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城书房振兴街分馆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10月31日,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图书馆组织评审会议,对上年度泉城书房运营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从开放时间到阅读环境,从读者满意率到推广活动组织,与会专家通过查看资料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评估泉城书房运营效能。相关结果将直接关系近50家泉城书房的运营补贴金额。
作为山东较早启动书房建设的城市,济南市自2019年以来将泉城书房作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精准对接民众需求,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为抓手,取得积极成效。
让民生工程赢得民心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来重视文化传承发展。泉城书房就是当地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代表性举措。
2019年,得益于济南市委、市政府支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开始建设泉城书房,核心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
10月31日,泉城书房振兴街分馆内,几位读者正在翻阅书架上的图书。书房坐落在一处沿街门面房,周围是数十栋刚建成不久的居民楼。门口留言簿上,一位署名“孔繁涛”的读者写道:“我家离这很近,今后借还书都很方便,太棒了。”书房管理员介绍,平日书房能接待读者上百人,寒暑假期间能达到三四百人。
2019年,济南市财政安排资金96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首批经验收符合条件的泉城书房给予每家8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之后,济南市财政连续多年保障泉城书房建设,除一次性给予建设补助外,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达标的书房,每年会获得平均10万元的运营补助。
由此,济南市成为山东城市书房建设运营领域财政持续投入最多的地市之一。而泉城书房之所以能作为民生工程延续多年,主要在于其设计管理的亲民性。根据建设方案,每处泉城书房严格按照统一形象标识、资源配送、技术支持、服务标准、监管考评“五个统一”建设标准,配置人脸识别门禁系统、RFID防盗系统、自助借还系统及图书杀菌机、还书箱等,能够全部实现无人值守自助借阅管理,并与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老少咸宜的公共空间
今年69岁的王培军老人,是泉城书房中大槐树街道分馆的忠实读者。从红色小说到历史传记、诗词文选,一张浅蓝色借书卡,详细记录着他的书单。
“人上了年纪,更喜欢静。泉城书房就是让人静下来的空间。”王培军说,自己不仅经常来,每逢节假日还会带小孙子来。泉城书房的书籍种类比较全,在市图书馆借来的书,也能在家门口的泉城书房还,让人感觉十分舒心。
每处书房虽然面积不等,但均被要求进行“综合性设计”。比如,济南要求各处泉城书房设置相对独立的少儿借阅区、展览展示区、读者活动专区等,切实为群众提供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所有泉城书房配备的图书,均为精心采购的畅销新书。书刊选择上注重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济南市图书馆还充分考虑书房所在区域功能辐射范围内的人群特点,在书刊册次、门类等方面体现区域性、差异性和实用性。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泉城书房采用网格化空间布局模式,既要结合“山泉湖河城”的济南城市景观特色,突出泉城特有魅力,又充分考虑功能辐射范围、覆盖人群、交通便利性、环境舒适度等因素及市民意见建议,优先选择大型街道、社区、繁华商业街和千佛山、泉城公园等景区、人口集聚区域。
2022年至今,济南市的泉城书房共接待读者447万人次,借阅图书87万册次,累计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超2900场。
街边温情的文化景观
千佛山景区正门往西不过百米,就是泉城书房济南市博物馆分馆。今年“十一”长假,不少到千佛山游览的游客会在下山后到书房歇歇脚。免费热水、丰富的藏书、舒适的座椅……在近200平方米的空间内,泉城书房展现给游客不一样的文化景观。
而在泉城书房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分馆,7500册图书配合40多个座席,为到附近上班、出差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理想休憩地。曾到济南出差的广西某公司职员刘女士,在书房留言簿记录了她的经历:“3个小时飞机,1个小时地铁,赶到目的地已是中午。惊喜地发现附近的泉城书房无人值守、24小时开放,城市的温情无处不在。”
实事求是、以需定供,是泉城书房发展至今的一条成功经验。为了让书房真正提升民众的文化获得感,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图书馆为泉城书房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比如开放时间,坚持连续开放,节假日、晚上均对外开放,每周开放不少于66个小时。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负责人说,泉城书房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益探索。未来,济南市将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泉城书房建设,推动更多资源下沉基层,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济南文化强市建设。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