匾、免物业费等待遇。目前已评选文明户36户,同时还有26人被评为“社区出彩人”荣登幸福殿堂,6户家庭被评为“社区孝善家庭”,反映先进典型思想变化和行为转变的《小镇故事》已编印两期,“幸福小镇广播”定期播报榜样故事,社区有了自己身边的明星和榜样,群众精神面貌从“消极被动”向“焕然一新”转变。
五、项目创新点
通过四级文化浸润,焕发创新活力,打造多元特色文化,开启新时代幸福生活模式。
1.崇德向善,弘扬孝德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举办百家宴、寿星宴等活动,每年八月份举办小镇幸福节,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一个鸡蛋等,通过多种形式,着力营造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氛围,提升社区居民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意识,提高社区老人的幸福指数。
2.坚定信仰,传承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传承革命信念。建设幸福广场,展示各时期沂蒙红嫂,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引领社区妇女自发成立新时代红嫂志愿团、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傅庄支前小推车”展览,让居民在社区中就能重温革命岁月、感恩幸福生活。讲好红色故事,激发爱国热情。社区居民开设“老苗讲故事”直播间,通过讲述忆苦思甜的故事,与网友们一起了解过去,珍惜新时代幸福;社区开设幸福人生大讲堂,成立百姓宣讲团,持续开展“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群众宣讲活动,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
3.文明有爱,倡树新风文化。通过打造“幸福导航馆”“幸福研创馆”“心灵驿站馆”“艺术人生馆”“新风馆”“幸福殿堂馆”等,成立8支志愿团队,组建8支文体队伍,对“新时代幸福文明生活模式”进行切面透视,从人生四大节点(出生、升学、结婚、去世)入手,持续开展新式升学宴、简式“水果婚礼”等移风易俗活动,通过设计简约婚庆仪式、为父母洗脚等环节来培育文明风尚,逐步探索形成新道德、新文化、新风尚、新生活治理体系,引导居民树立新观念、推行新风俗,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亲和力。
4.共同富裕,催生创业文化。建设创富基地,建立网上直播平台,改造新时代红嫂创业、大学生创业、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创艺等6条创业示范街,线下实体和线上电商两种营销方式并行;成立“老姊妹公社”,形成了“不当累赘,不做包袱,不安乐等死,我们要创业养老”文化理念,公社社员30多人,开发传统手工艺产品三大类十余种,产品供不应求;能人帮遍地开花,社区有一定能力且热心公益的200余人,成立了“有活就干”俱乐部,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创富,惠及大众。
六、项目应用推广情况
该模式在幸福小镇取得了坚实的成效,同时,在罗庄区多个社区进行了结合实际的推广应用,各推广点工作异彩纷呈。
傅庄街道三重社区西三冲村作为全国第八家以孝治家试点,成立“以孝治家”志愿服务队,传承优秀孝道文化,打造乡风文明的孝道村。社区农历每月逢一逢六开展以孝治家“志愿大集”活动,义务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展演;农历每月十六组织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共享长寿宴,每天为村里6名无人照料的老人、残疾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传承弘扬孝善文化。目前,村里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
盛庄街道花埠圈社区是山东省最大的回族聚居社区,曾经是全市闻名的“落后村”。针对村风不正、吵街骂巷、打架斗殴等现象,社区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成立乡贤理事会、文艺宣传队、爱心志愿服务社等群众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春风化雨、点滴灌溉,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焕然一新,“落后村”转变成了“先进村”。
万通社区是临沂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社区聚焦群众需求,以“优化服务、提升素质、文化浸润、强化管理”培育带动“社区文化”,打造了“万民心相通,邻里共和谐”文化品牌,首创了“纳凉会”和“凉亭党课”,先后举办了万通大集、棋牌大赛、太极拳演出、露天电影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化活动。经济适用房小区不再是城市“候鸟”的临时落脚点,群众感受到政府关心和社会温暖,社区真正成为一个大家庭,逐步实现了社区由乱到治的变化,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册山街道义和村、顾沙沟“孔子学堂”讲出和谐新故事。在京创业人士顾文晓回家乡顾沙沟村创办顾里孔子学堂,确立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堂坚持知行合一,教育村民崇德向善,涵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寻找并回归乡村文化之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快乐星期天”文艺活动品牌目前在罗庄区得到推广。各社区依托街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广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吸引文艺爱好者、农村妇女、老年人等自发在星期天聚集,开展舞蹈、柳琴戏、乐器、红歌演唱等文化艺术演出活动,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在巩固农村意识形态思想阵地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