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第五届项目展示>科技教育篇

筝声鲁韵——鲁筝艺术博物馆以乐化人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 2022- 06- 23 16: 22 点击次数: 来源: 科技教育处

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菏泽学院、郓城山东派古筝研究发展中心

完成人:靳晓莉 李梦华 李林 岳雷

苏本栋 房红颖 李建英 曾娴

“茫茫九派流中国”,我国筝乐艺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山东古筝乐是其中流传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流派之一。菏泽是山东古筝乐的发祥地,筝乐历史悠久,尤其是郓城、鄄城一带“城内大户多有瑟,城外村村都有筝”,素有“郓鄄筝琴之乡”的美誉。菏泽学院依托“鲁筝艺术博物馆”建设项目,着力构建山东古筝乐教育传承体系,加强山东古筝乐交流传播与文化育人实践。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成果,是对传承创新非遗文化、加强美育教育的有力促进。

一、项目概况

菏泽学院在“弘扬优秀音乐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瑰宝”等重要理念指导下,于2013年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古筝乐引进大学课堂,纳入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与传承教学。同时,在山东古筝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筝乐演奏家赵登山先生的大力倡导下,经过多方筹措,历时3年筹备建成了“鲁筝艺术博物馆”,于2021年6月顺利开馆,以此全面展现山东古筝乐艺术成就、大力推广山东古筝乐艺术文化,在国内筝界和高校音乐教育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该项目创造性地呈现优秀民间音乐文化,为文化育人模式提供空间、体验、课程、网络资源等方面的支撑:依托鲁筝艺术博物馆,营造沉浸式体验教学场景,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科学构建山东古筝乐课程体系的同时,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营造探究式自主学习氛围,惠及全国莘莘学子;汇聚地方产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力量协同育人,推动山东古筝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立大学生筝乐艺术团,立足传统、结合现代,对筝曲进行新的创编,不断丰富和创新古筝乐表演形式,积极在国际上进行艺术交流。

菏泽古筝艺术家们经常到各地讲学、演出,将山东筝乐推到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如今,山东传统筝曲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等音乐院校的必学曲目,也是全国古筝比赛的主要参赛曲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是国家艺术科研的重点项目,其中菏泽地区的筝曲就有73首,占所有山东筝曲的90%。山东筝“按点揉滑颤、虚实回泛走”的左手技法、“摇指”等丰富的右手技法以及丰富的山东筝曲,对整个中国筝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二、实施背景

筝,是我国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弹拨乐器之一。后汉刘熙《释名》:“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而故名“筝”。在250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筝乐与各地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流派,正所谓“茫茫九派流中国”。山东古筝乐以其源远流长、传承有序的历史,寓意深长、耐人寻味的曲调,精湛深奥、技法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古筝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并指出,要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进而主动承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菏泽学院一贯重视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教育传承,对菏泽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体系、理论研究、艺术实践以及特色课程建设,“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育人模式实践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成果。于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琴筝清曲”“山东挷子”项目分别于2018年、2019年入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音乐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琴书教育传承”入选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三五”重点学科;“山东琴书人才培养”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总体目标

通过对山东古筝乐的教育传承、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更好地实现这一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其“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文化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主要措施

一是建场馆。建设鲁筝艺术博物馆,系统展示山东古筝乐的博大精深,并设有演艺厅、雅集厅,营造真实的文化体验场景和筝乐教学场景。

二是开课程。在高校开设古筝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加强对古筝艺术的文化诠释及教育传承。

三是强队伍。组建综合性、专业型、开放型师资队伍,在培养本校高素质筝乐教师的同时,聘请山东派筝乐非遗传承人、古筝演奏家来校执教。

四是出创意。立足传统,结合现代,创作新的山东派风格的筝曲,同时丰富筝乐表演形式,以此创新“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育人模式。

五是谋共识。汇聚地方文化机构、文化团体、产业主体等力量,实现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山东派筝乐的传承发展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

六是重实践。在教与学的基础上,注重学以致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演出、比赛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强调动态优化。

五、创新点

(一)育人方式的创新

依托鲁筝艺术博物馆,营造沉浸式体验教学场景。鲁筝艺术博物馆以山东古筝乐的史料、典籍、曲谱、音像、乐器、筝家遗物、筝艺制作为主要收藏对象,兼有展示了徐州的潘式转调筝、花梨实木筝、结合高科技创新研发的纳米筝等,并设有演艺厅、雅集厅,用以表演展示和艺术交流,全方位展现山东筝乐的发展历程与艺术成就。为我国筝乐艺术的交流传播、传承创新、文化育人等营造了可供沉浸式体验的真实场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科学构建山东古筝乐课程体系与网络资源,营造探究式自主学习氛围。将课堂教学、表演要素与舞台实践有机结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古筝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我院教师主讲的《器乐—古筝演奏(山东派古筝传承)》课程顺利入选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平台上线课程。不仅在本校培养山东古筝乐表演人才,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惠及全省乃至全国的莘莘学子,达到美育育人的目的。为对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加快全省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学分制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育人理念的创新

汇聚地方产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力量实施协同育人,推动山东古筝乐应用型人才培养。山东古筝乐在菏泽民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有序,诞生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演奏家。他们为我国古筝专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充分扩大了山东古筝乐在全国的影响。菏泽学院与菏泽琴筝清曲古乐社、菏泽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菏泽市文化馆、山东荷花乐器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音乐学科建设与优秀民间文化传承教学,并将山东古筝乐及其他民间音乐节目一起带入中小学校,为继承发扬山东筝乐传统艺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懈努力。

(四)传播实践的创新

成立大学生筝乐团,传播交流传承创新。菏泽学院大学生“筝乐艺术团”应运而生,为筝乐艺术的教育传承和交流传播搭建了平台。2021年1月,大学生筝乐团以古筝与钢琴合奏的创新形式表演了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2019年7月,筝乐团在“广播之声2019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合奏的优秀传统古筝乐《碰八板》获得青年古筝重奏组团体金奖,同时斩获个人金奖1项、个人银奖2项,并受主办方特邀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参加2019年全国总决赛音乐会展演。山东古筝乐根植于鲁西南菏泽民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教授、音乐学者、高校学生前来采风学习,探讨研究。

六、项目应用推广情况

“抚琴弹鸣筝,慷慨有余音。”本项目开辟了传承地方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和“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新模式,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一)教育传承应用情况

首先,该项目成果应用于菏泽学院音乐专业教学中,十余年来培养了古筝专业人才500余人;其次,面向本校20多个院系的学生开展素质选修课程、文化体验和文化讲座课程,达800余课时;同时,依托新时代教育信息技术,古筝演奏(山东派筝乐传承)课程于2020年顺利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平台上线课程,每学年线上授课学时达60余学时,疫情期间支持全国大学生选修,使省内和全国的大学生受益,受到美育的启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

(二)传播交流推广情况

菏泽学院“大学生筝乐艺术团”排演的山东古筝乐节目多次参加文艺演出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多次走进中小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外事办公室委托的海外高端群体访华接待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艺术交流成果和优异的成绩,其中山东古筝乐传统曲目《碰八板》,以团体重奏的形式获得了多次专业比赛的金奖。该项目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普及、文化交流和“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社会功能,为展示山东筝乐文化、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山东古筝乐的文化育人创新模式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社会效益。首先,在保护与传承包括山东古筝乐在内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次,在这一项目的影响下,古筝艺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以美育人、以乐化人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同时,鲁筝艺术博物馆的建立,为促进山东古筝乐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必将成为菏泽文化的新亮点、艺术交流的新名片、非遗研究的新载体。

在经济效益方面,本项目与相关企业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艺术与产业互动并进、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学生筝乐团积极参加“曹州吟”国际牡丹花会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每年有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同时,本项目的开展,带动了古筝制造业的发展,在品质和销量上都大大提升,每年有上万台古筝从菏泽地区走向全国各地,古筝已成为本地区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文化产业之一,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展望未来,鲁筝艺术博物馆的持续建设已纳入菏泽市“十四五”规划,菏泽学院将以鲁筝艺术博物馆的开馆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学校艺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增砖添瓦,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以美育人、以乐化人”的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