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淄博:让齐长城可研可学可感可触

发布时间: 2022-11-25 15:31 点击次数: 来源: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文旅信息员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 170 多年筑成,市域内蜿蜒 110.8 公里。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保护利用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着眼呈现齐长城的价值理念和地域特色,坚持以保护为主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突出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样板段”,奋力争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标杆城市。目前,齐长城(淄博段)沿线建成 4A 级景区 8 处、3A 级景区 20 处。9月份,淄博市成功举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活动。

构建高效推进体系。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全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高标准出台《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淄博市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淄博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长城保护管理、文化研究阐释、文创产业发展、人文自然风景带打造等工作,充分彰显淄博历史、淄博特色、淄博风格,推动齐长城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区县两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机构,明确发改、教育、交通等 23 个部门单位职责任务,理顺部门专题会商、项目动态调度、信息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形成建设规范、推进方案、年度要点等相互支撑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用足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注重综合治理,把沿线城乡建设、生态修复等工作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统筹考虑、一体推进,做好文化公园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目前,“齐长城(淄川段)遗址公园”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储备库,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签约的“齐风胜境”项目已开工建设。

坚持保护传承并举。一是加快本体修缮。实施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1745 万元,完成核桃崮段、城子段等 4 段齐长城本体遗址修缮工程,全面提升保护修缮水平。深入实施齐长城“红黄绿”段保护管理,严管“红段”、紧盯“黄段”、不放松“绿段”,科学勘定齐长城保护区划,设置保护标志碑和保护界桩,守牢齐长城安全底线。目前,齐长城(淄博段)沿线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 9 处、省级文保单位 83 处。二是加严日常管理。在全省创新实施文物长制,建立市、区县、镇街、村居、文物保护员五级文物保护机制,把齐长城巡护与文物长制密切结合,压实齐长城安全保护责任。打造“人防+技防”管理模式,搭建齐长城视频监管平台,上线应用齐长城巡查监督 App,组建 158 人齐长城巡护队,每日巡护齐长城点段,推动文物保护落地落实。三是加强整体保护。聚焦保护遗址真实性、完整性和自然历史风貌,统筹推进重要遗产管控保护、文化主体展示、文化旅游融合、传统利用等主体功能区建设,抓好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齐景公殉马坑博物馆、小城城墙遗迹保护展示工程建设,推动区域性整体保护,构建丰富多元、各具特色的遗产保护展示工作格局。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一是丰富文化内涵。坚持把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与打造“齐国故都”旅游目的地品牌有机结合,开展齐文化传承创新突破行动,研究弘扬齐文化,深入挖掘聊斋文化、陶琉文化、爱情文化等齐长城沿线地域文化,连续举办两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和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不断增强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式体验,赋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二是拓展产品业态。加快建设长城主题旅游景区、特色民宿、精品线路等多元载体,打造燕崖镇、牛记庵村、中郝峪村等旅游镇村,提升太河镇、池上镇等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水平,推出一批长城内外、红色经典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提质升级业态产品。目前,齐长城(淄博段)沿线共有精品民宿 60 余家,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3 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9 个。三是打造品牌亮点。建成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风门道关段长城——梦泉生态旅游区、涌泉生态旅游区——马鞍山景区——红叶柿岩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打造淄博市博物馆、临淄齐文化博物馆、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等“研读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举办“佳景如‘齐’等卿来”短视频大赛、“齐长城宿集”高端论坛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活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主题展示矩阵。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