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以来,济南市组织各级文化馆积极响应上级疫情防控安排部署,倡导群众文化活动线上开展、线上参与,充分利用数字文化云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数字文化资源,持续强化线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据统计,自2022年4月至今,全市各级文化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数字文化馆平台、公共文化云平台、抖音等线上平台,推送数字文化资源信息近1000条,内容涵盖线上艺术教学、活动展播及赏析、展览展示、“云课堂”直播等,服务市民群众超10万人次,丰富了泉城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广线上艺术教学,营造艺术普及良好氛围
济南市组织各级文化馆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由线下向线上迁移,持续推出舞蹈、声乐、素描、非遗等全民艺术普及线上教学和慕课资源,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随时享受到文化艺术大餐。济南市文化馆通过专业干部专题教学,推出“艺术在线学”系列课程,开通线上学习通道,为市民提供“零距离”的艺术培训服务;商河县文化馆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居家舞蹈、以艺抗疫”公益课堂线上舞蹈教学,专业教授商河鼓子秧歌、民舞、筷子舞、古典舞蹈等,让广大舞蹈爱好者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民舞种类;济阳区文化馆推出“善美新济阳公益大课堂”等一系列线上课程,进一步扩大了艺术培训的群众覆盖面和受益面。
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
济南市各级文化馆充分利用数字文化资源,延伸公共文化服务“云”网络,创新线上服务内容和产品,推出形式多样的展示展播、直播体验活动。各场馆组织开展的道德模范事迹编创作品展演、“2022创享空间”原创文艺作品展播、“曲山艺海——星乐汇”展播、漫谈书法讲座、“航拍历下·醉美春天”摄影展等,开设网上展厅20余场次,惠及市民群众30万余人次;济南市文化馆整合优质丰富的资源,通过“泉城文化驿站”公共文化服务“云课堂”推出瑜伽、京剧、面塑、健身等直播课程,10场活动点播达20000余人次,让泉城百姓通过网络足不出户畅享艺术生活。
发挥数字平台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是各级文化馆的重点工作之一,疫情期间,章丘区文化馆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二十四节气”诵读公益课堂,通过古筝演奏与诵读结合的方式,讲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习俗与故事。同时开展非遗故事汇活动,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讲述家乡的故事,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章丘的民间传说;除此之外,济南市文化馆“云赏非遗”专题片、“山东手造天桥百工”线上非遗展、“非遗进万家”商河鼓子秧歌展演等线上活动集中呈现了济南市优秀非遗剧目精彩片段、普及非遗知识,并通过数字平台、朋友圈等渠道不断扩大宣介力度,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搭建起新的桥梁。
线上文化专题资源,获各级媒体点赞推送
本轮疫情期间,济南市各级文化馆打破时空壁垒,实现公共文化场馆服务项目的线上拓展,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零接触”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系列线上活动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文化报(文旅中国)、山东电视台(齐鲁网)、今日头条、济南电视台、天下泉城新闻客户端等国家、省市级媒体的关注推送共计100余篇次。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和资源,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抗击疫情相关活动及防疫知识科普,更好地发挥了文艺在疫情防控中的宣传引导作用。
下一步,济南市将继续组织各级文化馆不断加强数字文化资源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数字文化建设力度,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宽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