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喜,字悦之,号一山居士,别署卧雲斋主、逍遥翁。山东东营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进修于国家画院、中央美院。师承程大利、曾来德、张立辰诸先生。
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中外交流中心和中国书画世界行联合会签约的国际高端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研修班杨长喜工作室导师。
中国画作品《根》获1999年中国迎澳门回归中国画作品展金奖。《镇河铁牛》获全国艺术品大展一等奖。诸多作品在国家级展览中入选或获奖。并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艺术教育》、《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发表。
多幅作品被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及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收藏。2008年创办学术性期刊《笔墨》。出版有《杨长喜画集》、《杨长喜山水画集》、《杨长喜花鸟画集》、《山水画基础教程》等个人画集和专著。其传记和作品被收录《中国专业大辞典》、《世界名人艺术大典》、《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录》、《中国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20余部典籍。山水画作品由文汇文化交易所上市。
一座层峦叠嶂的山——记当代画家杨长喜
作者:杨玉珍
长喜出生于东营市广北农场。幼时即体格强健,曾在少年运动会斩获百米冠军。伴其成长的还有其顽强的另一面;他酷爱美术,尤爱勾画山川、涂抹云峰。那时看长喜,不过一粒“顽石”;今看长喜,五十年风云变幻,层峦叠嶂,他已成就一座胸藏无尽丘壑的大山。
追源溯流,这似乎得益于一次下意识的选择。上世纪60年代末,一次我去农场老同事杨凤鸣家聊天,见墙上贴着一幅彩墨画,斑斑点点,勾出几笔幼稚粗糙的山体和小桥流水,一位隐者扶杖而行。老人家说:这是儿子长喜照着挂历上的一幅画摹仿下来的。
我觉得有点意思,就要过这帧挂历,见是著名国画家黄宾虹的名画《行吟图》,题款有“矼叟”二字。现回想长喜自幼懵懂中选了黄宾虹为师,也算是一种“夙缘巧合”了。这是他最初体验到笔和墨在构图中的作用。
与齐白石齐名的老画家黄宾虹作品《行吟图》
黄宾虹绘画中所倡导的“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笔和墨最先成为幼年长喜的“肢体”语言。
后来长喜毕业于山东大学美术系,又深造于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画高研班、山水画课题班等。程大利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央美院资深博导。其美术造诣享誉国际美术界。
中国山水画大师程大利授课
程大利笔下的山水系列,最能展示他同构天地、契合天籁的过程。他的西部山水系列新作,告别了华诞的“才子风味、江南情怀”,转而吸纳了西部山川的雄浑沉郁气象,呈现出某种苍凉深沉的意蕴,表现出他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与切入。他那一幅幅吞吐雄风的画作深深感染和教育了他的学子们。同时,因着黄宾虹大师对自身美术造诣的重要影响,大利先生将其中有关“笔墨”论述的精华,更深度传给他的爱徒杨长喜:黄宾虹积七十年创作之经验,“国画艺术之粗精高下之分,就在笔墨变化之中。”将美术作品之气韵在于“笔墨”的论断深植于学生之肌髓。
杨长喜带弟子在山区写生
杨长喜创作山水画长卷
2006年至2013年期间,杨长喜先后在程大利、曾来德工作室和中央美院及教育部张立辰博士课程班深造。见识到美术界高士宿儒的擘画风范。其中先以书法名世的曾来德,系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书法及画家高研班导师;张立辰,系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写意花鸟的领军人物,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经验。岳黔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荣宝斋画院客座教授;耀文星,字质存,1982年生于浙江丽水。现任浙江瓯江诗书画院院长,沈鹏先生首届访问学者……他们与长喜之间或师长或友朋,相知相惜在这个浓酽的艺苑中酣游,成就了国家画苑的一代巨子。长喜曾经从原生、荒芜的广北盐场,到艺术学校再到市级机关一路走来,各种环境变化都没有改变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曾被公推为东营市美协主席,但他淡于名气和职位,一心扑在砚田中耕耘,墨海里泛舟。
曾来德先生书法
张立辰紫藤
杨长喜早年曾致力于人物画探索,作品《盐工图》、《垦区新花》等源于生活,造型精美,追风洗炼,才华初展。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却又逐渐重归于山水,再度尝试用画笔去表现那雄奇壮丽的山川气象,从而走上向往自然,崇尚平静的臻美境界。
杨长喜写生作品
杨长喜获奖名作《根》
心由境转,境由心生。近期见到长喜开始创作与天地寰宇争辉的宏篇巨制,在巨幅宣纸上刻画万象之擅变,用强劲的中锋勾勒群山峻岭之巍峨挺拔;用挥洒自如的散锋侧锋展转腾挪,以增扩作品的雄强刚阳之气。这也正体现着杨长喜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高尚精神和情怀。其实写到这些也仅是对长喜的一廂揣测。望之而不语,或只是考虑怎样走好足下的一步。人常谓绘画需要静心养性,故知其以逸待劳,丘壑之间蓦然风光无限矣!
杨长喜山水画作品
作者:杨玉珍
关于作者
杨玉珍,1944年生,山东东营人。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东营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现任黄河三角洲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河口泥沙研究所所长。著有《黄河三角洲生态与资源数字化集成研究》《黄河河口》《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最终报告》《大河喷薄》等。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