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
昌邑市博物馆
完 成 人:权文松 刘允泉 高凌云 王伟波 郭俊锋 李宝垒 王伟涛 徐晓宁 魏文文
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端,莱州湾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胶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胶东区、清河区和鲁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纽带——“渤海走廊”的重心,八路军第七支队的诞生地,目前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居山东省首位,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近年来,昌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主题,通过树立“四个融入”理念,立足“双轨推进”,建立“两多协同机制”,打通多向旅游通道,实现“三个发展目标”,形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
一、项目概况
“四个融入”理念(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党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拓展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当代视野和实践领域;“双轨推进”(挖掘与研究)使挖掘与研究相得益彰,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学术支撑;“两多协同机制”(多方参与和多元投入)形成了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态势,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多向旅游通道(东、西、南三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的形成,将革命文化记忆融入特色旅程,建立起富有精神涵养和文化魅力的传播平台;“三个发展目标”(保得住、用得好、活起来)紧扣时代主题,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可推广经验和工作路径。
“昌邑模式”通过互促并进,“四个融入”的理念创新;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的方式创新;聚点成线,打通多向旅游通道的手段创新;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合力不强、保护利用方式单一、民众参与度不高等瓶颈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推广意义。
二、项目实施背景
(一)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国家层面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多次考察革命纪念设施和革命旧址,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2021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被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同年3月,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从省级层面看。山东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革命文物工作。2020年6月,省文旅厅增设革命文物处,专职负责指导、组织全省革命文物相关工作;同年12月,印发《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2021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同月,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对“十四五”期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丰富的资源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昌邑市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厚,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目前不可移动文物784处,馆藏可移动文物9万件。昌邑又是革命老区,是建立中共地方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红色生命线——“渤海走廊”的重心,涌现出了于培绪、卢志英、陆升勋等一大批著名革命英烈,目前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总量居山东省首位。其国家级保护单位——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1处;省级保护单位——潍河碉堡群、陈干故居暨墓园、李福泽故居、王滨故居、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5处;市、县级保护单位——中共胶北特委旧址、魏坚毅故居等25处。2020年6月,昌邑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三)现实需求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确定了工作方向
革命文物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大量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分布在基层,历经风雨侵蚀,亟需保护修缮;流散在社会上的一些可移动革命文物面临灭失,亟需挖掘征集;一些隐藏在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亟需整理宣传。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实施一批保护工程,从源头上“保得住”迫在眉睫。
合理利用是对革命文物最好的保护。只有利用好革命文物,才能实现在保护中传承革命精神。目前,部分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存在脱节现象,已修复的革命文物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少数已对外开放的革命文物点,展陈手段落后,内涵挖掘不足,观众参与性、体验性不强。秉持保用并重理念创新,打造精品展陈,在“保得住”的同时做到“用得好”迫在眉睫。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才能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文物作为生动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把革命文物与当前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才能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目前,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还比较缺乏,开辟一条切实可行、易推广、有实效的科学路径迫在眉睫。
(四)时代发展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拓展了创新空间
革命精神的阐发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提升创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红色研学等概念的提出,为革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新技术的出现为突破传统展示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文艺作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影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新媒体+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都成为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三、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秉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党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民生福祉改善互促共进理念,充分发挥昌邑市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加大研究和挖掘力度,使革命文物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打造党史党性教育示范基地,创作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推动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实现革命文物“保得住、用得好、活起来”。
四、主要措施
(一)坚持双轨发展、建管结合,实现革命文物“保得住”
一是整合资金,加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近三年先后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两千余万元和引导利用社会资金两千余万元,完成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胶河战役烈士陵园、中共胶北特委旧址等二十余处革命文物点的修缮保护。
二是深入一线,加强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挖掘研究力度。实施红色历史记忆抢救工程,奔赴5省8市及市内330多个村庄,走访老战士、老党员和革命先辈后代600余人次,征集实物400多件(套)、资料1800余份,保存文字记录40多万字、影像资料2000多小时、珍贵图片近3万张,总结提炼了上百个有深度、有温度、有激情的革命题材故事,编写了多部红色刊物。
三是加强管理,扎实做好革命文物的安全防范。昌邑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昌邑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成立文物保护委员会,与文物所在地镇街区签订保护协议,明确了包括革命文物在内的每处文物点的安全责任人,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确保文物安全。
(二)坚持两多联动、平台引领,实现革命文物“用得好”
一是多方参与,形成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强大合力。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形成了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博物馆等多部门为成员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责任制和文化工作考核内容之中,形成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强大合力。建立文博专家联系镇街区制度,通过实地指导、召开研讨会、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镇街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合理规划利用途径。
二是多元投入,形成革命文物利用资金保障。近三年来,由市财政投资四千余万建成了以信仰为主题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利用社会资金六千余万,建成李福泽将军事迹陈列馆、徐迈事迹陈列馆、峻青文学艺术馆等专题展馆十个,姜泊村史馆、瓦东村史馆等各具特色的红色村史馆近百个,柳疃镇七十二个村全部建成村史馆。
三是搭建平台,丰富革命文物阐释形式。实施红色讲解员培育工程,建立了一支以“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讲解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为标准的专业和志愿讲解员队伍。注重发挥老党员、老军人作用,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69岁的讲解员魏铁良入选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完成《渤海英魂》《英烈的“儿子”》等18部微电影、微视频,以徐迈、王滨、峻青、卢志英的英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多部连环画册,出版了《渤海走廊红色文化教育丛书》,作为全市党员干部党史党性教育教材和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材。
(三)坚持四融发展、多向开通,实现革命文物“活起来”
一是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党史党性教育。充分发挥以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为主体的“111”(1个主题展馆、10个专题展馆、100个红色村史馆)红色研学基地作用,创新授课模式,现场熏陶、实践感受和知识传播相结合,拓展党史党性教育功能。组建红色宣讲队,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打造可移动的党史党性教育基地。2021年4月份,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马渠村革命旧址、昌邑全武红色文化收藏博物馆入选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场所,总量居潍坊市第一。
二是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乡村振兴。组建专家团队,深入挖掘镇街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布局,打造了龙池、卜庄、饮马、下营等一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党性教育”的红色文旅综合体,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红色文旅小镇——龙池镇,连续举办五届“龙乡文化节”,红色文旅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已与20多家旅游公司和研学团队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移动集团、潍柴集团、山东科技学院等23个企事业单位在此设立基地。
三是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文旅融合发展。根据革命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合理规划设计了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线路。东线主要串连胶河战役陈列馆、峻青文学艺术馆、王滨电影艺术馆、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旧址、中共胶北特委旧址、陆升勋事迹陈列馆和李福泽将军事迹陈列馆;西线主要串连徐迈事迹陈列馆、红色马渠、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南线主要串连胶河战役烈士陵园、昌南县委旧址、朱树屏事迹陈列馆等。通过聚点成线,构建起全市党史党性教育和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
四是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民生福祉改善。在红色景点、展馆打造过程中,积极推动环境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景区村庄,带动了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生活水平,促进了民生福祉的改善,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
五、创新点
一是互促并进,四个融入的理念创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将保用并重、全方位融入、互动式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积极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党史党性教育、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有机结合,合作多赢,促使革命文物资源释放更新的时代价值,更好的社会效益,更优的经济效益。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的龙池镇,围绕保护利用,着力打造集红色旅游、特色餐饮、乡村民宿、康养医疗、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色文旅小镇,促进了革命文物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融合。
二是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的方式创新。革命文物量大面广、人财物投入不足是制约保护利用的重要因素。昌邑市创新实施了共建共享模式,使群众参与度大幅提高,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大幅减少,文物展品更易征集。在红色展馆建设过程中,改变了以政府为主的形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让革命文物展馆的建设成为群众“自己”的工程。展馆硬件建设方面,在利用好已修缮的文物建筑的同时,结合闲置旧居老屋改造做好展示,追求内在美,不在豪华程度上做文章。展品征集方面,采取了“众筹”模式,由群众提供展品,所有权归群众所有,展馆拥有展示权,有效解决了革命文物展品征集难的问题。通过以上措施,降低展馆的建设成本,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乡村也易于推行。
三是聚点成线,打通多向旅游通道的手段创新。深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打造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中共胶北特委旧址、昌邑市党史馆、胶河战役烈士陵园等34处红色景点、展馆,串连起“东、西、南”三条红色旅游线路。
四是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体制机制创新。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协同机制,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坚强保障。昌邑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形成以文旅局、博物馆为主体,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各镇村共同参与,协同发力,一体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激发了保护利用工作的强大合力,无限活力。“建立上级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多方投入”的模式,成为保护利用工作强有力的支撑。
六、项目应用推广情况
一是树立了红色标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是新时代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有效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原山东省委和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签批肯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予以总结推广。2021年6月份,在山东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暨“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中,昌邑市做主旨发言。《中国文物报》专版刊发,《中国旅游报》、光明网、大众网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被省政府办公厅《山东政务信息》、省文旅厅《工作简报》刊发推广。9月底,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培训班在昌邑市成功举办,市委书记吕珊珊在会上宣传推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
二是发挥了示范作用。在大力保护修缮革命文物的前提下,建成了以“信仰”为主题的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被列入山东省庆祝建党100周年100家红色研学基地,并以此为中心,打造了10处专题展馆和100处红色村史馆,成为当地以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党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红色课堂”。2021年,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历史陈列、红色马渠历史陈列、李福泽将军生平事迹展4个展陈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山东省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推荐名单。
三是形成了特色品牌。龙池、卜庄、饮马、下营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乡镇逐步形成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党性教育”的红色文旅综合体,擦亮了昌邑市红色文旅特色品牌。龙池镇已构建起以市委党校新校和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为核心,依托红色马渠、星火瓦城、英雄白塔3个片区,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红色金融革命历史陈列馆、全武红色文化收藏博物馆等5个展馆建立起“一心、三区、五馆”的格局,打响了“龙池红”品牌。2021年,卜庄镇西董村、龙池镇北白塔村、龙池镇马渠村、下营镇火道村入选山东省100个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龙池红色文化展览中心等8处景点、展馆被纳入山东100条红色旅游线路。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