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枣庄“暑期档”经济“非遗文创”唱大戏

发布时间: 2022-08-29 17:11 点击次数: 来源: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文旅信息员

枣庄市文旅融合围绕“非遗文创”用活本地文化资源, 夜经济、红色研学游、山水清凉游等文旅融合多业态齐发动,既让人们体验了特有的乡土休闲,又为学子们提供了学习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机会,同时还带火了“非遗文创”产业链,拉长了“吃住行游购娱”链条,实现了新兴消费的扩容升级。据统计,自7 月以来,枣庄各处的“夜经济”已成为近期拉动消费的主力军,暑期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0%,其中非遗文创品创收近3000万元。

“夜经济”如期而至,快速拉动消费。枣庄市通过开展夜间文旅消费等活动,鼓励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街区、古商城、大型绿地公园等发展文旅“夜经济”,激发了夜间消费活力。市中区在东湖公园举办了具有非遗文创特色的“无界集市”多元文化活动,活动融合了文艺演出、特色美食、非遗工艺品摊点、创意车辆造型等元素,成为人们夜晚消暑娱乐的好去处,掀起了“夜经济”特色消费的热潮。白天烈日如火,旅游的人们纷纷选择夜逛古城,全国非遗文化博览园——台儿庄古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红色游、研学游、清凉游的旅游人群。薛城区第六届青岛啤酒节在新城体育中心东侧拉开了帷幕。每至夜晚,人们品尝着啤酒、小吃、欣赏着各种文艺表演,引来欢呼声一片。蕴含运河文化特征的“渔灯巷”,是一个有创意、有历史、有文化的特色街区。整个街区东西横贯888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集聚了美食小吃、非遗文化等各种业态,已成为枣庄运河文化新晋经济打卡地。自8月份试运行一个月以来,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

暑期学子游,“非遗文创”唱大戏。山东师范大学的师生来到非遗文化基地枣庄薛城区中陈郝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上门采访等方式,学习古瓷窑制作技艺,通过文旅融合研学游方式积累历史文化知识。上海台商子女学校40余名青少年学生到山亭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随后又到伏里土陶制作基地访问交流,学习非遗文创品伏里土陶和糖画的制作过程。许多学生觉得这次红色游+研学游特别有意义、特别涨知识。选择自驾“清凉游”的多是枣庄周边的居民,到水库看瀑布,去岩马湖划船钓鱼,到红河湿地看荷花观水鸟,山亭的龙床水库景区、岩马湖景区、沧浪渊景区、滕州的红荷湿地景区等都成了热门打卡地。民宿体验、采摘等,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乡村之夜,呼吸不一样的乡村气息,成为青年人体验乡土文化的一种时尚。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