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临沂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抓住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试点,组织相关县区围绕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出了一批鲜活的临沂模式、临沂路径、临沂经验。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遴选公布15个全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临沂有5个案例入选,占全省三分之一。今年1-10月,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37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3%、52.6%。主要经验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凝聚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合力。瞄准制约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堵点难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大胆试、敢于闯、自主攻。在市级层面,成立市委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编制《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临沂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行动方案》,为构建全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路径。重点县区高位推动,蒙阴县成立全县红色文旅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沂蒙精神传承弘扬工作专班,制定《关于推进红色文旅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措施及重点任务;临沭县成立文旅工作线,建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临沭县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片区、朱村片区乡村旅游振兴行动规划》,聚力打造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临沭高地”。
二、着力优化供给,集聚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要素。牢牢把握市场趋势,着力推动红色旅游追求规模数量向追求品质内涵转变、从单一景点向核心旅游目的地升级,集聚红色要素,优化市场供给,打造红色“IP”,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按照“一项目一对标”方式打造孟良崮景区、红嫂家乡旅游区、红色朱村旅游区等红色旅游核心景区,优化提升“1+5”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规划“红色沂蒙”旅游风景廊道,建成并运营“红色沂蒙”智慧平台,全面提升了红色旅游吸引力、参与性、创意度和体验感。河东区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为突破口,围绕“资源共享、项目共推、人才共育、发展共赢”蹚出了一条“景区+国有企业”的新路子,实现了“公司业务拓展、景区发展加快、财政负担减轻”的多方共赢局面,年均接待学员游客量近100万人次。沂南县以红嫂家乡旅游区为依托,实施“红色文化+沉浸演艺”模式,通过情景表演、讲述和媒体影像等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打造了《民兵连》《妇救会》《跟着团长打县城》等多个沉浸式演艺和体验项目,为当地居民就业和收入带来了更强劲的动力,《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三、深化业态融合,积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动能。在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上,坚持精耕细作、精准滴灌,充分研判自身优势、比较优势,通过“红色+研学”“红色+生态”“红色+教育”“红色+非遗”等形式融合、拓宽、辐射、延展,形成多元化业态融合格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教育局联合编制《临沂市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指南》,新建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点18处,6家景区入选全省30家青少年红色研学重点推介基地。蒙阴县做好“红绿融合”的文章,构建起了孟良崮红色教育、岱崮地貌地质奇观、云蒙湖亲水休闲、县城特色体验、蒙山天然氧吧五大板块联动、南北中一体贯通的旅游大格局,培树了“红动中国、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县域旅游形象,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全市党性教育基地深化提升工作专班、全国新四军纪念场馆联盟指导下,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先后受邀参加了全国革命文物与高校思想工作融合发展论坛、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与临沂大学被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列入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培育单位。临沭县将柳编产业融入红色旅游发展,打造了柳编特色村朱村,提升了文旅产业综合竞争力。
四、强化宣传营销,塑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实施红色旅游品牌战略,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宣传营销,提升临沂红色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坚持一体策划,着力构建以“红色沂蒙·时尚临沂”为母品牌,以“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沂蒙乡愁”民宿品牌、“亲情沂蒙”服务品牌等为子品牌的红色沂蒙文旅品牌体系,并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传播途径,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品牌的美誉度。蒙阴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先后成功举办了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大会、中俄红色旅游合作现场交流、中国红色旅游联盟年会现场交流等系列活动,打响了红色旅游品牌,蒙阴红色旅游被评为“全国沂蒙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品牌潜在价值298亿元。临沭县充分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宣传推介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红色朱村旅游区、夹谷关景区等红色资源,主动承接部委、省内外各类培训班次,提高了红色旅游综合效益。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