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文旅新闻

黄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23- 01- 19 12: 52 点击次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区域文化产业带”,中办、国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均提出推进黄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重要理念。随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深入实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设黄河文化产业带要突破区域限制,立足沿黄地区历史沿革、文化亲缘和地理空间要素,将文化资源集聚优势转化为产业协同发展优势,形成文化特色突出、多元业态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文化产业带。目前,沿黄各省区文化资源特色突出,但产业发展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区域文化产业带尚未完全形成。

黄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黄河文化产业带状格局有待优化。一是区域文化产业带的规划仍然有待理顺。从沿黄各省区的规划来看,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旅游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等相关规划工作均较为充分,但省内和省际缺乏对文化产业带的深入思考和清晰勾画。部分省区虽然制定了相关文化产业带规划,但往往失之粗疏。二是主导文化产业有待培育。沿黄各省区普遍缺少龙头企业,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不强,尚未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省区文化产业不平衡,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三是文旅线路有待进一步打通。以沿黄旅游线路为例,虽然国家规划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但目前尚未落地。同时,跨市县旅游线路设计也引发了当地对客源流失的担忧,旅游节点的连接缺少动力。

第二,沿黄文化产业业态有待优化。一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和产业价值还未充分挖掘。拥有文化资源的单位疏于开发。如山西永乐宫、陕西吴堡石城等,在建筑风格、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当地财政有限,加上缺少创意开发能力,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有市场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已有业态缺乏鲜明的文化特色。尽管沿黄各省区文化风格各具特色,但在文旅开发中市县一级热衷于跟风模仿,喜欢上马一些投资大、见效快、风险高的大型娱乐项目。三是黄河文脉不够凸显。由于沿黄市县大多各自为政,发展文化旅游业,难以形成跨区域的黄河文旅项目和文化消费场景,黄河文脉不够彰显。

第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待深化。一是放开搞活的意识有待提升。调研发现,尽管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等文件,但沿黄许多地区并不了解,创新文化文物管理体制机制的意愿也不强,文物文化单位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二是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宣传部门、行政主管单位、国有文旅单位和企业多头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资金利用、机制改革等方面发展力量不充分,遇到较多困难。

促进黄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对策

首先,要积极打造黄河历史文化标志物。黄河历史文化资源能充分展示华夏民族精神,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载体。利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黄河文化标志物,有利于彰显黄河文化的价值。为此,一是加快沿黄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继续深入开展黄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推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的体系化建设。尤其要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推动文化资源的多元开发与创意设计。二是加强黄河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推动文化馆、博物馆、书店等文化空间功能的多样化,打造黄河历史文化消费新地标、新场景。选择一批能够充分展示黄河文化独特魅力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融合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等传统文化资源,创作一批高品质的旅游演艺产品,打造文旅特色IP。三是加强历史文化区域和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节点作用。如吴堡石城等重要的历史文化承载区,需要发挥其综合优势,集中展示黄河文明、黄土风情,真正发挥文物保护单位在沿黄区域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带动作用。四是加强文化标识物之间的交通连接。需加强交通网络的连接,形成线路的完整性。沿黄各省区需提升沿黄观光公路等级,加强节点城市之间的航道建设,增加县域之间、城市之间、省区之间的交通密集度。

其次,要凸显黄河文化产业带区域的文化特色。一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凸显黄河文化产业带特色。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应加强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内涵、文化基因的提炼和传承,促进非遗融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如鼓励剪纸、布堆画、年画、泥塑等传统美术元素与画廊、餐厅、咖啡馆、酒吧、商场、生活美学馆等现代消费场所有机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城乡建设,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作黄河文化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如西安鼓乐、华阴老腔等与现代音乐结合的特色演艺品牌。二是凸显黄河文化产业带的红色文化特色。充分运用沿黄地区红色资源,推动沿黄红色文化线下研学体验中心建设和线上展出。利用当地特色艺术形式,推动红色剧目进校园,探索建设融文化、历史、旅游、教育于一体的VR课堂等。

再次,要充分统筹产业带省区各方建设力量。一是将市、县作为重点建设力量。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推动各市县形成文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资源向市县一级倾斜。二是推动省属、市属骨干企业助力县域文旅产业开发。推动各地文投集团、大型国有企业、国有演艺集团等文化和旅游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支持其跨市域、跨区域开展建设经营。各省区及中心城市,需加强市县文旅企业的联系,做好项目衔接。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金融、财政等省级部门共同发力,积极搭建文化和旅游产业对接资本市场交流平台。

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加强省际合作机制建设。壶口瀑布、黄河几处重要渡口、红色旅游线路等相对成熟的景点和线路,要做好跨区域项目对接和市场开放。参考长三角、京津冀的合作方式,打通行政服务、行政审批、信息互通。可考虑筹建区域合作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文旅项目、产业协作等,实现收益共享。二是强化改革发展意识。深化文化文物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将国家和有关部委文件,如《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等落到实处。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