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枣庄市峄城区文化有“厚度”幸福有“温度”

发布时间: 2022-11-16 14:49 点击次数: 来源: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年来,枣庄市峄城区以“文化惠民、文化为民”为导向,以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建强文化阵地。峄城区以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精神文化家园,为群众提供了舒适的文化活动场所。高标准建成区文体中心,推动区文化馆、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馆,免费开放运营,吸引众多市民“打卡”学习,打造了城市文化新地标。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建成区级1处,镇级7处,村级331处。积极探索城市公共资源共享实践,利用区文化馆闲置区域,招商引资建设了“城市书咖”,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开放与社会化市场运营有效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主体作用,完善硬件建设、规范服务内容、明确开放时间,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全市率先推行图书免押金智能化借阅等免费开放服务,提升了服务读者水平。继续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常态化机制、充实师资队伍,培育特色项目,依托“我们的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依托国学讲堂、尼山书院,有序开展国学经典公益讲座、经典诵读活动30余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把区图书馆建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以文化人,创新形式,激活文化动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村村到”大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分期分批组织各镇街、村居(社区)文化人才到区文化馆接受专题培训,提升其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能力。组织舞蹈、文艺专业老师等深入镇村,对广场舞队员、文化爱好者等进行辅导培训,满足群众的文化学习需求。依托“文旅峄城”微信平台等载体,组织开展书画、剪纸、广场舞等线上培训活动40余期。搭建“峄城欢乐汇”百姓大舞台,引导社会各界文艺爱好者登台献艺,同时分批分期整合优秀节目走出文化馆到全区各公共文化场所进行展演,叫响“百姓大舞台”新文化品牌。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 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目前已举办300余场次。引导创作了京韵大鼓《颂歌献给党》、戏曲《绣红旗》、京东大鼓《乡村振兴谱新章》等精品节目,在送戏下乡过程中进行巡演,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其中,柳琴戏《榴花正红》喜获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比赛金奖。
    三、壮大队伍,聚焦特色,唱响文化品牌。始终坚持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提炼本土文化特色,培育农村文化队伍。通过开展培训、组建队伍、引导参与的方式,鼓励村居(社区)成立业余文化队伍,培养“能歌善舞”的新型城乡居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定目标、强扶持、搭平台、抓培训等举措,引导成立庄户剧团等民间文艺队伍70余支,吸纳各类文艺志愿者2000余人,广泛组织参与“我们的节日”“峄城欢乐汇”“好日子大家唱”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文化志愿的“红马甲”活跃城乡,成为榴乡大地一道靓丽的风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先后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