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文旅系统立足建设有创造力、年轻人喜欢的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集聚资源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活力、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百强市、中国京剧城、中国杂技之乡等荣誉称号,齐河县获评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639.95万人次,同比增长22.65%,国内旅游收入37.04亿元,同比增长22.61%。各主要景区景点的业务恢复程度,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文旅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按照引入“名家大院”,高水平编制规划的思路,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规划团队,编制完成了《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大运河(德州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规划,搭建起德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框架。聘请中建院崔愷院士团队,编制完成了88平方公里的《大运河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构建了大运河“一廊六片”总体布局,拉开了德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序幕。
二、优质项目支撑发展
全力建成一批。总投资530亿元的齐河欧乐堡度假区、夏津德百旅游小镇、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平原东海天下温泉康养小镇等10大文旅项目相继建成运营,在2022年全省旅发大会上,我市围绕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了典型发言。努力推进一批。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37个,累计完成投资386亿元。统筹实施黄河、大运河牵手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1034亿元的黄河和大运河水系连通、黄河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10大项目。启动总投资220亿元的大运河“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项目,构建“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体验场景。抓好黄河文化博物馆群、文鼎星锐影视基地、祥云文旅综合体等大项目建设。着力储备一批。依托国家大运河体验中心、北方演艺中心建设和东盟国际文化交流园、大禹文化产业园、乐陵影视产业、庆云康养产业等基础,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文旅集团和品牌落户德州。
三、丰富业态带动发展
深入实施“文旅+”“+文旅”战略,加快多业态、多领域融合发展。推进“文旅+体育”。规划建设3000亩的体育创新产业园,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体育公园,沿运河建设230公里的自行车赛道、全程马拉松赛道,年底将投入使用。推进“文旅+生态”。实施黄河故道千年古桑树群、千年枣林等生态项目,展示千年风情和乡愁韵味;规划建设休闲垂钓小镇,建成后可承办国际钓鱼大赛。推进“文旅+产业”。建设投资18.7亿元的会展博览中心,大力发展工业游、乡村游、美食游等新业态,培育一批“网红打卡地”,让文旅成为繁荣经济、开放交流的活力纽带。推进“文旅+科技”。制作完成德州智慧旅游地图,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德州”;充分利用VR、AR、元宇宙等平台和技术,开发一批旅游文创精品,全面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
四、良好环境促进发展
一是积极塑造品牌。常态化参与央视推介等媒体宣传,举办了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德州推介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全力办好第四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擦亮“好客山东·大德之州”品牌。谋划“运河手造产业园”,汇聚运河沿线28个城市的手造工艺,形成“制造、展示、体验、线上线下营销”四位一体格局,全力打造“山东手造·德州有礼”品牌。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德州市大力提振文化旅游消费政策措施》,近期拟出台《德州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全市文旅行业发展动力。三是优化服务。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持续优化政务环境、生态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文旅企业“首席政府服务官”队伍,“1对1”为企业服务。拟成立德州文旅集团和“德州市文旅行业联盟”,探索设立文旅产业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旅游业信贷供给,全省首笔设备更新项目贷款1877.1万元成功投放德州。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