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积极服务全省环黄渤海文化片区、胶东红色文化片区“两区”建设,加快实施五个工程,叫响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品牌,树立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烟台标杆”。
一是胶东文化系统研究工程。全面梳理胶东文脉,开展胶东文化研究阐释,打造理论研究高地。海洋文化方面,重点围绕贝丘文化、八仙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海防文化、妈祖文化、开埠文化、近现代工业遗址文化等开展研究,彰显开放时尚、拼搏进取的“航海”精神;红色文化方面,重点围绕胶东革命典型事件、重大战役、英雄事迹等元素开展研究,彰显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的“胶东”精神;胶东民俗文化方面,聚焦传统胶东吃穿住行等各方面习俗、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研究,彰显崇尚自然、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质。
二是胶东文化系统展示工程。全面整合胶东文化资源,新建1处胶东文化综合展示区,依托博物馆、纪念馆、非遗馆、体验馆等培育打造“N”处展示区(馆),系统布局“1+N”体系的胶东文化展示阵地体系。“1”是建设胶东文化综合展示片区。以芝罘湾战略提升项目为依托,制作图文、短视频多形式的专题展览,采取“点面结合、串点成片,集中介绍、分片参观”的方式,对胶东文化进行集中展示推介。“N”是打造“一县一品”特色片区和特色文化元素集中展示片区。各区市因地制宜,挖掘区域内优势特色文化,集中打造一处展览馆或展示区。
三是胶东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全面加强胶东文化主题艺术创作,打造文艺创作高地。加强舞台剧目创作。聚焦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现实题材,通过繁荣舞台艺术“双演”、我们的节日“4+N”机制引领,推广《戚继光》“名家传、名团帮、名剧带”创排模式,新创一批体现胶东文化特色、彰显时代特征、烟台城市特质的“扛鼎之作”,冲击国家、省级重大奖项。加强美术作品创作。以产业思维打造一批“写生烟台”基地,策划举办主题精品展览、联展、巡展,培育叫响“写生烟台”品牌。加强影视作品创作。用好戚继光、丘处机、八仙等烟台“文化符号”,发挥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引领作用,依托烟台优质山海资源打造一批烟台影视拍摄取景地、网红打卡地,年内重点围绕海洋牧场、百年张裕两个选题,进行电视剧创作,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工程。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为抓手,提升城乡居民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一是提升设施效能。加快启动烟台新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设施新地标。加强督导考核,推动县域公共图书馆对标国家二级馆标准提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规范化升级,积极争创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二是丰富文化供给。以第四届烟台市民文化节为牵引,推进“双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电影放映等普惠服务覆盖城乡,提升群众文旅获得感幸福感。三是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培育“萤火虫”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引领推进文旅志愿服务规范化,年内招募“萤火虫”文旅志愿者2000人次以上、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300场次以上。
五是胶东文化宣传推广工程。全面提升胶东文化影响,广泛开展胶东文化交流互鉴,打造交流宣传高地。强化媒体宣传。用好传统、新兴媒体,开辟专题专栏,精心组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媒体报道和社会宣传。培育宣讲队伍。打造胶东文化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宣讲巡讲活动,推动胶东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楼宇、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打造交流品牌。举办蓬莱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和徐福文化国际论坛,推进泛东亚地区人文综合论坛和国际文明对话平台建设,传播烟台声音。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