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德州:齐河县“文化先行官”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3-12-04 11:07 点击次数: 来源: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齐河县围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推行“文化先行官”,深入挖掘放大地域文化特色,实现文化、文明、经济三元联动,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活场馆、群众受益”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齐河路径”。

文化先行,增强服务群众能力。创新服务模式,解决“人才匮乏”难题。打破政府自建自管传统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活动策划与组织、场馆运营与管理、本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等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引导文艺爱好者、草根文化能人、社会文化团体等组建 15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担当文化“辅导员”和文明实践“特派员”,培育基层文艺骨干8000 余名,服务群众50多万人。创新活动形式,解决“吸引力不足”问题。活动场所从固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拓展到田间地头、公交车、共享单车等流动阵地,活动主体从专业队伍下乡演出拓展为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供应方式从过去“演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演什么”,帮助群众建起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等“三团三社”150 余个。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广场舞大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1 万余场次。

文化赋能,增强乡村治理活力。发挥文化沁润性,构建新风良俗。助推“一村一史一志”工程,深入挖掘镇村历史、民俗名人、非遗、特色美食等文化元素,不断增强群众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依托“1+8N”千余人“大义齐河”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让群众身边“名嘴”讲解党的政策理论、传统美德。去年以来,共开展宣讲 9200 余场次,受众 217万人次。依托“老年幸福食堂”“夕阳红超市”“复兴少年官”,打造“颐养之家”“善育之家”“和为贵”工作室等志愿服务品牌。组织乡村文艺能人,聚焦“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创作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 55个。发挥文化群众性,助推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文化先行官”群众身边“开心果”、心中“明白人”角色优势,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当好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引导各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民调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发挥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作用,去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 650 件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榜样等最美系列评选,每年评选星级文明家庭3000户、“文明先锋”“文明楷模”80个“双十佳”模范人物20人,“四德榜”覆盖率达80%,推动“大义齐河”精神落地生根。

文化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梳理县级以上非遗项目 60 余个纳入“齐河手造”项目库,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非遗资源,让虎头鞋、黑陶等“老手艺”焕发“新生机”。聚力“山东手造”进景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商超、进酒店,建成非遗工坊 10 处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16个、非遗传习所20 处、展销专区 16处,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经济效益4000 余万元。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整合黄河号子、绣球灯舞、一勾勾等 30 余种地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节日、24 节气等民俗文化资源,定期举行黄河民俗表演、黄河物产展销、黄河民歌演唱等节会活动,全方位讲好“黄河故事”。发展手工艺坊、农耕文化等体验性、参与性文旅项目,实施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康养小镇、文化村落、特色民俗等项目 50 多个,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组织文旅、农业、科技等领域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合社和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推动农副产品“走上去”触网上线“走出去”异地销售,商品附加值同比增长 20%。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