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工作动态

中国文化报:“让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 2021- 06- 18 16: 45 点击次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八百里沂蒙大地,山山水水都留下了革命者奋斗的足迹。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的前河湾村,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也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人们不会忘记“华野”历经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的赫赫战功,也同样会铭记,山东干部群众拥军支前、在血与火洗礼中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的卓著贡献。


小车推出革命的胜利

如今的前河湾村,红色文化得到了更生动的传承。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就设立于此,管理着当地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山东省支前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及陈毅、张云逸旧居等。

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时,该中心教学培训科科长、讲解员袁金凤多次讲到陈毅元帅说过的一句话:“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说起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袁金凤立刻想到了高启文和“陈毅担架队”。“鲁南战役中,平邑一区担架队二中队长高启文负责火线抢救,在敌军火力扫射中,他看见一名战士中弹倒下,就飞快地向伤员冲去。炮弹飞来,他的额头被击起的乱石砸出鲜血,只能强忍剧痛爬到伤员身边,用右胳膊支撑地面、左胳膊夹抱伤员挪到隐蔽地点,又设法把伤员转运出去……”

后来,高启文还带领担架队参加了一系列战斗。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中,他和支前特等英雄金学增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搭起临时木板桥,让50辆运粮车顺利通过,其间,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一个个伤员。

在山东省支前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内,清晰记述了委员会自1946年成立以来的重大部署和机构变迁。正因为有了统一领导,山东大地才涌现出车轮滚滚、担架如流、碾磨飞转的画卷。像临沂支前运输团二营四连,为支援淮海战役前线,曾跨鲁、苏、皖三省8次长途调运军粮11万余斤;为做好转运工作,临沂还在5条要道上设民站、茶水站,为过往民工、后方医院等提供服务……

每次讲起这段历史,袁金凤对沂蒙精神的体悟就更进一步。“从抗战时期群众自发拥军支前,到解放战争中大规模担架队、运粮队的舍生忘死,山东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她说。


剪不断的军民鱼水情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5年9月到1949年10月,山东有1106万人次支前,将11亿斤粮食和大批军需物资运往前线,把20.4万名伤员运到后方。

在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的沂蒙革命纪念馆,还展示了沂蒙解放区抽调干部南下,接管新区、清缴土匪、发展生产的历史贡献。展板上记载了这样一组数据:由于组织得力、干部响应积极,1948年12月至1949年3月,山东共有22968名干部随军南下。

在临沂当地整理的南下干部资料中,有这样一则事例让人感动不已:1949年6月,当徐相谦写信告诉78岁的父亲徐金六组织上要抽调干部南下时,徐金六立即回信说“只有消灭反动派才能救中国”,并告诫儿子不要将家中的困难告诉组织,要放下牵挂、义无反顾地跟党走……

人民踊跃支前的热情从何而来?又是什么力量让一大批干部在即将迎来胜利团聚时又辗转南下?

第一次被问到类似的问题时,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讲解员王绯想到了淮海战役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战士返乡探亲,看见父亲后问的第一句话是:‘爹,俺娘现在在家能吃饱了吗?’”王绯谈到,进行革命战争的同时,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解放区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让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得到了解放。“随着对这段历史越来越熟悉,我也逐渐体会到,正因为‘军爱民’才有‘民拥军’,是这种谁也离不开谁的深情,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始终跟党走、夺取伟大胜利、争取过上好日子的决心、信心。”王绯说。


精神力量在这里延续

昨天的星火,点亮的是今天的征程。

如今,当党政干部、将帅后代、青年学子走进一个个红色展馆追寻前辈足迹、聆听过去的故事时,袁金凤、王绯等工作人员明白,要让沂蒙精神代代相传,而作为讲述者、传播者,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

近年来,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开发了展馆教学、旧居教学等现场教学资源,还以微电影课堂、红歌课堂等形式创新讲述革命故事。比如,红歌课堂从《沂蒙山小调》导入,选取具有沂蒙特色的《陈毅军长俺家来》《识字班里真模范》《支前歌》等,引导学员通过听讲历史知识、学唱红歌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战斗、支前故事都是生动教材。通过创新形式宣讲,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将在新时代继续闪光。”该中心副主任朱虹介绍,目前,基地每天接待500余名学员、10多个研学团队参观学习,同时,作为红色旅游目的地,还吸引省内外多家旅行社带团“打卡”。

围绕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一个“大、美、新”的临沂正飞速崛起——老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文旅融合效应持续显现,跨区域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亲情沂蒙·多彩临沂”文旅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相继举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提升。在河东,“文化+”不断融入城市建设肌理,琅琊书坊、沂州古城等一批新文旅品牌实现业态融合、今古融合;在兰山,“灯火兰山”“书香兰山”释放魅力,文旅元素活跃“月光经济”,图书馆分馆遍布12个镇街……沂蒙儿女仍以革命斗志奋进在建设家乡的广阔战线上,以敢于胜利的姿态开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