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耕文明底蕴深厚,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早、进步快、效果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潍坊市将旅游业发展的目光聚焦到村庄,引导具有一定基础的村庄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休闲内容,创新开展景区村庄创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目前,潍坊市已经创建172个市级景区村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培育梯队,先后培育了63个山东省景区化村庄、12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各项数据均位居全省前列。
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当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潍坊市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双增收”。
在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柿子是村里的传统种植作物,更是村民眼中的“香饽饽”。近年来,隐士村以打造“隐士生活场,逸养居住地”为目标,以整合聚集、文化引领、精品打造、产业支撑、持续发展“五大策略”为指引,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和山柿种植,年产柿子1000万公斤左右,全年销售额过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龙头村。隐士村成立了“隐士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充分挖掘隐士文化、隐士生活、隐士民俗、隐士物产,用好柿子这一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柿子产业,做实做活乡村旅游文章,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富民增收的路子,尽享柿子红利,先后入选潍坊市景区村庄、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让农村发展“活”起来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同样离不开人才。吸引人才回流、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是潍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又一生动实践。
青州市庙子镇圣峪口村创新闲置资源利用形式,把撂荒地改造成森林氧吧;开发天赐山景区,大力支持景区建设……这背后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带动和推动。村里积极吸引能人回流,组建返乡创业团队,成立全体村民入股的圣峪口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开发撬动乡村振兴,解决乡村振兴的“活血”问题,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让乡村生活“美”起来
潍坊市摸清全市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创建绿水青山掩映下的景区村庄,形成了“一村一户皆美景”的发展格局。
昌邑市饮马镇山阳村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发展模式,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博陆山生态开发规划》,实施封山绿化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博陆山风景区,先后建成了千年梨园精品区、周代遗址自然保护区、红峡湖等20多处景点;每年举办山阳梨花节,搭建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框架,实现了“春可游园观花、夏可避暑休闲、秋可赏景品梨、冬可登山观景”,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出了生动注脚。
按照‘党支部+合作社’思路,昌乐县庵上湖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变农业资源为旅游资源,在做精做深蔬菜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旅游功能,开发了农业观光、农家乐、研学、农业培训等新业态。目前,正在加快村庄“六化七改”步伐,积极推进“一园一廊一馆一区一亭一场一堂一厅一中心”等10多个景观节点和生态服务设施建设,让村民家门口的生活越来越美。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以教育培训带动吃、游、购、娱、学等多要素聚合发展,把过去一个无资源优势、无区位优势、无产业优势的“三无”村变成了旅游兴、产业旺、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下一步,潍坊市将继续结合村庄实际,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景区村庄创建工作,为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潍坊智慧。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