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完成单位: 山东女子学院
完成人:林 琳 李云鹏 刘进军 高 静 曾凡亮
鲍志强 刘 宁 刘海云 韩新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山东女子学院肩负起吕剧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任,摸索出了“高校助推吕剧创新性发展的联动机制建设”的模式,提高了吕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并落地生根,为吕剧培养了新时代的年轻观众群,塑造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助推了文化强省建设。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但近年来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青少年观众缺失、融入学校文化难等棘手问题。本项目实施高校与吕剧院团联动,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吕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与济南市吕剧院合作为全省吕剧院团培养了30名青年骨干表演人才,大部分已经成为山东省吕剧界的骨干力量。校内教育体系联动,通过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吕剧)传承基地,学校组建吕剧研究与教学团队,组建大学生吕剧社团,面向全校设置“吕剧戏曲艺术赏析与体验”通识公共选修课,创造性实现了吕剧文化育人、吕剧课程思政,建成吕剧文化展览馆和吕剧体验舞台,形成了浓厚的吕剧校园文化氛围。高校与中小学联动,通过实施“吕剧进中小学美育课堂”计划,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建立吕剧传承基地,组织吕剧专场演出活动,指导建立吕剧社团,先后在济南市、滨州市、东营市部分中小学建立了吕剧传承基地,培育了大量青少年吕剧爱好者和后备人才。
二、项目实施背景
(一)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进入加速期
近年来,山东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当前,山东全省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文化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十四五”时期文化强省建设实现突破、塑成优势的目标任务,提出“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革命文化为标识、先进文化为引领的传承创新体系,推动中华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汇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吕剧是中国八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山东省的“省剧”,是齐鲁文化的代表之一,有一批全国闻名的艺术家和经典剧目,长期得到了山东人民的广泛喜爱。但近年来,吕剧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发展的困难,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信吕剧在“十四五”建设时期必将迎来复兴,成为助推山东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山东女子学院主动担负起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发挥校地融合的优势,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四大职能,创造性地通过建设以吕剧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助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2016年,学校建立吕剧非遗传承与研究基地。2017年,山东女子学院与济南市吕剧院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享、联合培养人才与申报项目等。2018年,与济南市吕剧院合作成功实施了国家艺术基金“吕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2018年以来,学校与山东省吕剧院、济南市吕剧院、滨州市吕剧团、博兴县吕剧团等吕剧院团及其演员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成为实施《关于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的积极践行者,吕剧文化全面“活”起来了。
三、总体目标
一是振兴吕剧文化,实现吕剧创新性发展。本项目将赋予吕剧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成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来源,从而助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本项目将促进吕剧文化与学校教育体系相融合,在培养吕剧专业人才、新时代观众、打造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突破,给予吕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力和契机,提高吕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校地深度合作,培养吕剧高端专业人才。山东女子学院依托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吕剧)传承基地,将与全省吕剧艺术家深度合作,创新吕剧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持续为全省吕剧院团培养急需的表演、伴奏、创编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解决吕剧院团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积极发挥高等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储备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三是形成吕剧教育体系,使吕剧扎根学校。学校积极建设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吕剧)传承基地、山东女子学院吕剧传承与研究基地,面向全校设置“吕剧戏曲艺术赏析与体验”通识公共选修课,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建成吕剧展览馆和吕剧体验舞台,定期进行吕剧演出和吕剧展演体验活动,组建大学生吕剧社团和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完成吕剧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教育体系建设。整合校内外吕剧研究人员,聚集多所高校的教师和大学生从事吕剧文化的学术研究,建设吕剧传承与保护的学术智库,深入开展吕剧文化研究。
四是建立吕剧传播基地,培养新时代观众。实施“吕剧进中小学美育课堂”的辐射带动计划,广泛在全省各地市中小学幼儿园普及吕剧文化,指导建设吕剧社团和兴趣小组。巩固建设一批中小学吕剧传承基地,建设一批固定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持续加大吕剧进校园的频次和力度。通过吕剧的广泛传播,为吕剧培养大批新时代的青少年观众群,也为吕剧传承发展积蓄后备人才。
四、主要措施
(一)整合研究资源,强化成果产出
吸纳校内外科研人才,与全省各地吕剧院团、吕剧名家等形成团队优势,强化吕剧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充分挖掘吕剧文化的精神元素,以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相结合。建立吕剧文化特色智库,培养吕剧文化研究的带头人,为吕剧文化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文化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二)打造育人工程,形成文化自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吕剧文化的教育资源。将吕剧文化育人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吕剧文化育人、吕剧课程思政育人。充实高校美育工作内容,用优秀的吕剧文化艺术来刷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打造“吕剧戏曲艺术赏析与体验”精品课程供全校和社会使用。通过网络直播、图片展、名家讲座、系列课程、吕剧社团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建设吕剧文化校园,营造文化育人的浓郁氛围。继续扩建和充实吕剧文化展览馆,充分挖掘和利用吕剧文化资源,全方位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吕剧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三)依托吕剧基地,形成辐射效益
协同政府、社会、院团等多方面力量,把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吕剧)传承基地办好办强,成为辐射全省吕剧文化传播和研究中心,成为山东省特色智库。实施“吕剧进中小学美育课堂”的辐射带动计划,建立吕剧传承基地,招募吕剧爱好者组建吕剧社团,培育青少年观众和吕剧传承的后备人才,塑造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向广大中小学和社区传播吕剧艺术文化,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吕剧教育、研究、传播的创新发展体系。
五、项目创新点
(一)高校与吕剧院团联动,实现高校助推吕剧创新性发展的创新
山东女子学院与全省各地市吕剧院团协同创新,切实推动吕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型观众群建设,在扩大传承群体、观众群体、研究群体的过程中,全面实现了吕剧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本项目在剧院、学校、社区、线上等地组织演出60多场,到场和在线观众达到5万多人。在《济南日报》、济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发表相关新闻报道70多篇,极大地提高了吕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了山东文化强省建设。
(二)校内教育体系联动,实现吕剧高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本项目是扩大吕剧专业人才规模、提升吕剧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吕剧人才教育模式、搭建吕剧人才梯队的新路径,构建了一套新的吕剧教育体系和“吕剧戏曲艺术赏析与体验”课程体系,极大地促进吕剧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凝练提出了“观摩+案例分析+理论讲授+舞台实践”相结合,“理论+实践+观摩采风”穿插进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的采纳推广,受到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的高度评价,在本项目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吕剧传承基地与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既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又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吕剧文化与教育联动,形成高校吕剧教育教学体系
助推吕剧扎根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做实做强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吕剧)传承基地,充分挖掘吕剧教育资源,充实高校美育教育内容,实现吕剧课程思政育人。全面实现吕剧通识教育、吕剧审美教育、吕剧文化研究、吕剧专业人才培养和吕剧后备人才及新观众群培育等融合发展,为吕剧文化教育教学建立起一个扎实可靠的根基和运行机制。山东女子学院整合全省吕剧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了一支吕剧教学队伍。设有吕剧社团和兴趣小组,建成吕剧展览馆和吕剧路演厅,定期有吕剧演出,完成吕剧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教育体系建设。整合了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吕剧研究人员,从事吕剧文化的学术研究,建成吕剧非遗传承与研究的学术智库,为吕剧文化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文化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四)高校与中小学联动,实现吕剧传承传播方式的创新
本项目依托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吕剧)传承基地,持续实施“吕剧进中小学美育课堂”的辐射带动计划。山东女子学院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培养的吕剧优秀青年演员作为该计划的主要师资,与中小学联动,广泛建立传承基地,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宣传弘扬吕剧文化。既丰富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又建立起了吕剧人才储备库,培养新生代吕剧的知晓者、爱好者、学习者、鉴赏者、宣传者,做实吕剧传承的根基。中小学校吕剧传承基地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吕剧进中小学美育课堂”计划必将进一步弘扬了山东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对推动吕剧文化的发展繁荣产生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六、项目应用和推广情况
(一) 培养模式得到了采纳推广
本项目凝练提出了“观摩+案例分析+理论讲授+舞台实践”相结合,“理论+实践+观摩采风”穿插进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吕剧表演人才培养体系报告》。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认为本项目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吕剧表演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采取高校与吕剧专业院团合作的方式,致力于培养一批集表演技能与理论素养于一体、德才兼备的吕剧青年表演高端人才,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汇集卓越师资,学员吕剧理论水平和表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受到专家和群众的高度评价与热烈欢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决定予以采纳,并作为以后全省吕剧表演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参照,要求全省吕剧表演人才培养培训机构和学校认真学习借鉴,并向其他文化艺术类的培养培训机构和学校予以推荐。
(二) 广泛传播了吕剧文化
通过本项目,山东女子学院及广大中小学校的学子第一次接触到吕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一大批学生开始成为吕剧文化的爱好者、传播者、研究者和热心观众,也为吕剧艺术培育了后备人才;同时,通过吕剧文化塑造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保护传承发展吕剧的文化自觉。
本项目在专业剧院、社区、学校及线上等地进行演出60余场。在《济南日报》《济南时报》《滨州日报》以及济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山东女子学院官网、戏剧网、“吕剧百年复兴”微信公众号等发表相关新闻报道70余篇。培养的吕剧专业人才受政府委派走出国门演出,将吕剧文化传播到了国外。吕剧成为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三) 建立了吕剧传承基地
山东女子学院本科生中,先后有多人撰写了以吕剧为主题的学士学位论文,有50多人次在学校毕业演出等各类活动中演唱吕剧作品,获批省级和校级以吕剧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近年来,山东女子学院大学生社团人数600多人,并在山东女子学院附属幼儿园、济南市长清区第二初级中学(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城实验学校)等建立了中小学吕剧传承基地,吸纳青少年吕剧爱好者5000余人。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