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鄌郚镇是一个因吉他而闻名中外的“网红”小镇,先后获评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乐器产业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当地农民“扛起锄头种地 放下锄头制琴”,农家小院里也能走出“国际大单”,电吉他出口产量占据全国电吉他出口总量的36%,是乐器行业里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鄌郚乐器作为昌乐县推进落实“山东手造”工程、建设国家级手造文创产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已带动当地村民8000余人就业,从业人员月平均收入9000元以上,真正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阵地。
一、突出规划引领,优化乡村振兴文化布局
一是加强规划设计。按照“一心一轴三组团”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乐器产业发展中心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成集“乐器产业发展史展示、乐器展览展示、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乐器产业发展中心,搭建起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服务平台,让群众更直观的了解吉他生产全过程,切身感受乐器文化的魅力。目前,乐器产业发展中心已接待参观、游览人数2.8万余人次。二是加大配套建设。先后规划建设了鄌郚乐器产业园一期、二期工程,园区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评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引进潍坊博朗乐器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60万把吉他、30万台音响及80万套其他配套产品的能力,目前已入选2022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推动乐器企业增资扩产,昌韵达年产12万把吉他生产项目纳入2022年全省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目前已建成投产。三是加速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创新产品销售模式,大力推广“F2C+O2O”互补融合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营销模式。目前,鄌郚镇80%以上鄌郚乐器企业在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有线上销售业务,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到1100余人,年营业额突破3.6亿元;与潍坊国际贸易中心进行深层次合作,成功落户中国(潍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昌乐园区,将进一步扩大电商供应链,展示“鄌郚吉他”文化魅力,提升鄌郚乐器产业影响力。
二、突出品牌打造,构筑乡村振兴文化高地
一是抓好“手造”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吉他+手造产业链”优势,在打磨、抛光、组装、调音等各项工序上都配备专业的“手艺人”,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是手造优品。同时,着眼于高端定制市场,开设各具特色的吉他工坊20余家,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真正的“手造致富路”。“鄌郚吉他”入选“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榜单,在新闻发布会专题发布,被多家省市媒体争相报道。二是抓好品牌宣传推广。由乐器协会统一注册“鄌郚牌”吉他,作为区域公用品牌供协会企业共同使用。宏韵乐器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明宇乐器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企业,“仙乐”牌、“飞灵”牌电吉他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截至目前,鄌郚已有“KRAIT”“大树”“feeling”“胜利者”“德鲁拉”等近40个本土品牌,乐器年产值约10亿元,年产各类乐器成品200万把,乐器配件500余万套。三是抓好专项创新提升。以增强产品创新力、竞争力,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先后申报52项专利、76项版权,推动产品附加值再提升;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建设海外仓,打造电商物流综合体,促进乐器产品宣传和销售渠道多样化,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推广迪生乐器在产品设计、体验式营销、“前店后厂”的工业旅游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先进模式,实现乐器生产、旅游观光、文化传播的有机结合。
三、突出氛围营造,打造乡村振兴文化名片
一是开展节会赛事活动。先后主办了山东省第三届“鄌郚杯”吉他大赛、冠名了山东省“鄌郚杯”原创音乐大赛、连续举办两届“吉他小镇、魅力鄌郚”音乐节以及全国电吉他大赛,连续举办了6届吉他“产学研”一体化全国高峰论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形成浓厚的产业文化氛围,推动增加“鄌郚吉他”市场话语权。二是深入推进“文化+”工程。开展鄌郚乐器进校园活动,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邀请潍坊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在鄌郚镇举办乐器行业企业管理培训班,从管理理念、企业形象设计等10多个方面开展培训支援,累计授课400余课时。雅特乐器先后与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已在全国设立500余处“雅特吉他教室”,覆盖全国20多个省,累计培训吉他教师1500多名,受训学员达到了50000多人。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乐器制造为产业特色,以原国家住建部和原国家旅游局授予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为抓手,以“音韵鄌郚”为文化形象,借助马驹岭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刘庄“中国文艺第一村”,申报“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积极争取国家级重点文化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项目,打造融文化展示、商业休闲、工业旅游、手工体验多元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小镇。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