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伯益封地、嬴秦祖里”繁衍生息之地,是“一鼓作气、和实生物”文化发祥之地,是“红色基因,血色芳华”锋号集结之地,是“钢都烈焰,实业兴邦”强省会南部崛起之地。近年来,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打出“摸底子、定调子、铺路子、重保护、强融合”组合拳,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摸清底数,绘制地图,建立队伍,形成底数
为深入发掘文化内涵,摸清家底,莱芜组建文物资源“四支队伍”,通过专家调查,全面厘清文物资源,拍照留影、登记造册、建立台账。
文物资源普查队。专家学者广泛查阅、挖掘整理各类史料记载,并对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革命后人、知情群众进行抢救性采访,挖掘红色故事,征集红色遗物,形成包括180余万字、2000余张历史图片的红色文化资料库。
红色文化抢救队。莱芜区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莱芜区有36处,市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莱芜区有39处,在济南市公布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占比接近半数。
传承保护协调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推动全域旅游相结合,莱芜成立“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领导、部门联动,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规划,强化引领,铺好路子,形成路径
结合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历史紫线,建立起历史文化保护线,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构建起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传承体系。
加强域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与保护,创新发展多样化文化保护与利用机制。定期开展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加强宣传力度与公众参与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管理监督体制。
聘请专家,编制《济南市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提出“打造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样板区”的目标——以刘仲莹故居暨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为重点,打造“信念如磐·百折不挠”红色主题片区;以莱芜战役纪念馆以及吐丝口战役旧址为重点,打造“力挽狂澜·无私奉献”历史教育阵地;以山东小三线纪念园、泰钢精神主题展览馆、王石门创业现场、房干绿色发展之路展馆为重点,打造“忠诚报国·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改天换地”思政教育基地……做到串珠成链、连线成面,精心打造“印象莱芜·红色之旅”品牌。
未来,莱芜还将《济南市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纳入市域、区域总体规划,努力构建多规合一、刚性约束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局面;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促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元投入新格局。
三、发掘根脉,涵养根系,活化利用,营造氛围
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人民印刷厂改造的709文化产业园,保留三线建设时期老厂房、宿舍、食堂、礼堂等建筑,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及浓厚的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709产业园参观游览、拍摄主题婚纱照,《青山遮不住》等剧组也纷纷来此取景拍摄电视剧。
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仲莹故居为中心,集合周边黄仲华故居、窦光宇故居等早期党员故居群落,游客服务中心,党史文化广场及基础配套工程等打造成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成为鲁中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中共山东党史教研基地、红色文化研学游基地、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
此外,莱芜区17号汽车制造厂的老厂房改造成了大美儿童乐园。这一系列活化利用,既提升了文物的知名度,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鼓励了更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积极组织开展文物修缮工程,2018年以来,莱芜区先后完成了鲁西天齐庙、茶业口摩云山梯田、茶业口镇《泰山时报》旧址、李增援故居、文成书局旧址、吴伯箫故居、廖荣标指挥所旧址、中共新甫县委旧址、酉坡泰山军分区战地医院旧址等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
积极编制革命文物修缮方案。莱芜区成功申请上级专项资金350万元,用于八路军四支队驻莱芜办事处、中共山东分军区旧址(茶业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国际开放点)、中共兖州战役指挥所旧址、莱北县委旧址等6个文物修缮工程,修缮方案均已完成并进入审批程序。2023年度,莱芜区已积极上报八路军四支队驻莱芜办事处二期、中共兖州战役指挥所旧址二期等修缮计划。
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融合,美美与共
做好红色文旅融合。莱芜区致力在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同时,以红色内涵丰富旅游内涵,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形成“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文旅+乡村振兴”多元发展大格局,形成红绿交织、融合一体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莱芜区现已形成山东省工委旧址、709文化产业园等红色文化基地,吸引游客络绎不绝,红色魅力愈加彰显。在莱芜战役纪念馆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709文化产业园也相继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
莱芜区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载体、康养为支撑的文旅康养迅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被纳入全区重点打造的“3+3”产业体系。围绕齐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通达南北、贯穿东西的区域连接线路。挖掘特色,加强齐长城沿线原有景区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和打造齐长城沿线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提升雪野旅游度假区、旅游民宿集聚区、乡村旅游集聚带等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做深齐长城文旅融合。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