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工作动态

全省黄河、大运河非遗寻访调研、非遗课题成果汇报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交流活动在聊城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 2021- 07- 25 18: 38 点击次数: 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2021年7月25日,全省黄河、大运河非遗寻访调研、非遗课题成果汇报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交流活动在聊城大学举办。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总策展人孙冬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明吉出席会议,厅非遗处、省艺术研究院、省文化馆、聊城市、济南市、泰安市文化与旅游局,聊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我省20多名黄河、大运河非遗项目传承人,中国文化报、大众网、济南市出版集团、山东广电海看股份等多家媒体负责人参加。

为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意见》,开展我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工作,7月18日-24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寻访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分黄河、大运河两个调研组,通过寻访非遗传承人所在社区(村居)、开展田野调查、调研非遗工坊和非遗保护单位等,对我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情况进行实地探访,深入了解“两河”区域非遗保护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非遗传承人群现状、所面临的困难“瓶颈”等。调研组深入9个市、27个县(市、区),行程4000多公里,到访39个村庄或社区,到访78项非遗,与115名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我省“两河”区域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弘扬,举办好“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流活动上,赵明吉代表聊城大学致辞,黄河流域非遗项目寻访调研组组长郭学东、大运河沿线非遗项目寻访调研组组长刘昆介绍了黄河、大运河非遗项目寻访的目的、进程及收获,对我省黄河、大运河非遗的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郓城宋江武校校长、传承人樊庆斌介绍了水浒好汉城非遗传承保护于一体的综合人文旅游项目,济宁市任城区济阳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孙辉介绍了非遗小课堂做大“非遗在社区”品牌的经验做法。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燕生东教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刘玉梅副教授分别汇报了山东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资源调研进展情况。

会上,孙冬宁主任做了主题发言。孙冬宁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全国第一个融合黄河、大运河非遗集中共同展示的重大活动,“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在山东举办恰逢其时、条件具备、意义重大。孙冬宁就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展陈理念、丰富展陈内容、提升展陈形式等谈了意见。

付俊海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购买非遗产品,与传承人亲切交谈,多次表明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不断突出,全省非遗保护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付俊海就加强非遗研究工作、精准推动非遗保护,就做好我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做好“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周”各项筹备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将在泰安市举办。“展示周”包括非遗专题舞台演出、全国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项目展览展示、非遗主题论坛、数字化展映等。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