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济南市济阳区:非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加速度”

发布时间: 2022-10-11 10:12 点击次数: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近年来,济南市济阳区不断推进全区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持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挖掘工作,依托项目推动产业扶贫、激发项目活力,开展非遗项目挖掘调查、展览展示、传承培训及进校园等工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2019年成功推荐仁风镇为第二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2020年成功推荐济阳街道为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2021年成功推选仁风镇主要负责人代表济南市参加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活动。

一、推动展览展示,助力非遗发展。持续推进非遗项目展览展示、民间艺术展演、鼓子秧歌展演、非遗新创作品展等系列展览展示活动,积极搭建平台,提高非遗项目宣传推广力度,有效推动项目发展。投资30万元在济阳区文化馆建设面积200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投资80万元在济阳区仁风镇流河村建设面积400平方米的济阳鼓子秧歌文化展厅,投资200余万元在济阳街道董家村建设面积740平方米的济阳黑陶博物馆。每年春节期间组织济阳区民间文艺汇演、非遗展,6月份组织非遗新创作品展,10月份组织济阳鼓子秧歌展演等。通过展览展示,充分展示济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延续非遗根基,加强校园传承。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连续多年在仁风镇和曲堤街道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城区竞业园学校开展鼓子秧歌常态化教学。深入推进济阳鼓子秧歌进济阳区实验幼儿园、新元学校、澄波湖学校、职业中专等城区学校,形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等不同年龄段学校的接续传承,极大的推动了济阳鼓子秧歌的传承发展。积极推动济阳黑陶、济阳剪纸、济阳泥塑等非遗项目进学校入课堂,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亲身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即丰富了学校的第二课堂,又实现了非遗的有效传承。

三、依托项目优势,打造非遗亮点。创新开设“守护匠心·延续传承”非遗技艺课堂,在济阳龙格黑陶艺术研究院开设非遗研学活动,让黑陶技艺爱好者参与体验,扩大传承,取得良好效果,开展非遗研学活动25次,惠及市民1500余人次。开设“善美新济阳·公益大课堂”济阳鼓子秧歌公益培训班、济阳剪纸培训班等非遗项目免费培训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学员,开展鼓子秧歌培训120课时,培训学员100余人。为广大市民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平台,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又为非遗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做好桥梁纽带,搭建项目平台。近年来,组织济阳鼓子秧歌先后参加“一带一路”非遗交流展演,赴陕西延安参加“喜迎十九大·全国民间欢庆锣鼓展演”,赴上海第六届中国˙上海朱泾花灯节,赴北京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山东民间舞蹈诗《俺的山东大秧歌》等系列演出,参加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广场舞比赛等重大活动,平均每年外出交流展演10余次,始终保持较高的影响力、传播力。2022年,时长50分钟的济阳鼓子秧歌专题片《鼓子秧歌闹虎年》于正月初三在中央电视台CCTV-17频道播出,极大的提高了济阳鼓子秧歌在全国的影响力。多次组织济阳黑陶、济阳泥塑、济阳面塑、济阳剪纸等参与市级手工技能比赛获佳绩。

五、创新项目载体,推进非遗传承。创新多种载体,通过开展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非遗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非遗传统舞蹈活力再现工程、非遗进校园工程,为全区非遗项目争取发展空间,同时积极推荐项目参与非遗传统工艺项目库申报,有效促进了全区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为全部区级以上非遗项目拍摄制作36部非遗纪录片,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济阳非遗项目的特点、传承、保护等过程记录下来,并在济阳各大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极大的提升了济阳非遗项目的影响力。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