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枣庄市台儿庄区发挥古城溢出效应拉动文旅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发布时间: 2023-02-20 15:24 点击次数: 来源: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年以来,枣庄市台儿庄区突出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营销创新,在强势回归中打造更多消费增长点,促进文旅产业持续升温。台儿庄古城景区推出今年1至3月门票免费惠民政策,元旦至元宵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06.25万人次,恢复至 2019 年同期水平;其中春节假期接待游客约 68.27万人次、同比增长252.3%,带动古城及周边商业消费综合营收约6000万元,景区酒店客栈等房客入住率约93%。

一、突出业态创新,提升内容品质让游客“想消费”。一是实施特色步行街提升工程,让游客“有看头”。抓住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机遇,投资 7000余万元实施大衙门街商户业态品质提升工程,并对月河街、爱河街、明清一条街、中正街、药典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抓好“百馆”以及高端培训、美术写生、婚嫁等基地建设,台湾商品街、古玩字画街、珠算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街区和展馆先后建成开放,游客体验更加丰富。二是实施精品业态培育工程,让游客“有玩头”。针对游客需求,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美食、民宿客栈、休闲娱乐等业态。目前,古城内各类特色餐饮 80余家,特色民宿客栈 59 家、标准床位 4000余张。引进肯德基、青岛啤酒等行业一流品牌入驻,提升古城业态品质。其中,青岛啤酒吧是全国唯一 5A 级景区官方直营旗舰店。创新引入多种非官方街头演艺入驻景区,培育发展网红经济,进一步提升游客参观、游览体验度和互动性。三是实施非遗传承工程,让游客“有品头”。引入、挖掘、还原运河大鼓、洛房泥塑、柳琴戏、皮影戏、竹马、火龙钢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0余种,并通过策划文化展演和主题活动形式进行展示、保护和传承,让活态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二、突出模式创新,打造多元场景让游客“愿消费”。一是构建城市重点商圈,做活“夜间经济”。打造7条“延时营业”特色餐饮街区、商业聚集区,高标准设立城墙亮化、月河亮化等精品夜景网红地标6个,推出摇橹船、夜场演艺等13条精品夜游线路,打造鱼灯舞、提灯游园等 18项夜演热点,加快构建食、游、购、娱、演于一体的夜间经济业态。元旦以来,古城景区夜游经济共实现收入1.03亿元。二是加大冬季旅游供给,培育“冰雪经济”.依托古城优质资源,建成梦幻冰雪大世界、古道水上冰雪游乐园,共接待冰雪爱好者及游客30余万人次,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消费 2000余万元;春节假日期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综合营收约 480万元。三是丰富餐饮文化内涵,发展“美食经济”。擦亮“台儿庄辣子鸡”“黄花牛肉面”“清真糁汤”等7个传统美食品牌,组织专人收集整理美食传奇故事,赋予餐饮行业文化内涵。延长“和盛”茶食、张家狗肉、张士脆皮鸡等5个餐饮“老字号”产品链条,让消费者尤其是外地游客吃得好、带得走。目前,全区12 个“品牌美食”订单覆盖全国20余个城市,今年以来实现销售额 5100余万元。四是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壮大“手造经济”。围绕“运河文化”“大战文化”“鲁南民俗文化”三大主线,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文创产品集群。打造“手造特色街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驻丝绒小鸟非遗传习所、胡家大院扎染体验馆等100余家手造门店,运河木偶竹猴、鲁南玻璃制作技艺等多种手造工艺品成为景区热销产品,手造自营店日均营业额达1万余元。

三、突出营销创新,增强市场黏性让游客“常消费”。一是加强消费引导,优惠让利激发活力。投放餐饮、商超消费券,已核销 3.43万元,综合带动消费 1028万元。在一站式街区渔灯巷推出购物卡充值500元送500 元活动,发放消费抵扣券270余万元。帮助400余家餐饮企业借助网络直播宣传,在美团、抖音等平台推出20万份团餐、代金券等让利活动,点燃游客消费热情。今年以来,已售出团餐代金券8万余份,带动直接消费 7900余万元。二是加大旅游合作开发,“抱团取暖’多方共赢。组建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召开苏鲁豫皖冀县级联盟旅游资源战略合作会议,实现 50余家电视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与临朐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台儿庄古城及临朐沂山、老龙湾、石门坊等风景区资源,打造两地精品旅游线路。与徐州贾汪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旅游资源互相推介、游客互相推送。三是市场化运营景区资源,多向发力持续增收。依托古城党性教育基地、药典博物馆、航空飞行营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平台,发展研学、康养、会展等业态,吸引特定客群前去开展红色游、研学游、亲子游等。先后引进赛事、会议、写生团500余个(次),培育非遗博览会、春节文化博览会等特色展会品牌20余个,年可接待研学游团队20余万人,预计带动年收入增加1.07亿元。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