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度耕作,打造“手造沃土”。突出文化特色,挖掘资源、丰富内涵,逐步构建起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博兴县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项目10项、市级项目33项,成功推出一批以柳编、布老虎、顾家老粗布等为代表的手造产品。聚焦工艺创新,对制作方法、工艺流程改良升级,让手造产品“用起来”“活起来”,草柳编工艺经过改良实现了草编、蒲编、柳编、藤编多种工艺有机融合,产品涉及30大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坚持源头发力,聚焦骨干人才保护培养,实施“名师带徒”传承工程,促进非遗传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共有省市县三级非遗传承人47人。开展非遗进校园特色课程、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柳编技艺传承人培训班每期参与者达到2000人左右。
二是多元融合,培育“手造产业”。探索“手造+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将柳编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草柳编产品集散地,形成创意设计、电商销售、仓储物流、金融服务一体化产业链,专业服务湾头村草柳编工艺品物流企业5家、快递公司26家。探索“手造+旅游”,发掘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新消费需求,开设以兴福厨具、质家老粗布、草柳编等工农业产品为主要体验内容的展销游,作为重点发展的旅游业态之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手造+扶贫”,发挥传统手工艺“灵活就业”优势,湾头村草柳编工艺品企业50多家,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2000多人,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4万余人,吸纳大量残疾人、贫困户就业增收,2021年湾头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村。
三是塑造品牌,讲好“手造故事”。打造“沉浸式”体验平台,博兴县非遗文化展馆集研究保护、科普教育、传承互动于一体,采用“主题场景+柜台展陈”方式,增强互动感、体验感。展馆投入使用以来,接待研学团队120余个,参观人员达6.3万余人次。打造“标志性”文化符号,发挥传统手工艺“千人千品,万人万相”独特属性,放大其高文化附加值,围绕布老虎“千虎千样”、顾家老粗布健康天然等特点,打造文化符号明显、有手工温情的产品体系,2022年冬奥会中,博兴虎头帽随节目演员出现在开幕式舞台。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