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临沂坚持保护利用并重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 2022-09-02 14:56 点击次数: 来源: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有序开展王羲之故居、洗砚池墓群的保护研究及书法文化传播交流、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等工作,在文物依法保护、活化利用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

一、文物藏品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琅琊(今山东临沂)人,被后世尊称为“书圣”。为纪念王羲之,1989年临沂市恢复建设王羲之故居,现累计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截至目前,洗砚池墓葬共出土近300件(套)随葬品,59件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45件。洗砚池晋墓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富为山东发现晋墓之最,对于研究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加大文物管理保护力度,临沂市先后制定《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应急处置预案》等,全面夯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坚持人防、技防并重原则,落实24小时值班制,投资60余万元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有力地保护了文物安全。科学制定洗砚池晋墓保护方案,申请国家文物局拨付300余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文物维护,另外,每年定期维护王羲之故居地上建筑及碑刻,分批分阶段对屋顶筒瓦、飞椽、彩绘壁画等进行维修,使文物建筑面貌得以明显改观。

二、书法研究交流成果持续出新。王羲之故居作为“书圣”王羲之幼年时期的居住地,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临沂市围绕挖掘书法文化内涵,开展了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与北京大学联合成立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创作研究基地、与临沂大学合作成立临沂大学书法教育基地,实现多方优势资源互补,促进了书法艺术广泛传播;出版《翰墨人生——王羲之》《王羲之书法与琅琊王氏研究》等10余部书籍,发表《临沂洗砚池晋墓出土漆器考议》等一批学术论文,深化研究交流途径,打造“书圣故里·魅力临沂”文化名片。为进一步挖掘书圣文化资源,加强与王羲之生活地绍兴、嵊州、南京等城市的文化交流,广泛参加兰亭书法节等交流活动。开展青少年书画公益课堂、举办“沂蒙墨香”青少年书法展、在中小学校开设书法教育基地联合教学等形式,推动书法艺术交流普及,打造“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书法艺术”服务品牌。

三、资源活化利用成效日益凸显。启动“书法寻根之旅”主题研学项目,除游览、讲解外,研学团队成员还可以在故居书法体验区临池习书、到洗砚池晋墓博物馆“古墓探秘”、在曲水流觞景区登山攀岩,以寓教于乐、亲身体验的方式领略历史文化,在游中学、在学中思。每年暑期都有4000余名大中小学生前来参加研学活。围绕“让文物活起来”主题,加强资源整合和转化利用,依托洗砚池晋墓出土文物,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发青瓷胡人骑狮器、神雀负雏衔鱼熏炉系列文创产品。依托书圣文化,采取联合设计方式,推出兰亭伞、兰亭扇、水晶镇尺、羲之砚、书签、兰亭序瓷器等文创产品及《砚池怀古》《名家墨迹》等精装书,既丰富了临沂“城市礼物”产品体系,又全面介绍了王羲之故居以及本地特色文化,激发了文旅市场消费潜力。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