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发布>各地资讯

济南市积极实施乡村富民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4-02 09:37 点击次数: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泉城乡村旅游日渐火爆

春回大地,万物勃兴,最是出游好时节。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济南各地的桃花、梨花、油菜花等相继绽放,广大市民纷纷外出赏花踏青,到户外去感受春意盎然的美景,泉城济南的乡村旅游日渐火热。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2021年1-3月,重点监测的乡村旅游点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0%,全市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积极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核心标准进行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向景区化乡村转型升级,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条件。扶持建设了长清区马套村、莱芜区房干村、商河县袁窦村、平阴县北市村、章丘区石匣村等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会同县区共同指导乡村旅游点厕所改造升级,新建改建乡村旅游点旅游厕所900余座;加强道路标识体系建设,道路标识牌基本覆盖了主要乡村旅游景区;2020年,全市14个村庄通过全省首批村庄景区化工作验收,今年还将培育创建长清区店台村、市中区斗母泉村等37个景区化村庄。3月以来,全市各乡村旅游点紧紧抓住天气转暖的有利时机,早准备、早动手,快速推进各项乡村旅游工程建设进度。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作为2020年度创建成功的3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加快对道路、河道、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今年将重点完善提升游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服务设施,改造建设古戏台广场、凉水泉、真武庙、石洋、古官道等8大景观节点,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在莱芜区王老村,由鲁商集团投资建设的会议中心即将竣工,该集团计划在王老村及其周边的红哨子村投资5.2亿元打造乡村旅游集聚片区,其中今年投资预计近2亿元,重点打造民俗文化街、精品民宿、主题农庄、众创空间、乡村会客厅、度假酒店、露营地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目前相关项目正在加紧规划设计中。

二是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断完善。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各县区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农业生产、手工技艺、体育运动、生态环境等各类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推出一批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体验型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差异化特色,满足不断变化的游客需求。扶持打造了7个以南部山区黄鹿泉村、章丘区三涧溪村、莱芜区卧云铺村等为代表的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奖励扶持了一批以九如山阅木山居民宿、廓庐民宿等为代表“泉城人家”精品民宿;打造了16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面向市民和游客,发布2021济南最全赏花地图,解锁50余处泉城最佳赏花打卡地。随着乡村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旅游点游客接待量增长迅速,每逢节假日,“泉城人家”精品民宿一房难求的情况不时出现。

三是乡村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不懈推进市场主体建设,出台多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壮大市场主体数量和规模,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培育形成了梯次完备的“乡村旅游大军”,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强乡镇3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96个,国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4个。以“泉城人家”民宿为例,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简化民宿申办手续、破解民宿业审批瓶颈、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调研,争取部门配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南市民宿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标准(条件),构建起了“1+2+4”的民宿业发展一整套制度体系,破解了审批和管理瓶颈。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济南市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宿集聚区、精品民宿奖补工作。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为57家民宿授牌“泉城人家”民宿,院落361个,客房1002间,评定“泉城人家”星级精品民宿303个,其中五星级民宿8个、四星级民宿25个、三星级民宿84个,发放民宿专项资金1361.5万元。民宿业相关政策的出台,提升了市场对文旅业特别是民宿业的信心和热情。以章丘区为例,该区现有“泉城人家”民宿7家169间,目前还有5家民宿正在推进民宿联审,在建、待建民宿达50多家。

四是乡村旅游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围绕推进产业资源加速转化,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县区借助农耕文化推出踏青赏花文化旅游节、西瓜文化旅游节、柿子采摘文化旅游节,借助民俗文化推出秧歌文化旅游节、三德范扮玩等旅游节庆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增强游客参与性、体验感。今年一季度,各县区推出的杏花节、油菜花节、桃花节、梨花节等就达20余项。其中,3月20日至3月29日,由商河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承办的商河县第六届踏青赏花文化旅游节,重点推出了文艺展演、踏青赏花、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展销、亲子游乐、特色美食六大主题活动,活动数量历届最多,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品质持续提升。据统计,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成为继花博会、农博会之后,促进旅游市场恢复的又一品牌节事活动。

鲁公网安备 37001344001号

备案:鲁ICP备09042281号-4

政府网站标识码:2300000084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