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第五届项目展示>科技教育篇

以中华经典诵读为纽带的鲁台文化交流模式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2- 06- 23 16: 20 点击次数: 来源: 科技教育处

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山东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

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完成人:李志华 李海平 于琮 张涛 盛建东 刘英琦

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文化同源。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是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经典根植于两岸百姓心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项目组以中华经典诵读为纽带开展鲁台文化交流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充分聚合各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指示,实现“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一、 项目概况

项目组充分把握两地民情和情感诉求,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为宗旨,以两岸传统吟诵采录与传承为基础,创新探索以中华经典架设两岸沟通桥梁的鲁台文化交流模式。项目组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宏观把握,全力推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作为传统文化复兴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工作的新样态,其政策依据、措施保障、团队建设、工作流程及推广应用皆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规范性、学术性和示范性。

项目组先后采集采录两岸近二百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录制两万多分钟原生态吟诵视频,基本呈现了山东传统吟诵的概貌,奠定了“齐鲁吟诵资料库”的基础语料,并首次以学理和实践两种方式从台湾采录回传山东古调,并发扬光大。项目组聚合鲁台同道,讲述两岸“好故事”,践行“以文心聚民心,以交流促统一”的共同目标。先后延聘台湾地区的山东古调吟诵传人在济南举办三期山东古调吟诵研修班,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三期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三期鲁台吟诵诗会雅集;邀请两岸吟诵人士,建设“齐鲁吟诵”微信公众号及“山东古调研修群”,线上微信群平台学习者近千余人,以省市区大中小学传统文化师资班为平台的学习者约3000人,常规经典诵读培训逾万人,推进了全省百所吟诵实验学校的建设进程,促进了全省大中小学与对应台湾学校的文化交流。

2019年8月,山东省传统吟诵采录宣传片《寻找儒风雅音》荣获山东省文联主办的第十二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社会单元纪录片一等奖;2020年4月,《齐鲁古调经典吟诵》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第五届全民阅读优秀项目,项目发起人组织者李志华荣获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厅荣获山东省第五届全民阅读书香机关荣誉称号。在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国语言文字网、台港澳之窗等媒体平台皆有相关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项目实施背景

(一)两岸文化交流背景及相关政策

2014年,习总书记在会见台湾代表团时强调,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9年,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为配合此项举措的落地,省台办、省发改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台湾同胞参与中华经典诵读、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工程,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解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为实现两岸人民福祉而努力。

(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背景及相关政策

2016年8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开展对吟诵的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传承中华文化基因”。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书写、讲解、演讲、吟诵、创作、展示等活动”。中华吟诵绝学在两岸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鲜活的表达形式,渗透着百年以来海峡两岸中国人薪火相传的动人故事和血脉亲情。

(三)山东省高度重视经典诵读传承工作

山东省积极贯彻中央两办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构建了贯穿大中小幼的中华经典教育体系,并注重以此为纽带,浸润民心,凝聚共识,加强并深化港澳台地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交流合作。自2017年以来,全省的传统吟诵采录、整理和研究工作持续开展,齐鲁大地已濒危的以济南方音文读为代表的吟诵读书法(在台湾被称为“山东古调”)传承有序,引起了两岸民众的积极互动,为鲁台文化交流打下了了厚重而亲切的文化乡情基础。以吟诵为良媒的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引发共情,会民意,聚民心,措施到位,创新有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经典吟诵的“山东高地”,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基于上述背景,该项目依托中央对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中华经典诵读为纽带,实施一系列鲁台文化交流模式创新与实践活动。

三、总体目标

本项目是以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的有声阅读为特色,基于“因声求义,文以化人”的阅读理念,以弘扬传统文化、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为目的,进行机制创新,达成两岸人民的深层文化认同和友好交流。具体有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聚焦两岸吟诵的采集与传承,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山东传统吟诵读书法体系,厘清山东古调的流传轨迹,研究回归当下时代的新发展。

第二,加强“传习人”的使命自觉,依托“互联网+”的鲜活业态,面向大众,植根基层,争取做实、做活、做细鲁台文化交流。

第三,找准两岸同胞的根本福祉,让以吟诵为根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深植,增强两岸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四、主要措施

(一)优选凝聚共识共情的经典篇目,以文为桥,增进两岸情感认同

中华经典诵读形态丰富,类型多样,中华经典古诗文有特有的读书方式——吟诵,它依字行腔,因声求义,化育身心,陶冶品格,是绵延千年的中华读书法。项目组着眼于中华文化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搭建携手同心的文化桥梁。例如“2020鲁台吟诵诗会”以端午深情、山水清音、济南二安、圣人之德和礼敬传承等五大版块组合,节目凸显齐鲁文脉和中华气派,“2021年鲁台经典诵吟遐园诗会”以缅怀与致敬、大地的回声、青春作颂等三个版块承接……既兼顾红色经典,如《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又有传统经典《离骚》《如梦令》《破阵子》《礼记大同》等,海峡两岸艺术家在同一个时空,吟咏中华经典,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

(二)聚焦两岸吟诵采集与传承,构建起山东传统吟诵读书法体系

2018年10月,“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研讨会成功举办,并研讨了鲁台文化交流中中华经典诵读传播机制和方案;2019年5月、7月项目组先后两次赴台,深入台北、台中和台南等大中城市,与吟诵名家、高校研究者以及多个民间团体进行了深入交流,互通思想,切磋问道,采录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并达成共识;2019年8月在济南召开的“中华经典吟诵大会节目展演暨闭幕式”,项目组特别邀请台湾吟诵专家、今成文教基金会执行长何美雪女士和谢智如博士与山东艺术学院和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师生联袂登台,展示台湾同胞吟诵山东古调的独特魅力。

四年来,项目组在鲁台两地抢救已近濒危的山东传统吟诵,采录近二百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录制两万多分钟原生态吟诵视频,制作了“寻找儒风雅音——山东传统吟诵采录与传承”宣传片,编印了传统私塾教育课本《蒙学元典》等读物,整合由台湾回传齐鲁大地的山东古调吟诵,基本复原建构了作为中华经典诵读重要分支的山东传统吟诵读书法。

(三)发挥现代朗诵与传统吟诵两翼并举的优势,实现以经典立德树人的目标

项目以“双创”思想统领,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既遵循古诗文特点,以吟诵的方式涵泳体悟,又不忽视人民喜闻乐见的现代朗诵,结合具有中国话语体系内涵的经典研究及文本阐释,真正实现经典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项目组先后邀请朗诵艺术家张家声、薛中锐、徐涛等名家举办培训班,培训上千名省级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彰显“声教”的艺术魅力。第九期山东省经典诵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骨干师资培训班又请原台湾大学林安梧教授就“儒家经典与通识教育”以及中华经典传统读书法做了专题讲座,原台湾南华大学周纯一教授就“中华诗乐文化”做专题讲座。项目组开门办诗会,择善选优,创新文人诗会雅集传统,凝聚两岸诗情文韵,举办了三期鲁台诗会雅集,作品从节气时令、乡土心声等方面巧妙组合,既追溯过往,又回扣当下;既有正音雅言,也有当下新作;既有大师名家,也有吟坛新秀,两岸互动,共情共生。

(四)创新文化传承路径与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广大受众吟诵经典的普及与提高

以“研修”“诗会”“教学”为路径,设立“吟诵传习人”制度,建立文化传习所山东省尼山书院吟诵学社,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以“浸润式”方式,辅以多媒体数字传播模式,逐步完善中华经典教育体系。

第一,以研修培训扩大受众面,直接培训数千人次,间接培训逾万人次,夯实文化根基。先后举办九期经典诵读培训班、三期山东古调研修班(2017-2019)、三期中华经典吟诵大会(2017-2019);开展了系列经典诵读展演、教学大赛、论文大赛,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利用吟诵公微及网络授课,两岸专家义务讲解,赤子情怀令人感动。

第二,诗会雅集注重线上和线下、专家和大众的结合,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以中华经典诵读为纽带,将传统诗会继承性发展,根植于共同的文脉和精神,增进两岸民众的交流互动。首先,扩大参与对象,树立大众艺术宗旨,既有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民间传统文化组织的普通百姓。其次,采用网络上线和实地展示结合的途径,更适合当下的文化环境和大众需求。

第三,教学实践是项目组长期坚守的主阵地。为山东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提供专家支持,组织优秀经典诵读教师或诵读老人定期到中小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经典诵读剧展演、举办校园经典诵读节和诵读大赛、召开学术研讨会等。编印出版、录制音频的教材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鲁教版)》《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中华原典诵读系列》(24册)等。

此外,借助两岸力量,通过各类各层级线上微信群平台及常规经典诵读培训,推进了全省百所吟诵实验学校的建设进程,两岸学校交流频繁,互相学习。

五、项目创新点

(一)两岸文化交流传播机制创新

以“政策先行、学术引领、落实基层”为原则,坚持中华经典诵读的凝聚力和普及性,立足经典的研究阐释、教育传承及创新传播,深刻挖掘有声经典诵读的传统特色——吟诵,发挥朗诵与吟诵两翼并进的优势,“请进来”(两岸儒学专家释读经典、山东古调回传齐鲁大地),“走出去”(台湾调研采录),以儒家经典文化为主线,寻根溯源,传承齐鲁正声。

项目组聚焦经典诵读的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以文心化民心,深化经典的传播;项目组首次厘清了济南方音吟诵调的传承脉络,回传山东经典诵读教育,促使齐鲁古调乡音重现乡邦,中华经典与吟诵读书法凝聚为两岸民众研习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

(二)中华经典传承方式创新

项目组注重文史资料和现场采录的比对,以多重证据细察其源流变迁。依托齐鲁方音文读系统,发掘传承了依字行腔的中华诗歌诵吟方法,以吟诵教学方法促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和古诗文教学,为中华诗教开辟新路。

山东传统吟诵读书法体系生发于冀鲁、中原和胶辽等三个方言片区,依托于齐鲁传统文化资源,以儒家教化思想为根本,侧重于诗文经典诵读,千年来实践于私塾学堂,形成一套以雅言表达的完整有序的读书法体系,发展脉络清晰,葆有鲜明特色,是中华经典吟诵谱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身在殿堂,还是隐于乡野,吟诵传承者的气象养成与品性之美成为自觉追求。并且通权达变,与时俱进。因此,齐鲁吟诵可以弘扬儒家的君子人格养成与创新精神,兼具传承与创新,向上溯源,向下传承,向外生发。

(三)项目团队组合优化创新

项目组发挥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的社会力量和省语委办政府职能机构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各地市教育局语委办大力支持、各吟诵协会团体真诚合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华吟诵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开展鲁台两岸中华经典教育学术研究与实践。团队人员长期合作,专业背景互补,年龄梯度合理,目标明确,执行力强,参与度高。

六、项目应用和推广情况

(一)以中华经典诵读为纽带,增进了两岸同胞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项目组开展的各类活动皆立足于两岸统一需要,主线清晰,切入到位,形式生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如以“吟诵中华经典,祈福神州安康”为主题举办的2020鲁台吟诵诗会,所选节目都源于扎实的采录,大部分作品是山东各类经典诵读大赛的获奖作品,并经过群众观看,专家点评,汇聚齐鲁之音、宝岛之声、中华之情,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二)形成比较丰富的吟诵资源库,建立百所中华经典诵吟基地

项目组在省语委办的大力推广下,依托丰富而优质的传统吟诵资源,为学校经典教育提供专家支持,开展学术研讨。山东省大中小学都将经典诵读作为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内容列入省统编地方教材,吟诵作为读书和教学方式之一进入课堂,基层学校开展吟诵传承,发掘地方吟诵资源,形成地方特色。两岸大中小学校以经典诵读展开深层的文化互动和交流,尤以从台湾回传的山东古调雪公调的吟诵范围最广。

(三)形成了“山东省经典诵读大赛、齐鲁诗词大会、中华经典吟诵大会、鲁台名家诗会”等品牌性大赛栏目,选拔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经典诵读人才

依托山东传统吟诵采录的优势,自2017年以来,山东教育厅、山东省语委每年举办各类经典诵读大赛都有吟诵内容,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合作的“中华经典吟诵大会”连续举办三届,均以高端平台、丰富内容、多元手段唱响中华经典“好声音”,有效地承续两岸吟诵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扩大社会影响,成为国内吟诵赛事的领军栏目。

全省大中小学“以赛促学、以学定教”激发出传统文化的活力,培育了数不清的吟诵领军人士、骨干同志和推广志愿者,形成了上下同心、复兴共力的感人场景,也为重塑乡土文化信心,共建两岸经典文化传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结出了丰硕果实。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