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开展了新型融合、资源共享、互通互联、特色鲜明的“泉城文化驿站”共建行动,通过调研座谈、选拔推荐、实地考察,并按照试运行、综合评议、社会公示程序等,确定七色光艺术培训学校等27家社会机构及魏家庄盒子青年驿站入选2022年度首批“泉城文化驿站”。
扩展空间,创新资源共享互联。首批“泉城文化驿站”建设,立足扩展群众身边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本着“政府主导、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提升效能”原则,着力于创新引导社区周边艺术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借助机构场地资源和专业优势,结合实际面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文化活动空间。每家机构开放时间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6小时,至少保证有3个以上功能室对外免费开放(以开放舞蹈、合唱、书法绘画等功能室为主),主动接受社区居民或社会文艺团体预约免费使用,并在门口显要位置予以公示。依托艺术培训学校有场地、有时间、有师资、有课程、分布广的优势,把机构空闲时间免费给老百姓开放,延展服务空间,是社区型“泉城文化驿站”便民利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形成了对原有公共文化空间的有效补充和创新扩展,有助于更好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互联。
一站一品,打造周期性品牌活动。泉城文化驿站借助“微改造”“微更新”力求打造 “一站一品”特色品牌活动。一方面,每两周一次,定期组织相关公益课堂,免费为社区居民开展基础艺术普及培训辅导,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舞蹈、声乐、乐器、书法、绘画、朗诵等才艺。另一方面,鼓励驿站积极打造“一站一品”特色品牌活动,如每周剧场、文艺沙龙、小型音乐会、每周艺课等,活动设计注重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与社会交流、文化鉴赏与素质培训、文艺分享与体验互动相融合,包含音乐、舞蹈、戏曲、电影、话剧、书画、摄影、朗诵、阅读、茶艺、花艺、服饰、礼仪、旅游、阅读等各类分享体验和鉴赏品评活动。“泉城文化驿站”建设是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更多市民就近享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措施。
服务社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社区型泉城文化驿站专业师资力量优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送文化进社区,独立或联合相关部门走进社区,坚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度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将文化带到群众身边。同时,挖掘发现和鼓励培育热心基层群众性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人才,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驿站,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社区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专业能力的群众文化队伍,引导发挥群众文化团体“以点带面”辐射作用,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从单纯的“娱乐”型向多功能型转变,逐步形成街街有阵地、居居有队伍、周周有活动的良好局面。
特色鲜明,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为让泉城市民体验多元、共享、优质的文化艺术空间,首批28家泉城文化驿站,在充分考虑扩展空间、活动打造、文化带动等方面的同时,还将驿站场馆特色作为重要的入选标准。每个“泉城文化驿站”面积都在200平米以上,场地在具备基本排练、演出、培训等功能的基础上,要兼具一定的文化特色,如有突出传统文化特色的“德音琴社”、有专注现代流行风格的“红舞鞋”、有融合传统书画艺术的“大印艺术”、有兼具多种艺术思维的“爱思文化”、有将艺术培训与公众表演相结合的“奥美明星”等。不论是传统民族的、艺术简约的还是融合现代的驿站场地,都致力于为泉城社区居民打造优质的文化艺术空间,让居民不出社区享受现代化文化艺术生活。
下一步,济南市将继续提升“泉城文化驿站”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同时尝试吸纳更多成熟的文化艺术空间加入“泉城文化驿站”行列,探索“泉城文化驿站”流动服务模式。健全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推动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功能拓展延伸,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